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李白的唐诗玉阶怨

1. 唐诗玉阶怨

唐诗玉阶怨

1.古诗《玉阶怨》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诗文解释】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词语解释】

却下:还下。

玲珑:形容空明凄清。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首诗没有写一个“怨”。诗人描写一个女子久久站在结了露水的台阶上思念的情形。以女子望月的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不经意间已经将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诗中不见人物姿态与心理状态,作者好象也无动于衷,只是描写人物行动,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2.李白的《玉阶怨》诗意是什么

玉阶怨①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②。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③。 【注释】 ①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

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②罗袜:丝织的袜子。

③却下:放下。 【译文】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

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

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有幽邃深远之美。

3.玉阶怨这首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译文: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玉阶怨》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然而又似乎让人感到漫天愁思飘然而至,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

4.求《玉阶怨》这首古诗全文的的注音

yù jiē yuàn 玉阶怨 zuò zhě :lǐ bái 作者:李白 yù jiē shēng bái lù ,yè jiǔ qīn luó wà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què xià shuǐ jīng lián ,líng lóng wàng qiū yuè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她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女主人公回房放下窗帘,却还在凝望秋月。

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人的幽怨。全诗无一语正面写怨情,只是抓住宫女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及一时的心理动态,便概括地反映出宫女生活的孤独清凄,不著怨意而怨意很深,有幽邃深远之美,堪称古诗中的珍品。

译文: 玉砌的台阶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伫立露水便浸湿了罗袜。 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月。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5.诗词阅读鉴赏玉阶怨李白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颇近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