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300字 2. 古诗词的读书笔记 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300字1.古诗读后感300字《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诗中讲蜂采花配蜜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人们。这首诗歌颂了蜜蜂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高尚情操。蜜蜂为采蜜终日忙碌,走遍山野田地,从来没有偷懒过,而配出诱人的、又香又甜的蜜却不是留给自己享用,而是留给人们享用的。诗人用诗句寄托自己对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所赞叹。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2.古诗的读后感三百字左右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圣母院里的钟次第地敲响,咚咚,咚咚……沉重地,凄婉地,好像在陈述着一个故事. 那是些浓烈得化不去,深刻得褪不了的形象:独眼的敲钟人伽西莫多,美丽善良的爱斯梅拉达,还有渊博却邪恶的克洛德副主教. 初始,伽西莫多的出场仿佛给我投射了一个丑恶的影象.他的独眼,他的聋哑,他的驼背,他的巨大和丑陋都让我先入为主地把他当作了大反派.婴儿时,他是一个人人见了都想把他烧死的丑小鸭;青年时,他是一个表面风光但人人唾弃的“愚人王”.他的脸仿佛注定了他就是恶魔的化身.到后来,我才看清他那清澈、崇高的灵魂.他对像使唤奴隶一样,役使他的克洛德忠心耿耿,这是怎样的一种单纯?他对曾经对他有恩的爱斯梅拉达,用尽全部生命的悉心照料和赴汤蹈火,是怎样的一种如火一般刚烈的爱情?他受尽了人世间的歧视和欺凌,却又满足的,勤劳的当着他的敲钟人.如此美丽,如此可敬的人性难道在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就一文不值了吗? 相比而言,如果说伽西莫多的外表丑陋,那么克洛德的心灵便更加令人鄙视.一开始,良好的背景让我觉得他是个学识渊博的善良人——他收养了丑陋的伽西莫多,他是人人敬畏的副主教…….但是当故事的情节愈演愈烈时,我读懂了他精神世界中的畸形.他不择手段地“爱”,让他卑鄙地,变态地劫持爱斯梅拉达,并且因“爱”成恨地要置她于死地.这是一种自私的,低微的,霸道的“爱”,充满了病态的“爱”,那不算是爱,只是伤害…… 然而,那书中最美的笔墨都倾注在了爱斯梅拉达身上:她美丽,因为她有一张天真清纯的脸孔;她善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同情和爱心.她可以为了保存甘果瓦的生命而嫁给他,她给饥渴难堪却无人理睬的敲钟人送水……她有菩萨一般无人能及的心肠,她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她是善与美的化身! 怎么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人性的层层面面是多么复杂却简单:尽管人的精神世界是双面的,没有完全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但是,美就是进步的方向,美就是最原始的目的.就像书中说得那样: “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能,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东西.” 当灭灯钟响彻在巴黎圣母院里,所有故事都结束了……但那古老的故事将永恒地被传诵…… 3.重温最美古诗词读书笔记怎么写上星期拜读了这本,心中一丝明悟些许感触,却无法言表。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诠释书中千古名句,无时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书中从春风盎然,写到秋雨惆怅;从明月思乡,写到斜阳感伤;从田园的惬意,写到登临的豪放;从抚剑的豪情,写到把酒的放荡。原来真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无论是古人的诗词还是于丹的文字,读过之后让人发现,原来诗词居然离我们这么近,年华有限,但是诗意无穷。 重温古诗词,让我又一次重新找回了诗意的人生,诗意的情怀。诗意如风潜于心。风起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刘邦那种:“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迈。 花开的时候我便会想起杜甫的那种“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的《江畔独步寻花》的惬意。 4.最美古诗词,我的读书札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5.最美古诗词我的读书札记《柏拉图对话集》读书札记近读古希腊柏拉图对话篇,收益良多,且做读书札记如下。 