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启功写宋词

1.本人喜欢启功体,当代谁的启功体书法写的好

启功体是由已故国学大师启功先生创立的书体,自创立之初就深受大众喜爱,虽然现在启功大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人们对启功体的喜爱却是有增无减,很多人为了能得到一幅启功体真迹作品,不惜花重金求购,但是毕竟作品有限,所以,还是不要盲目,避免买到赝品。

要说当代谁的启功体书法写的好,那不得不说启功先生的亲传弟子李传波,李传波的大名在书法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多年来他也一直致力于启功体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更是被冠以“启功体书法第一人”的称号,我之前也在易从网看过他的作品,确实不错,颇具启老的风采,但又不完全一样,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在当代的书画拍卖领域,李传波的作品表现相当出色。

2.内容是启功先生诗词的钢笔字帖

启功先生咏长白山诗四首 行次吉林① 闼门如镜沐晨光②, 更见朱申世望长③。

我愧中阳旧鸡犬④,身来故邑似他乡。 【注释】 ①此诗作于1978年,系《辽东杂题》之一。

②闼门,指天池。《清太祖实录》:“长白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

③朱申,同“珠申”,为“肃慎”之转音。长白山下是满族之祖族肃慎氏的居住地。

清林寿图撰《启东录》载:“我朝国初,旧称所属曰珠申。经高宗钦定,与金之女真同为肃慎转音,犹夫稷慎、息慎云尔。”

“音译可稽,必以肃慎为始基矣。” ④鸡犬,当借“鸡犬皆仙”旧典。

淮南王刘安学道,白日升天。临去时,余药器置在中庭,鸡犬舐啄之,尽得升天。

作者反其意而用之,言自有不同,身来故邑,却似他乡。 观松花石砚奉题 二首 一良工手挹片云飞①,远傍云河下翠微②。

不待星槎随博望③,眼前今见石支机④。 【注释】 ①挹,牵引,援引。

②云河,天河,此指松花江。 ③星槎,槎,木筏。

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神话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汉代有人曾乘槎到天河,遇牵牛织女。

博望,指汉代博望侯张骞。 ④石支机,神话传说汉武帝令张骞寻觅河源,乘槎至天河,见有一妇人浣纱,妇人与张骞一石。

张骞既归,以石问咸都卜人严君平,严谓是织女支机石。 二 一片贞珉翠欲流 ①,闼门闲气自千秋。

案头即是燕然碣 ②,鸿业奇勋笔下收。 【注释】 ①珉(mín),似玉的美石。

②燕然碣,即燕然山。碣,方者为碑,圆者为碣。

即圆形的碑。此指松花石砚。

吉林雾凇节征题 雾凇木稼实奇观,南土稀逢北地宽。雪岭冰川增异景,森林竟作玉壶看。

此诗作于1993年1月。 [摘自《长白山诗词选,1998年出版》]冬上天池① (步启功先生《行次吉林》韵)冬谒闼门开异光②,雪深尤见白山长。

从来不信去无路, 直向大荒寻梦乡③。 【注释】 ① 1996年11月7日,作者踏雪二十余公里,黄昏时从长白山西坡登上天池,极其艰难地拍得“虎背驻足”、“天池冬韵”等罕见奇观,归途雪夜迷路于原始森林,奋力率队脱险。

②闼(tà)门,指天池。《清太祖实录》:“长白山之上有潭曰闼门,周八十里,源深流广。”

③大荒,指长白山。《山海经 · 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

不咸山,为长白山古称。 那清绪生前和诗: 天池冬隐为韬光①,十六奇峰连锁长。

不浼五丁挥嶂去②,但凭浩气敞仙乡。【注释】 ①韬光,藏匿光彩。

②不浼(měi),不必请讬。五丁,五个力士。

一说秦惠王要伐蜀而不识道路,于是造了五只石牛,把金放在石牛尾下,扬言石牛能屙金。蜀王负力信以为真,派五丁把石牛拉回国,为秦开了通蜀的道路。

一说,秦惠王把五女嫁给蜀国,蜀王派五丁迎五女。杜甫有“即事壮重险,论功超五丁”之句。

此言指1996年11月7日冬上天池为养根斋主等五人。

3.启功大师书法师从何处

启功书法师承来自唐代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虽然用笔“笔笔中锋 ”,参悟篆籀笔法,肥瘦结合,但点划撇捺千篇一律,结体呈单调程式。“天下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启功书法中却有几乎完全相同的点、横、撇、捺,他把书法的表现力弱化为泛泛的 “美观”。历来书法重视 “取法乎上”,启功书法未能上溯魏晋,更缺乏金石秦篆汉隶的陶冶。虽然他重视传统技法功夫,但对书法作为心灵、境界的表现艺术来说,他只是很好的 “字匠 ”,入能品、工品,但难入神品、逸品。

