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杏花村

1.杏花村的诗句 古诗

《清明》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下第归蒲城墅居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

、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作者: 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

与友人别

作者: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2.关于杏花村的古诗有哪些

1、《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宋代: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

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译文:杏花村馆酒旗迎风。

江水溶溶,落红轻扬。野渡无人舟自横,两岸杨柳绿荫浓。

遥望江南山色远,人影不见。 惟有芳草连碧空。

楼外夕阳晚烟笼。粉香四溢淡眉峰。

记得去年,与你相见画屏中。今夜关山万千重,千里外,素光明月与君共。

2、《清明》 唐代:杜牧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3、《老翁》 宋代:何应龙 杏花村酒家家好,莫向桥边问牧童。 译文:杏花村的酒家每家都很好,不要去问桥边的牧童。

4、《次韵杜若川春日杂兴集句二首其一》 宋代:于兴 行约青帘共一樽,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一行人想到青帘酒家共同饮一杯,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5、《杏花村》 明代:沈继祖 杏破繁枝春意闹,牙盘堆实荐时新。 仙家种此应知味,试问庐山姓董人。

译文:杏花在枝头上面闹着春意,杏花芽儿堆在一起看起来很新鲜。如果想要知道是什么味道,可以试着去问庐山中姓董的人。

3.关于杏花村的古诗

1、下第归蒲城墅居 作者: 许浑 失意归三径,伤春别九门。

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 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

不知余正苦,迎马问寒温。2、清明 作者: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3、春日北归舟中有怀 作者: 薛能 尽日绕盘飧,归舟向蜀门。

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 净镜空山晓,孤灯极浦昏。

边城不是意,回首未终恩。4、与友人别 作者: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

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

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5、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作者: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

水溶溶。扬残红。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

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

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4.带有杏花的古诗有哪些

《游园不值》

[ 宋 ]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清明》

[ 唐 ]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苏溪亭》

[ 唐 ]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临安春雨初霁》

[ 宋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 唐 ]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 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 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 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 今夜清光似往年。

杏花(学名:Prunus armeniaca),一种花,又称杏子,是杏属李亚科植物,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

杏的学名指出:西方人对杏的认识,乃源于亚美尼亚,事实上,杏广布于东亚及中亚。其可采用播种或嫁接繁殖等种植方法,一般入药的杏,就是杏的果仁,有生津、解毒、清热之效用。初夏成熟。杏树原产中国,分布很广。树龄长,可活一百年以上,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每年3-4月份,各地会举办杏花节,为游人踏青、郊游及摄影提供好去处。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

5.古诗中的杏花村,在丰县哪里有人知道吗

杏花村今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华山镇史店村。

明《丰县志》载:杏花村按《古今诗话》: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东去二十里。据民国时任教于史店(今华山镇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讲杜牧诗杏花村时讲,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讲,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悬,酒馆罗布。

盛时有99家酒罏,村中央一条南北大路,系当年99家酒罏云集之区。1580年任丰县县令的庄诚曾写道:“断魂昔日寻沽处,异代而今尚有碑。

胜地古来犹有迹,行人今去几多时。年年二月过春雨,日日斜阳照酒旗。

好问东风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国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开,新雨过后,妖艳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几许春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