这是一篇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470-前399年)是第一个能够确切知道生卒年月的、第一个出生在雅典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和他最杰出的弟子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这个跟随他8年,后因苏格拉底被指控犯有败坏青年道德和信仰新神的罪状而判处死刑被迫离开雅典远走异乡的历史上最美的哲学家,以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年),这个柏拉图学园里最优秀的弟子,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一生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却在颠簸流离中因胃病发作于加而西斯岛与世长辞的最博学的哲学家、思想家、逻辑学的创始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共同构成了哲学史上难以逾越的喜马拉雅山。柏拉图早期写的对话被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作为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可以说苏格拉底是把哲学从天上呼唤到地上的人。 当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的智者学派对“人为性”的强调不可避免的走向人们价值判断的主观性追求,造成相对主义的盛行并直接导致价值的无政府状态以及道德混乱的时候,苏格拉底提出了“德性即知识”的客观道德命题,并进行了他关于人的道德行为和价值体系的客观标准的不懈追求。苏格拉底的探索带有普遍定义的追求,他和青年人讨论伦理问题,问“什么是某某品德?”他要得到的回答是这种品德的普遍定义,但是对话者都以一些特殊的事例来回答他,最后无果而终。 《欧悌甫戎篇》写的是苏格拉底受到控告,在他出庭受审之前,和热心宗教的欧悌甫戎讨论什么是“虔诚”的问题。欧悌甫戎提出几种具体的虔诚的例子,都被苏格拉底驳倒,最后以没有结论而告终。 两人的对话在“衙门”口发生。欧悌甫戎见到苏格拉底未上吕各苑溜达而是来到惊官动府的衙门口来觉得奇怪便问其祥。 苏格拉底便告诉欧悌甫戎:“不管这位梅雷多还是哪位别人,对我看的很清楚,所以告我不虔诚。”此处便自然引出了对“虔诚”问题的讨论。 聪明的苏格拉底对欧悌甫戎说:“现在请你给我说说你刚才断言的那些真知灼见吧。你说,虔诚是什么,不虔诚是什么?虔诚是不是在每个行动中都一样,反过来,不虔诚是不是全都是虔诚的反面,永远一样?是不是一切不虔诚的事情都有一个‘不虔诚的相’?”欧悌甫戎对苏格拉底的最后一个问题表示同意并说:虔诚就是现在我所做的这件事,告发那些犯有杀人罪或者盗窃庙产罪的人,不管他是你父亲、母亲,还是什么别的人,不告就是不虔诚。 这当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结果。“朋友,我刚才问你虔诚是什么,你并没有充分说清,只是跟我说虔诚就是你正在做的那件事情,就是控告你父亲杀人。” 苏格拉底接着说:“我向你提出的请求,并不是从许多虔诚的事例里说出一两件来,而是说出那个使虔诚的事情虔诚的‘型’本身。因为你说过,有一个‘相’使不虔诚的事情不虔诚,使虔诚的事情虔诚。” 于是欧悌甫戎又提出一个观点:神灵喜爱的就是虔诚,神灵不喜爱的就是不虔诚。苏格拉底轻而易举就驳倒了这一观点:他重申了欧悌甫戎的观点:虔诚和不虔诚不一样,而且正好相反。 接着,苏格拉底指出正如人与人之间在是非、贵贱、善恶等之间会有意见分歧一样,神与神之间也有争吵,有意见分歧。也就是说有些神灵认为这件事对,有些神灵认为那件事对,有的认为贵或善,有些认为贱或恶,这也即是说每个神灵都喜爱他认为善的、对的,都厌恶与此相反的事情,由此可以推出同样的事情就会既虔诚又不虔诚,因为似乎同样的事情有的神灵厌恶,有的神灵喜爱,所以它对于神灵既可爱又可恨。 于是,在苏格拉底“精神引产术”的引导下,欧悌甫戎提出这样的主张:所有的神灵都喜爱的是虔诚的,所有的神灵厌恶的是不虔诚的。当然,这依然不是苏格拉底想要的答案,正如在《美诺篇》里,苏格拉底问这位西西里岛的富家子弟,智者学派的著名代表之一高尔吉亚的学生什么是美德,美诺却列举了众多的德性现象。 对这一观点的反驳也十分的精彩。苏格拉底说:现在我们来考虑一下:究竟是虔诚的事因为虔诚所以被神灵们喜爱呢,还是它被神灵们所爱所以虔诚?这样一路考察下去,结果是:正如一件东西被喜爱并不是因为它可爱,而是因为它被喜爱,一件东西被神灵们喜爱是因为神灵在喜欢它,这样神灵喜爱的就不是虔诚的了,虔诚的也不是神灵喜爱的。 最后,苏格拉底又反驳了“凡是虔诚的都是公正的”这一观点。这一过程跟上面的一个论证过程有些相似,依然从对“究竟一切公正的都是虔诚的,还是一切虔诚的都是公正的?”探讨入手,然而,显而易见,欧悌甫戎有些跟不上苏格拉底所思路了。 也许是想离开,欧悌甫戎说:苏格拉底,我现在有急事,该走了。探讨无果而终。 6.读书笔记300字20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家尼摩船长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古怪,但看到朋友死去却会无声地落泪;他知识渊博,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他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他会把整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甚至还为法国政府偿还几百亿国债;他还会逃避人类,对他人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仍是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气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氧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那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深深感动了我. 