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大唐诗路

1.大唐诗录八卦图怎么过

截图给我吧。很多年前玩的了~。标 题: 大唐诗录八卦解法

先按位置编号如下,相应位置字也同时编号:

7 愁

6 日 3 丘

5 洲 2 径

4 外 1 流

0 游

在纸上写一行0-7,并把当时对应位置字的编号写在下面,如:

0 1 2 3 4 5 6 7

-----------------------

7 1 2 6 4 5 3 0

字的变化方式为5慊鞯淖植欢渌难纷笠苹蛘哂乙疲ǘ伎梢缘乃担?nbsp;

这个字处在黑鱼还是白鱼处有关,看好方向哦)

下面的就不用说了吧,我把这个例子解出来就行了,大家可以做以参考。

点0处的[愁=7],右移一次,结果为:

7 0 1 2 6 4 5 3

点7处的[丘=3],右移三次,结果为:

6 4 5 7 0 1 2 3

点0处的[日=6],左移两次,结果为:

6 7 0 1 2 3 4 5

现在顺序对了,最后把位置再放对:

点0处的[日=6],左移一次,结果为:

6 0 1 2 3 4 5 7

点7处的[愁=7],左移一次,结果就是?

0 1 2 3 4 5 6 7

结束

2.想要大唐诗录的,功略,只等半小时

引 子 唐开元三年, 国强民安, 举国上下, 一片繁盛的景象。

十七年前宫中被掳走的太子年已十七, 现名铁中玉,数年寒窗苦读,总算对诗词歌赋也颇有所得。 一天早上, 铁中玉来到溪边汲水,耳边忽传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的声音,铁中玉循声而往。

第 一 回 游戏开始, 铁中玉与老人谈完话后可以先看看城墙上的告示,然后进城, 捡起地上的稻谷和 “长生店” 旁陶罐边上的钱袋, 觉得 “长生店” 外挂的宫灯蛮怪的, 看看原来是个谜题: 顺序如下: 黄鹤楼,望庐山瀑布, 寻隐者不遇, 登高,古风,回乡偶书;这时店门才可以打开, 老板告诉我诗仙李白就在城中。敲敲对面房子的门, 打不开, 站在窗下听听,原来秀才想要鱼。

从长生店后面来到城西, 见到一人醉卧街市之上, 口中直叫 “酒,酒”。 做个好心, 来到酒馆内,用钱袋买来老春酒给他。

谁知醉汉贪得无厌, 还要一瓶, 才肯带我去长生殿,而酒馆老板又是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不肯赊帐,如何是好呢?敲开酒馆旁住户的门, 答对主人的身份是新嫁娘, 得到蓑衣。 往东走, 来到谢眺楼前, 看门的不给我进。

只好敲敲旁边房子的门,谁知道出来一个书生, 答对他五题后得到十两银子。好极了,回酒馆买酒给那醉汉, 谁知他又不要了, 不肯带我去长生殿。

没办法,先将蓑衣还给老人再说吧。 往南出城,在小溪边用稻谷引来黄鹂鸟,一路走下去, 从桥边岔道上来到西涧。

将蓑衣还给老人后,他送我一副渔具, 并且告诉我说只有用李白的 “太白剑” 才能引来庐山水, 恢复这里往日的生机。 回城,在小溪边用渔具钓到鲤鱼, 想起那要鱼的秀才, 回到城里,将鱼从窗口中送与他。

秀才回赠我半页诗,如果答对了他的问题,还会知道三宝之一与李白有关, 答案不用我说你应该也知道吧。 来到谢眺楼前, 想到李白可能就在楼上, 用酒灌醉那看门人, 上楼。

楼上空无一人, 只有半页诗放进桌上的残书中后,才可以解屏风的谜题。谜题就是给诗断句, 诗是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知道诗的就不会给难倒。

特别之处在于要将标点连起来,组成一幅画。注意一点就行了: 标点紧跟在字后, 比如“忧”后有两片树叶,标点在第一片上。

完成后李白从画中出现, 送我太白剑,跟着就云游去也。他倒开心, 难为我还要东奔西跑。

从东边城门出城, 往东去庐山。见到山道上有一堆缺了几个字的酒坛将通路堵住了,用门上的几个字组成完整的一句诗: 好为庐山谣, 兴因庐山发;即可出现山路。

上至庐山峰顶, 将太白剑放在大石上,做《望庐山瀑布》的谜题, 完成后即可引来庐山水。 下山, 问樵夫, 答对问题后得知九江口来了一条船, 过去看看。

船上的小丫鬟非要我答对问题才给上船,上船后才知要有金莲花方能见琵琶女,无奈只好下船。上岸后来到东边的山道上, 只见一书生站在道旁, 甚为可疑。

原来他偷了琵琶女的金莲花,不过只有答书生的三道问题后他才会将偷来的金莲花交给我。 赶快回船, 将金莲花放在门帘上, 做谜题。

这题是描图,要正确勾勒出琵琶女弹琵琶的手形--是右手--在琵琶上方,手心向内。终于可以一睹琵琶女的风采,谁知她郁郁不乐,原来只《琵琶行》才可化开她心中的烦忧。

好人做到底,只好再去找找《琵琶行》了。想起庐山水已经被自己引来,回西涧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

下船后有两种方法去西涧:一是从东边山道上过去,要跳桥墩--按“只在此山中”的顺序跳即可;二是从城里绕过去。来到西涧, 果见绿树清溪, 只不过少了点生气。

将黄鹂鸟放在绿了的树上, 韦应物为鸟声所动, 送我《琵琶行》曲谱。这下好了,回船上去, 此时又要跳桥墩,只要按反顺序跳即可;将曲谱给琵琶女, 她邀我共往江南一行,这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哪有不答应之理?(有去无回?) 第 二 回 来到江南, 果然风景如画, 一片春光。