启体用笔的程式化,使得书法简单机械,不是自由性灵的表达,因此显得 “浅显”。从境界气象论之,启功书法没有达到古代书法大家的水准,虽然他书法中一些文人气获得一些人的尊重,但中国书法的境界内涵远远不止于此。启功书法整齐好看,但笔法不“古”,多法度少意趣。用笔限于单调的 “流”、“丽”、“妍”、“滑”,而不知道书法用笔取“涩势”的重要性,得书法之“妍”少得书法之“质”。启功书法上下连接是 “做”出来的,字之轴心直线而贯,近似算子,他的章法也有致命的弱点,未通 “行气 ”之理,这一点难为一般人察觉。王羲之说 “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因为他是写字,而不是作为自由性灵感情的表达的层面对待书法艺术。陈振濂指出 “真正的'书法',是包含着作者抒情、泄意,在形式中融入有个性的审美意念的一种绝对强调主体精神的艺术。它的基点是审美而不是实用性;它的表现形态是包含着情、意、境、趣等丰富内容的凝练抽象形式的确立,而不是整齐、均匀、划一等一般美的实用工具式的格局”。由此观启功书法,其实用性盖过艺术性。

4.我想学习写唐诗宋词,哪些书能教

学这个,要先熟读《声律启蒙》,把韵调搞熟。 然后读一读经典诗词,尝试对仗着原诗词的内容写些东西,一开始对的不公整不要紧,慢慢来。(这部要花很长时间,需要把心静下来,坚持写) 熟悉了律诗的规矩、词牌的结构,以及把自己的语言锤炼好以后,就可以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思想了(其实写好是要有一定的悟性和天赋的)。 其实读法没有太多的不同。你如果真想要用唐宋的文字写,那你还得看一看古汉语字典。其实完全可以以现代人的习惯去写。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钱钟书的《宋诗选注》,《昨夜闲潭梦落花》

5.求启功论书绝句百首释文,谢谢

启功先生《论书绝句百首》解

十六

丹丘复古不乖时

波桀翩翩似竹枝

想见承平文物盛

奎章阁下写宫词

本人愚蒙,求教各位方家,望不吝释文

启功(1912~2005) 中国现代书法家、书画鉴定家、文学家。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曾从戴姜福学文史词章,从贾尔鲁、吴熙曾学绘画,后又受业于陈垣。启功远祖是清朝雍正皇帝的第5子和王弘画,他的曾祖和祖父都是科举出身的知识分子,后家道中落。他幼年丧父,少年失学,凭勤奋自学和拜求名师而成一代名家。他6岁临《九成宫醴泉铭》,11岁学《多宝塔碑》,20余岁学赵孟頫《胆巴碑》,后改学董其昌、米芾,再后杂临碑帖及历代名家墨迹,而以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最久。他的书法,结体精严,笔画清朗刚健,布势轻重有别,主宾相济,风神俊秀且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他主张师法古人墨迹,认为碑刻要经过刀刻,再加多年风化剥蚀,不易见其原貌,墨迹则可看出古人如何运用笔墨,师墨迹可以得自然灵活之气,甚至认为看碑也要透过刀锋看笔锋。他自己则半生师笔不师刀。他还一反古人“书法以用笔为上,结字亦须用功”之说,特别重视结字。认为结构对了,姿态自然出现。他经过潜心研究,得出每个字的重心不在正中,而在偏左或偏上的结论。

启功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辅仁大学附中国文教员,辅仁大学助教、教员、讲师、副教授。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又曾长期兼事文物鉴定工作,历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文献馆专门委员、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组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佛教图书文物馆董事、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文化组副组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启功精于古文,又有长期的书画实践和接触古书画的机会,因此在鉴定古书画真伪上有较深的造诣。他将出土的古代墨迹和传世的摹本、刻帖反复比较,从多角度加以论证。如他以传世《曹娥碑》文辞之谬误,断定传为王羲之所书之不实;从宋代有关书中得到启发而推断传世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系宋人用于黄绢屏障的临摹品,他还考证了孙过庭《书谱》墨迹是原本,怀素《自叙帖》墨迹本不是苏舜钦补缺的那一本等,都是具有独创见解的。启功著述有《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启功早年作画颇勤,善山水,风格秀逸,继承了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