7.最美古诗词我的读书札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8.最美古诗词,我的读书札记读书卡王安石诗札记千行诗文话沧桑 当我们谈及王安石的身份、在历史上的地位时,先于诗人想到的一定是政治家。 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写道,他在政治上的新措施引起许多人的敌视,但是这些人不得不承认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诗学。而那无论是“王安石变法”发起者,还是“王荆文公诗”的作者,他都是王安石,两者唇齿相依方为王安石。 在我心目中,王安石就是那时光的黑夜中历时的长河边静静卧着的一方温润浑白的巨石。他仰头望月感慨着“明月何时照我还”,双手交叉抵着下颌低声念道“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看着那湍急的河水不由又叹道“汝生不及贞观中”,随后他撑起双臂站立起脱口而出“一来裹青衫,独事自悔尤。”起初,我心中的王安石便是那石头一般的灰色,灰色的人生,灰色的情绪,灰色的执念。 然而随着我对王安石了解的不断深入,我渐渐看到“明月何时照我还”前尚有“春风又绿江南岸”,他也会神游“武陵源”忍不住要“桃源行”,也会“长扫屋檐、亲手栽种花木”,他多篇《即事》中的人间仙境为那方灰石铺就了一篇嫩绿可爱的草地。就这样在月光的勾勒下这位伟大的诗人形象在心中愈发鲜明了,我心中对他的敬仰之情也愈发深入。 读钱钟书先生选注的《宋诗选注》所选王安石诗篇简要写下了以下的感受。 《河北民》 河北民,生进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黄河以北的人民百姓生活在边境之地,生活辛苦艰难。 家家养了子女学习耕织养家,最后却给了官家送去异国他乡。今年天下大旱土地贫赤,州县官人却仍然催着要交赋税。 于是就有许多人家一家老小相互依存着往南边迁去,南方人在丰收的年头里自己也没有粮食可吃。这样的悲哀愁怨之情充满天地,晴天白日却是天色昏暗,路边的行人脸上都没什么气色。 作者不由感叹你可悲没有赶上生在贞观年代,粮食价钱便宜而且没有兵戎征战这些劳民伤财之事。 这是一首政治诗,王安石先于一位诗人是一位政治家,所以他的诗中最有成就,最能体现他的精神的便是政治诗了。 诗中描写了黄河以北的人民百姓的生活疾苦,突出了国家的积贫积弱,揭示了当时宋向辽进贡的事实,体现了弱小的宋对辽、西夏的委曲求全。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地位政治现状的不满,颇有恨铁不成钢的辛酸之感。 表达了一位政治家政治理想难以实现的悲伤。 诗人在诗中直接描写了河北人民生活的各种真实状态,可谓民不聊生。 直白陈述式的笔触更能刺痛心灵,最后的无奈叹息对比起来更显伤感。又通过河北人民迁居黄河以南来全面地对比着展现民众在丰年亏年同样悲惨的生存状态。 “白日昏”的夸张渲染出了一种昏黄慌乱、迷茫痛苦难以寻到出路的氛围,强调了民众痛苦的心灵世界。“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一句中作者将现在与唐朝贞观年间的社会状况对比来看,作者感慨道生不逢时,既是人民百姓生不逢时,偏活在了这不平的时代,国家贫弱生存条件不足,也是在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身为一个政治家,不能为民众谋福利,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能将自己的国家带领向强盛的时代。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一书中的此诗备注中强调,王安石对贞观盛世情有独钟,我认为每一个政治家心中都会有一个贞观之治这样的政治向往,这是他们的理想,是他们给自己、给国家定下的一个美好蓝图,而当这一愿望难以实现时,无奈悲伤之情就不言而喻了。 《葛溪驿》 缺月黄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残缺的月亮暗淡昏黄的挂在天际,时间尚早漫漫黑夜还有很久才会走完,一盏小灯明明灭灭地照着秋风中冰冷的床。带病的身子最是敏感,明显地察觉到了风露起得早了许多,梦中归乡,不知道那千山万水路程的漫长。 坐着时突然感到年前歌唱的慷慨豁然之情,起身后却看尽天地间凄凉无奈之景。鸣叫聒噪的蝉声更加扰乱在外远行之人的耳朵和心情,此时正抱着那叶子稀疏半黄的梧桐树。 这是一首羁旅诗。诗人独自一人漂泊在外,驿站之中,孤枕难眠,病身劳苦,秋夜凄凉,思乡不及,这般种种是如此难以忍受的悲伤凄凉。 昏黄的月光直将哀伤怅惘一点点冰冰凉凉地深入骨髓之中,梦中的归程更是虚实相生,虚虚实实,亦真亦幻,将故里的遥不可及更加突显了出来。起坐间两相对比慷慨释然之情更将此时的凄凉推向了极致。 秋蝉的嘈杂乱鸣更加渲染了这恶劣的氛围,心中凄凉之至无奈之感油然而生。 《宋诗选注》王安石简介中曾写到他“博闻”“博极群书”,擅长“化用旧意象”达到新效果,起初尚没有什么独特的感受,但看了《王荆文公诗笺注》关于《葛溪驿》的注解后颇为感慨。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注:刘禹锡诗:“摇落从来长年感,惨舒偏是病身知。” 太白诗:“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意不同而具妙。 曾参诗:“枕上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顿觉王安石。 