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唐诗图片

1.《全唐诗》是什么作品

总集名。

清代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的。康熙帝作序,故又称《钦定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五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收录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作者二千八百三十七人,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序。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就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收藏的季振宜的《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勘的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勘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徐树本、汪士缞、潘从律、车鼎晋、查嗣琛、汪绎、俞梅等十人。至第二年十月,全书即编定而成。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在明代胡震亨所编的《唐音统签》和清初的季振宜所编的《唐诗》的基础上,采录很多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记载的作品,拾遗补缺,网罗了唐五代的许多诗歌,包括已经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的,是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详尽的唐诗总集。 全书把帝王后妃的作品列于首位;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大致是按时代先后编排的,并附以作者的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句媛、僧、道士、神、仙、鬼、怪、梦、谐谑、判、歌、谚谜、谶记、语、谣、占辞、酒令、蒙求,末尾是补遗、词缀。

它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 了唐诗的繁荣景象。 也可以看出唐代诗歌创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部,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由于成书时间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

其主要有如下数端: 一、未及广泛收集群书,所以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其他朝代的将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录的作品也不少;三、小传比较疏漏错乱,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有的诗未注明出处,征引者难以查证;五、校勘不够精准,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

2.唐诗的魅力

唐诗的魅力 文 / 格老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

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

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

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

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连人的情感也每每陷在唐诗的情臼中,唐诗常常侵入了我的潜意识。

得意时会吟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孤独时会想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

过年过节时,“每逢佳节倍思亲”,想念故乡亲人时恨不得“只愿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年青时喜欢唐诗是为了表示自己有文化,有品味。

读书人不会几首唐诗那是没面子的,因为唐诗太普及了,影响太大了。随着阅历的增长,对唐诗的理解有了新的感受,感觉唐诗不仅是文学艺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唐朝人的生存形态,一种激励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唐诗的魅力无穷,原因何在,古往今来,专家学者有许多专著在探讨,在解读,我的阅读感觉是,唐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史,诗中有魂。

诗中有画 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不足为奇。

在唐朝的诗人中,不仅是王维,还有许多诗人都能画画,或者有着画家观察生活裁剪素材的本领,他们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就是一幅幅秀丽多姿的风景画,令人品味欣赏。 庐山的瀑布有几十处之多,李白到底描绘的是那一处呢?一般认同是香炉峰,我觉得描写的是秀峰的瀑布,秀峰我去过多次,瀑布位于庐山南郊星子县境,从山下爬坡约半个小时,远远望到一处瀑布挂在近山顶的绝壁上,大多时候烟雾潦绕,太阳出来金光灿灿,一般人只感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而李白却把瀑布比作银河,何其形象,妙不可言。

天门山位于安徽和县,我年轻时曾与团员们一起去天门山游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

站在天门山上,李白描绘的景色一览无余,两山夹江,碧水东流,孤帆远去,清新自然,无一句评说,但诗中的愉悦,景中的秀丽融会交合,情景交融,沁人肺腑。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表现了山林的恬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画面丰富多彩,明月、青松、岩石、溪流、竹林、莲花,使人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的处境,不由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博大、和谐、永恒。

杜牧的《山行》,描写秋天的山景无人可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种景色在江南的山林几乎随处可见,但经诗人一提炼,霜叶红于二月花,成了千古名句,秋天赏红叶成了人游人的节日,茅盾还用作小说的题目。

唐诗人不仅是画家,也是高明的摄影师,像柳宗元的《冬雪》与其说是幅画,更像幅摄影照片,“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空旷寂静的冰雪世界里,一个穿着蓑笠的人在垂钓,我看过明人据诗画的画,画面冷艳、超脱,冷酷,但于冰雪之中又给人一种希望,一种寄托。 杜甫写成都草堂前的春景的《绝句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像是四幅图片,颜色有“黄”“翠”“白”“青”,镜头有近中远景,黄鹂在柳树中啾鸣是特写,白鹭飞上青天是中景,窗户嵌套的西岭雪景则是远景,而门泊东吴万里船则带些想象,有蒙茏色彩了。

唐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关山大漠,戈壁草原,三山五岳,长江黄河,春花秋月,小桥流水,楼台亭阁,都溶入了诗人的人生感受和艺术创造,令后人难以超越。 诗中有情 有人说,愤怒出诗人;有人说,悲伤出诗人;道理都对,诗人有情感,诗人要有生命的激情。

好的诗歌都是抒发出真挚的情感,来感染读者的,唐诗中的情感像窖藏的美酒淳香醉人。 以我之见,情有大情小情之分。

所谓大情是忧国忧民之情,悲天悯人之情。所谓小情是儿女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

无论是大情和小情,在唐诗中都有精致的作品。 杜甫是忧国忧民最典型的代表,“至君尧舜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