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苏慕遮

1.宋词 苏幕遮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2.苏慕遮古诗

《苏幕遮》原是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后用作词牌。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范仲淹的《苏幕遮》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下阕直揭主旨,因"芳草无情"导入离愁和相思。一作“莫”或“摩”。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北宋)梅尧臣《苏幕遮·露堤平》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相宜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计归期早。梨花落尽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北宋)张先《苏幕遮·柳飞绵》

柳飞绵,花实少。镂板音清,浅发江南调。斜日两竿留碧草。马足重重,又近东门道。

去尘浓,人散了。回首旗亭,渐渐红裳小。莫讶安仁头白早。天若有情,天也终须老。

(清)纳兰性德《苏幕遮·枕函香》

枕函香,花径漏。依约相逢,絮语黄昏后。时节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彻夜东风瘦。

掩银屏,垂翠袖。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3.宋词 苏幕遮

苏幕遮①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②追旅思,③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 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简析】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

“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4.苏轼的《苏慕遮》

《苏幕遮·碧云天》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词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以及中学语文教科书。这是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此词上片着重写景,下片重在抒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野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抒写了夜不能寐、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深情。其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展现了范仲淹词柔媚的一面。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求《苏幕遮》一首

苏幕遮》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天龙八部》目录的五个词牌

一、少年游

(乃段誉初出江湖时的奇异游历,以“少年游”词牌为中心思想)

青衫磊落险峰行 玉璧月华明 马疾香幽 崖高人远 微步觳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 无计悔多情 虎啸龙吟 换巢鸾凤 剑气碧烟横

二、苏幕遮

(此以英雄人物萧峰的荣辱成败为主题,题题入木三分)

向来痴 从此醉 水榭听香 指点群豪戏 剧饮千杯男儿事 杏子林中 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 今日意 胡汉恩仇 须倾英雄泪 虽万千人吾往矣 悄立雁门 绝壁无余子

三、破阵子

(此篇仍以萧峰为主角,写他受江湖人唾弃后的情深意重与英豪之气)

千里茫茫若梦 双眸粲粲如星 塞上牛羊空许约 烛畔鬓云有旧盟 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 金戈荡寇鏖兵 草木残生颅铸铁 虫豸凝寒掌作冰 挥洒缚豪英

四、洞仙歌

(此篇以世间恩怨情仇为中心,说人生荣辱恶愁到死虚尽散)

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 且自逍遥没谁管 奈天昏地暗 斗转星移 风骤紧 缥缈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 刹那芳华 梦里真真语真幻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

胡涂醉 情长计短 解不了 名缰系嗔贪 却试问 几时把痴心断

五、水龙吟

(这一片最具英豪霸王之气概,畅快淋漓,写段誉情痴于王语嫣有果,段正淳妻妾以死永相随,虚竹梦中情缘实现,慕容复帝王霸业终成土,萧峰以死为江山等的豪情壮志)

燕云十八飞骑 奔腾如虎风烟举 老魔小丑 岂堪一击 胜之不武

王霸雄图 血海深仇 尽归尘土 念枉求美眷 良缘安在 枯井底 暗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 为谁开 茶花满路 王孙落魄 怎生消得 杨枝玉露

敝屣荣华 浮云生死 此身何惧 教单于折剪 六军辟易 奋英雄怒

6.苏慕遮 范仲淹 诗意

上阕写了令愁肠百倍生的凄清秋景。前两句的“碧云天,黄叶地”是一工整的小对,色彩绚丽,妙语天成。这两句既是写景,又点明了节令:是碧空高远、黄叶满地的秋季。接下来几句承顺前两句,描绘了秋月夕阳西斜之景:夕阳残照的苍茫暮色中,碧波无际,水面寒雾如烟,隐隐泛着翠色。斜阳落在山边,天水相接,凄凄芳草铺向远方,仿佛到了目之尽头的天边。 “芳草” 在古典诗词中有特定的意义,常被用来引发离愁,这首词中,它被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写“芳草”“更在斜阳外”,实际上象征着乡愁的无边无际,也象征着心中牵挂的家乡遥望不见。

下阕由写景转入直抒乡愁。“黯乡魂,追旅思”两句也是一个小对,表达作者因思乡而魂销,身居客乡愁绪缠绕不去的情怀。紧接下来更抒写乡愁的困扰:“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梦回故乡时才能安然成眠,否则“月明楼高休独倚”,作者担心登楼观月只会更添离愁别恨。最后写作者想借酒消乡愁,反而倍增感伤:“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一句奇特而贴切的假想,真实地传达了作者思乡致潸然泪下的悲愁感伤之情。

整首词写景抒情,一气呵成,不留痕迹,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碧云天、黄叶地”被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化入《西厢记》的“秋幕离怀”一折中,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7.苏慕遮题目的思想感情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

此戏本出龟兹国,西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

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

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俞平伯《唐宋词选注释》)《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

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

《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等。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源充沛。

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京城,成为唐和宋时的一个重要节日。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