9.唐诗观止读后感三百字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这么一些文字发出它那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见证。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人已文明于世,而这些古诗却不得而知。它们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是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是都是一个伊索寓言,告诉别人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古诗,能让罪犯走向光明之路;能让事业的流浪者重新成为有名的人士。古诗似乎有着让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细细的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唐诗三百首》,寄托了中国人对文明的梦想。作为一个现代人,为了不辜负古人的希望,我们要为他而努力,为他而奋斗。不仅是为祖国,也是为我们自己,创下伟大的事业。 古诗词的读书笔记1.关于古诗的读后感关于所有的??有点难。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2、经典古诗文读后感 “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从开学到现在,我又读了不少经典诗文,比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这些古诗不但让我领略了经典古诗文的美妙,更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欢的还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2.古诗文的读后感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样的诗,给予人的是说不出来的恢宏、博大之感,是决不可以—一字一句地解说的.只有能够一个人大呼大喊的场合,才可以诵读这样的诗.这是一个讲究”靓“ ”酷“ ”毙“的时代,这个时代艺术的口号是”生产快乐“,而我却觉得,在男生女生不易区分的时代,应该提倡读一下这样的诗要自强,中国青年应该有一种大海的气魄,不反对“爱” “玩” “搞笑”,但是也应该有那么一点点时间读读曹操的《观沧海》,长长阳刚之气.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首纯粹的写景诗,也是中国最有气势的一首写景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与山,树与草,风与浪,全是在作者的俯瞰之下,连日与月的行走,也是在诗人的脚下,这真是雄大得让宇宙也得降服的气魄.充盈诗中的是苍凉与忧患,但是又绝无哀愁与无奈,在这苍凉和忧患与海、山、树、风、日、月的对话之中,让我们感觉到的是跃跃欲试的征服欲望,这是对着强大者宣战时高声的呼喊,面对困难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这样的岁月,让人激情燃烧.曹操是北征少数民族乌桓时写下这首诗的,这个时候,虽然几个强大的对手已经被他降服,但是南方群雄并立,统一大业困难如山压海迫,但是从这诗中,看出来的是曹操无所畏惧的雄心,敢寸:征战的气魄.**十分喜欢曹操这首诗,他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了“魏武挥鞭”,曹操的诗中并没有写到“挥鞭”,可是**却能说出他在挥鞭.“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加上“挥鞭”,这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袍上是土,剑上是血,马身上是汗,一个征战未定的诗人,以鞭指海,并吟着诗.鞭之所指,便是征服的决定,便是麾旗所向千军万马的冲杀.“挥鞭”是一位伟大的人另一个伟大的人的充分理解,别人是写不出“挥鞭”的其卖,在魏武曹操之前,已经有一个人君临碣石以观沧海了,这个人就是秦始皇.秦始皇征服六国后,就急地奔向大海,他在这里刻石树碑,向大海宣扬自己的功绩.然而赢政实在是疏于文采了,他没有留下诗文,他的一生也没有留下诗文.横槊赋诗,以武略文功诠释大海的苍凉,曹操为第一人.。 3.古诗词读后感长相思·其一》 作者: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若“晴空冰柱”,通体虚明,不着迹象,而含情无际。由汴而泗而江,心逐流波,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凌虚着想,音调复动宕入古。第四句用一“愁”字,而前三句皆化“愁”痕,否则汴泗交流,与人何涉耶!结句盼归时之人月同圆,昔日愁眼中山色江光,皆入倚楼一笑矣。 4.唐诗70首学生读书笔记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读书笔记 我爱读古诗,语文月里,我把《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都背会了。