看见身边草地上的匾额,捡起来, 发现上面只有一个“楼”字。面前站着一个和尚,与他谈话--竟然是贾岛!?他向我求教“推敲”, 我当然不会答错了。

再与他说话,他告诉我文坛至宝“鹤翔砚”在黄鹤楼。我来到旁边小楼前, 可楼内的三个人: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不肯开门,以为我是“小杜”--杜牧。

误会澄清之后,他们要我找人题好此楼--“芙蓉楼”的匾后才会开门让我进去。 无奈,只有找人来题字了。

往西走, 来到荷塘前,只见荷花时开时闭,原来又是谜题:取王昌龄的《采莲曲--其二》, 按诗句的顺序跳过荷塘。 一路西行, 来到黄四娘的小屋前, 送她一首《江畔独步寻花》,她赠我鹅毛, 我谢过她, 四娘告诉我红豆的秘密。

再往前走,来到破山寺前, 且进去看看。 寺内和尚寒山告诉我,此寺又名寒山寺--难道是《枫桥夜泊》里的寒山寺?推开佛像后的殿门,来到后院。

咦,怎么有个和尚在练功?原来是卢伦。他要我解开棋上的魔法, 我唯有照办。

这里要下棋,这可没有什么诀窍可言。 完成后后园的门会打开,出去后就来到江边。

又见到贾岛, 他告诉我江中舟上之人有一玉箫, 功效神奇,弄得我心痒难搔,想一睹其风采,可怎么才能拿得到呢?想到《枫桥夜泊》中的寒山寺钟声,我往南回到寺中,。

3.别董大 古诗

别董大二首

【作者】高适 【朝代】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

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两首送别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当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当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4.求唐诗之路所有的诗和注解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诗句。

唐时的浙东,经济与文化十分繁荣,旅游资源异常丰富。浙东籍的诗人有贺知章、秦系、罗虬、严维、灵澈等,李白等诗坛杰出人物,亦不远万里慕名来浙东游览,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从而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唐诗之路”。

所谓“唐诗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今浙江新昌、嵊县一带)一条唐代诗人往来比较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自绍兴古镜湖、浙东运河、曹娥江至剡溪。

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这是晋唐以来文人墨客好游的一条古道。 《世说新语》中说这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

据统计,在全唐诗收入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312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他们中多数是唐代诗坛的杰出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长卿、元稹、贯休等。 他们或逆水而上,或顺流而下,携酒扬帆,击节高歌,对沿途风光吟咏不绝。

这条古道何以赢得诗人青睐? 原来,浙东会稽、天台、四明三大名山在此盘结,其间百溪清流环绕,奔腾有声,汇聚为剡溪,两岸风光如画。 古人畅游以水路为主,水尽则登山而歌,而剡溪乃登天台山必经之路。

天台山上又有著名的石梁飞瀑,诗人纷至沓来。

5.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

《逢入京使》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逢入京使① 唐 岑参 故园②东望路漫漫③, 双袖龙钟④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⑤君传语⑥报平安。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 ③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④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⑤凭:凭借,依靠。

⑥传语:捎口信。 诗词译文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 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 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

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

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诗词鉴赏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如同随口而出,特别是后两句写马上相逢的情景,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镜头集中清晰,如影视特写一般,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

(见《艺概。诗概》)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岑参这首诗,正有这一特色。钟惺评此诗:"只是真。

"谭元春曰:"人人有此事,从来不曾写出,后人蹈袭不得。所以可久"(《唐诗归》卷十三)。

沈得潜曰:"人人胸臆中语,却成绝唱"(《唐诗别裁集》卷十九)。 -------------满意我的回答请采纳+小红花,如果有个赞会更好,谢谢。

6.古诗《别董大》

【原文】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注释】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译文】 千里的云似乎变成了黄色,阳光也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

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这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前两句,直写目前景物,纯用白描。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作者简介] 1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

有《高常侍集》。 〔作者简介] 2 高适(700—765) 唐代诗人。

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

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董庭兰董庭兰(约695-765):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著名琴师,陇西人。

董庭兰早年曾从凤州(今陕西境内)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并把其擅长的《胡笳》整理为琴谱,董庭兰后来的声望已超过了沈祝两家,百年后,元稹在诗中仍赞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两曲,相传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谱中》收有他作的《颐真》一曲,据说此曲是他隐居山林,过着“寡欲养心,静息养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 董庭兰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如高适的《别董大》就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当时众多的诗人都与他有交往,并在诗中描写了他的琴艺,最为著名的就是。

7.十大古诗名句

古诗词名句荟萃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2.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 4.黄钟毁弃,瓦釜雷呜。(屈原) 5.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诗序)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8.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 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1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曹操) 12.杞国无事忧天倾。(李白) 13.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 14.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16.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 1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1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19.山随平野近,江入大荒流。(李白) 20.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2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2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 2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2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25.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 2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2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2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3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3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 3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33.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 3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3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3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3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39.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陈子昂)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4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4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4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 45.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唐,邵谒) 46.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 47.蝉噪林愈静,鸟呜山更幽。(王维) 4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 4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50.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 5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5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张九龄) 53.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石达开) 54.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李世民) 5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5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 57.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58.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5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6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白居易) 6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62.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 6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 6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65.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露洲。(李白) 6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杜秋娘) 6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6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 6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琵半遮面。(白居易) 7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赵翼) 7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7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7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宋,苏麟) 7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75.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7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7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78.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8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8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8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 8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8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 85.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 8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 87.空床卧听风吹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宋,贺铸) 8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8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9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 9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 9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韩) 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流无人舟自横。(韦应物) 94.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 95.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96.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9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 98.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