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佛性的诗句

1.谁知道好点的关于佛语的诗句

一沙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照本如开悟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文偃诗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己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安分庵主开悟诗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侍郞来。

曼殊本事诗

鸟舍凌波肌似雪,新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髦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程颢题淮南寺诗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惠洪诗

山县萧条早放衙,莲塘无主自开花;

三叉路口炊烟起,白瓦青旗一两家。

寒山诗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

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

刘长卿送灵澈诗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无尽藏尼嗅梅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拾得诗

君不见,

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

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

德诚船居寓意诗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石屋山居诗

万境万机俱寝息,一知一见尽消融;

闲闲两耳全无用,坐到晨鸡与暮钟。

孙觌枫桥三绝诗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灵云志勤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五祖清演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虚舟普度墨梅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寒山吾心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刘长卿送上人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王梵志我有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守安南台静坐诗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悟新诗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无信,却受他家一钵盂。

了元诗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寒山诗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

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

白云端禅师诗

岭上白云舒复卷,天边皓月去还来。

低头却入茅檐下,不觉呵呵笑几回。

寒山众星诗

众星罗列夜明珠,岩点孤灯月未治。

圆满光华不磨莹,挂在青天是我心。

2.描写禅意的诗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出自于《六祖坛经》。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觉道,不是真有什么树。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 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若说觉悟了,但觉悟其实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虽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 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哪有还要有个台。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即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 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也无从生出了。就是无所住也.

【注释】 这首偈颂主要是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出,要没有一切执著,也就是佛所说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 能证得。这个地方就教人没有执著。这个偈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 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 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3.小鸟也有佛性的诗句

佛教用语

朵花宇宙人身也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世界对于生长花里细菌来说哪们地球对于生长地球之外比我们更宏大生物来说我们地球只皮球

当心有了佛性必纠缠于佛外表会声色行等见佛

万物都有自身天生佛性只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具备能力看见罢了所说树也菩提

当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眼界时想开了许多事情计较许多事情会发现自己过大宏观世界花朵上只蚂蚁

当有了万物都平等和具有佛性想法当意识万物和自己欢乐与痛苦时会宽容与满足会计较哪小小利益得失了

4.关于佛门的诗句

1、嗓子落满了红尘,江河在琴弦上走调。

仓央嘉措诗传》 2、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佛经》 3、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那一世》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 5、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佛语 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坛经行由品》 7、佛学的精髓在于至死不渝的善,高处的空灵和重生的力。 8、——“莫名其妙的生来,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南怀瑾 9、扫地为何?为了净地。净地为何?为了静心。

静心为何?心静方能见众生,见得了众生,方能勘破生死,生敬天地之心,心无挂碍,无挂而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小西天狄道传奇》 10、强者无敌,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11、只有在幽暗中起身的人,才更加珍视灯盏的指引;只有真正经历过悲伤的找寻才更有丰厚的质地。

也许这就是佛陀给有缺陷而不完整的人类的指引:没有痛失就不会有记取,没有悲伤则无法领会欢愉的意义。——冯娜《一个季节的西藏》 12、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总有一天,我们会和所有的一切永别。深知这一点的人,就会懂得:「无所谓失去,那只是经过而已;亦无所谓得到,而只是体验罢了。

」——觉乘 13、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说四十二章经》 14、须弥芥子父,芥子须弥爷。山水坦然平,敲冰来煮茶。

——傅翕 15、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的人——花濡沫。

5.和佛有关的古诗

一、关于佛的古诗《菩提偈》: 1、其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2、其二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3、其三 菩提本无(非)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二、诗文释义: 1、其一 本来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只要性空,哪会有什么尘埃? 2、其二 众生的身体就是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明亮的镜子本来就很干净,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3、其三 原本就没有菩提树, 也并不是明亮的镜台。

本来就是四大皆空,到哪里染上尘埃? 4、其四 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机?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扩展资料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作的偈,见载于《坛经》,因为是以菩提为题所以称为菩提偈。共有四首。

《菩提偈》是诠释佛教教义的歌偈,由唐代和尚慧能所作,属于五言绝句。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

创作背景编辑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

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

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偈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