妈妈夸我更懂事了,我每天放学回家就照顾妹妹,这是因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到爸爸妈妈的关心是无微不致的,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真是比山高,比海深,我们做儿女的是无论如何也报答不完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敬父母。 老师夸我学习更认真了,这是因为“百川东到海,何时利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诗句,让我感到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它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如果小时候浪费时间,到老了什么也没学成,后悔也来不及了。 小朋友,你们也快加入到读背古诗的行列中来哦。 5.初中生必背古诗文读书笔记.写您看完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后的读书笔记,蒹葭/《诗经·秦风》硕鼠/《诗经·魏风》君子于役/《诗经·王风》云中君/《九歌·云申君》十五从军征/汉乐府长歌行/汉乐府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山中杂诗/吴均(汉)龟虽寿/曹操(汉)归园田居/陶渊明(晋)木兰辞/北朝民歌紫骝马歌辞/乐府(北朝)人日思归/薛道衡(隋)蝉/虞世南(唐)在狱咏蝉/骆宾王(唐)山中/王勃(唐)渡汉江/宋之问(唐)山中留客/张旭(唐)望月怀远/张九龄(唐)从军行/王昌龄(唐)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使至塞上/王维(唐)竹里馆/王维(唐)峨眉山月歌/李白(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独坐敬亭山/李白(唐)塞上听吹笛/高适(唐)早梅/张谓(唐)逢入京使/岑参(唐)月夜忆舍弟/杜甫(唐)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唐)旅夜书怀/杜甫(唐)春望/杜甫(唐)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唐)《塞下曲》四首之三/卢纶(唐)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游子吟/孟郊(唐)新嫁娘词/王建(唐)晚春/韩愈(唐)竹枝词/刘禹锡(唐)大林寺桃花/白居易(唐)观刈麦/白居易(唐)剑客/贾岛(唐)题诗后/贾岛(唐)渔翁/柳宗元(唐)离思五首(其四)/元稹(唐)南园/李贺(唐)己亥岁感事/曹松(唐)赤壁/社牧(唐)山行/杜牧(唐)嫦娥/李商隐(唐)锦瑟/李商隐(唐)渔歌子/张志和(唐)社日/王驾(唐)蜂/罗隐(唐)不第后赋菊/黄巢(唐)金缕衣/无名氏(唐)相见欢/李煜(南唐)书河上亭壁/寇准(宋)乡思/李觏(宋)鲁山山行/梅尧臣(宋)蝶恋花/晏殊(宋)玉楼春/宋祁(宋)画眉鸟/欧阳修(宋)登飞来峰/王安石(宋)水调歌头/苏轼(宋)赠刘景文/苏轼(宋)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宋)病牛/李纲(宋)醉花阴/李清照(宋)山园小梅/林逋(宋)三衢道中/曾几(宋)红梅/王十朋(宋)临安春雨初霁/陆游(宋)冬日读书示子聿/陆游(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宋)清平乐/辛弃疾(宋)池州翠微亭/岳飞(宋)金陵驿/文天祥(宋)虞美人/蒋捷(宋)约客/赵师秀(宋)绝句/赵盂顺(元)五月十九日大雨/刘基(明)暮春遇雨/于谦(明)朝天子·吹喇叭/王磐(明)临江仙/杨慎(明)明日歌/文徵明(明)渡易水/陈子龙(明)即事(二)/夏完淳(明)真州绝句/王士祯(清)马嵬/袁枚(清)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清)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清)论诗/赵翼(清)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长相思/纳兰性德(清)己亥杂诗/龚自珍(清)狱中题壁/谭嗣同(清)对酒/秋瑾(清)。 6.古诗词读后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雄伟地刻画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观。 “日照香炉生紫烟。”日照,阳光照射。香炉,香炉峰,一座高峰,因为峰是尖圆形的,上面云雾缭绕,所以叫香炉峰。从这四个字中,可以看出阳光照射着香炉十分神奇而美丽。生紫烟,一个“生”字,形象地描绘出山间烟云的冉冉上升,袅袅浮游,把香炉写得像仙境一样。紫烟,紫色的烟雾。“遥看瀑布挂前川。”你们看,李白不仅把周围的山写出来了,而且还把最壮观的景色:“瀑布,”写了出来。挂前川,瀑布好像一匹白绢挂在山前。遥看,为什么要遥看呢?噢,是为了能看到瀑布的整体,假如在近看的话,看不到瀑布的顶。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像飞一样的流下来。直下,直落。三千尺,好像有三千尺长,突出了李白写这首诗很夸张。“疑是银河落九天。”让人恍惚觉得那银河从九天倾泻到了人间。 全诗四句共用二十八个字,极为刻画了瀑布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观,抒发了诗仙李白对祖国河山充满了热爱激情。 7.