到宋时,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8.苏慕遮题目的思想感情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来自西域。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一《苏莫遮冒》修:“‘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龟兹国,西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后用为词调。曲辞原为七言绝句体(如张说的《苏摩遮》五首),以配合《浑脱舞》。近人考证,苏幕遮是波斯语的译音,原义为披在肩上的头巾(俞平伯《唐宋词选注释》)《新唐书?宋务光传》载吕元泰上唐中宗书曰:“比见坊邑相率为《浑脱队》,骏马胡服,名为《苏莫遮》。”可见此曲流传中国尚在唐玄宗之前。后衍为长短句。敦煌曲子词中有《苏莫遮》,双调六十二字,宋人即沿用此体。《词谱》卷十四谓“宋词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误。此词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三作“别恨”。

又名:《古调歌》、《鬓云松令》、《云雾敛》、等。

另有言,苏幕遮亦称乞寒节,是龟兹国为祈祷当年冬天严寒以降更多的雪,来年水源充沛。唐代时,苏幕遮传入中原,曾轰动京城,成为唐和宋时的一个重要节日。唐人写的关于苏幕遮歌舞的诗词,就数量繁多。到宋时,苏幕遮就成了词牌名。

9.有哪些词牌的词是八句话的

小重山,一名 《小冲山》、《柳色新》、《小重山令》。

唐人常用此调写宫女幽怨。 《词谱》以薛昭蕴词为正体。

五十八字。上下片各四句,四平韵。

换头句较上片起句少二字,其余各句上下片均同。另有五十七字、六十字两体,是变格。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调名出自李白 《苏台览古》诗“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此调始于后蜀欧阳炯。双调,平仄换韵,五十字,八句。

上下片起句压脚不入韵,二、三两句押平韵,结句押仄韵,但仄韵用字必须与平韵字同韵部,如元初沈义父在 《乐府指迷》中所说, 《西江月》“如平声押‘东’字,侧(仄)声须押‘董’字‘冻’字方可”。这种押韵方式称平仄韵通押。

又名 《玉炉三涧雪》、《白苹香》、《江月令》、《步虚词》、《晚香时候》、《壶天晓》、《双锦瑟》等。虞美人,唐教坊曲名。

最初是咏项羽所宠的虞姬的,因以为名,以后作一般词牌使用。平仄转换格,双调,五十六字,八句。

上下片各四句,都是两仄韵转两平韵。上下片平仄韵脚用字都可分属不同韵部。

两处歇拍九字句,可以灵活使用不同句式。 又名 《一江春水》、《玉壶冰》、《巫山十二峰》、《宣州竹》、《虞美人令》、《忆柳曲》等。

木兰花,唐教纺曲有 《木兰花令》。宋人 《木兰花》词,皆 《玉楼春》体,七言八句,五十六字。

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韦庄,各有 《木兰花》调,为此调正体。毛词五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韵;魏词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韦词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不同部。

按 《花间集》载, 《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 《玉楼春》体, 《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 《玉楼春》同者,自 《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串多混填, 《词谱》已为校正。九句点绛唇因梁江淹 《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绎唇”句而取名。

《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四十一字。

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站韵。 《词律》认为,前片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

按前人此字时用平声,如王禹□词“江南依旧称佳丽”、苏轼词“今年身健还高宴”、“风流公子方终宴”等句,江、今、风都是平声字,用在此处音律和谐,何至不能起调。此说不可从。

又名 《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十句的苏幕遮,唐教坊曲名。

《唐书·宋务光传》:“比见都邑坊市,相率为挥脱队,骏马戎服,名苏幕遮。”又按张说 《燕公集》有苏幕遮七言绝句。

“苏幕遮”本西域舞曲,是当时高昌国语言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 《鬃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又名 《云雾敛》。渔家傲是北宋年间流行歌曲,曾有人用来作“十二月鼓子词”。

仄韵双调。六十二字。

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另有六十六字者为变体。

此调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调名。围其句句用韵,声律谐婉,既可用于一般抒情,尤宜表达悲凉情感,如范仲淹词堪作代表。

又名 《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咏》。添字者又名 《添字渔家傲》。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水仙的,调见 《花间集》,以后作一般词牌用。

双调,五十四字,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常见的有三体,一是六十字,如苏轼词;一是五十八字,上下片第四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李煜词;还有一体也是五十八字,上下片起句较苏轼词少一字,如曼几道词。

前人也有在后片换韵的。另有 《临江仙引》、《临江仙慢》,九十三字,是别格。

又名 《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 《好离乡》、《蕉叶怨》。

诉衷情,唐教坊曲名。本为情词,以后作一般抒情用。

后人又更名 《桃花水》、《画楼空》、《步花间》、《偶相逢》、《试周郎》等。单调,三十三字。

五仄韵,六平韵。 另有 《诉衷情令》,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

木兰花,唐教纺曲有 《木兰花令》。宋人 《木兰花》词,皆 《玉楼春》体,七言八句,五十六字。

五代毛熙震、魏承班、韦庄,各有 《木兰花》调,为此调正体。毛词五十二字,双调,上下片各六句三仄韵;魏词五十四字,上片六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韦词五十五字,上片五句三仄韵,下片四句三仄韵,上下片不同部。

按 《花间集》载, 《木兰花》、《玉楼春》两调,其七字八句者为 《玉楼春》体, 《木兰花》则韦词、毛词、魏词共三体,从无与 《玉楼春》同者,自 《尊前集》误刻以后,宋词相沿,串多混填, 《词谱》已为校正。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