古诗70首读后感“读经典古诗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读古诗文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我爱读古诗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读了这首诗,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在烈日暴晒下的农民们,不怕劳累、不怕炎热,流着满头大汗辛勤锄草、耕地,汗珠儿一串串滴进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谁知道这盘中的每一粒米饭,都饱含着农民的劳苦,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诵读完这首诗,必定会对粮食的来之不易发出由衷的感慨。农民伯伯为了让大家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自己在烈日当空的正午下田给禾苗除草,这是多么感人的举动啊! 现在,我们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们都忘记了节约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不知道节约、不懂得节约。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费粮食,那可是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啊!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从节约一粒米开始,从自己的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8.唐诗宋词读后感今天,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想到:母亲平常经常为一点小事就骂我。在以前,我简直就是恨透我母亲了,觉得她一点都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终于体会到母亲平常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着想。其实平时母亲不是在骂我,而是在教育我,让我辨清是非黑白。但是我却不领情,有时还会顶嘴。而母亲从两年前就开始自己孤单一人去深圳找工作。她赚了一点钱以后,就回来广州为我报学习班,让我学习更多的知识。然后又回深圳赚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 9.唐诗宋词读后感许多中国人,都是在唐诗宋词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睛却像月光一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绿水,娇莺戏蝶”的意境中写下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荡,或是春风飞扬,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阳晚钟,又或许是田园林泉和诗酒流连。 翻开《唐诗宋词三百首》,你应该会听到江南淅沥的雨声,看到碧波上泊着的乌蓬船。 青莲居士当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豪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带给我同样的震撼,一个是诗仙侠士,一个是爱国不惜生命的伟人,在历史这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们流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杜甫“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缠绵俏丽中,我又感受到了诗人把这美如画的情景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给我们的是清雅秀丽的余韵。 “宛转峨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这几句诗,不正是把那种感叹时光无情的悲凉之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吗?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把对时光的不舍与感叹融入了这一个个字中。 从留有浓浓墨香的唐诗宋词中,我们还能读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 它们也许是李后主“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叹息;也许是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激情;又或许是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报国无门的情感。诗人任思想在伏案挥毫中狂舞,任对祖国的满腔热血在纸上挥洒,留与后世的一代又一代爱国儿女久久瞻仰。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拥有如此丰富、瑰丽的文化感到骄傲,我们现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诗之精华,学词之涵韵,在这些令人浩气长舒的诗句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