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诗三百首三年级 唐诗三百首三年级1.三年级课外古诗三百首三年级课外古诗 江南春 杜 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注词释义 山郭:修建在山麓的城池. 酒旗:酒店门口的幌子. 南朝:东晋以后隋代以前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都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 四百八十寺:形容佛寺很多.南朝佛教非常盛行.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烟雨:如烟般的蒙蒙细雨. 古诗今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元 日 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 , 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 . 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 , 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 注词释义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屠苏:药酒店.古代习俗,驱邪避瘟以求长寿. 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风俗用桃木板写上两个门神的名字,分挂大门左右驱鬼镇邪,每年一换. 古诗今译 爆竹声中已把旧年驱除,春风送暖饮屠苏避祸求福.千家万户迎来了正月旭日,总要用新门神换掉旧桃符.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注词释义 惠崇:北宋早期僧人,苏轼的朋友.能诗善画,尤其喜画鹅、雁等禽鸟与河湖等水景,《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 晓:一作“晚”.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古诗今译 竹林外桃花刚刚绽放了两三枝,江水暖鸭子最先感受春天气息.蒌蒿已满地而芦苇刚长出嫩芽,这正是河豚要沿潮水而上之时. 题西林壁 苏 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 注词释义 西林:即庐山乾明寺.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在今江西省,我国名山之一. 横看:从正面看. 识:知道. 缘:由于,因为. 古诗今译 横看是蜿蜒山岭侧看是险峻高峰,远近高低看过去千姿百态不相同.之所以不能认识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身处在这层峦叠嶂深山中. 2.小学古诗三百首有哪些一年级上册画[王维]静夜思[李白]一年级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苏轼]山行[杜牧]回乡偶书[贺知章]赠汪伦[李白]二年级下册草[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望庐山瀑布[李白]绝句[杜甫]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三年级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苏轼]游山西村[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四年级下册独坐敬亭山[李白]望洞庭[刘禹锡]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乡村四月[翁卷]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王安石]秋思[张籍]长相思[纳兰性德]五年级下册牧童[吕岩]舟过安仁[杨万里]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六年级上册采薇[佚名]春夜喜雨[杜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天净沙·秋[白朴]六年级下册元日[王安石]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七步诗[曹植]鸟鸣涧[王维]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江畔独步寻花[杜甫]石灰吟[于谦]竹石[郑燮]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己亥杂诗[龚自珍]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3.小学三年级古诗文大全上册 古两首: 江畔独步寻花 唐朝·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菊花 唐朝·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古诗三首: 鹿柴 唐朝·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江上渔者 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下册 古诗二首: 四时田园杂兴 宋代·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小儿垂钓 唐朝·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三首: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独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小学语文书三年级下册里的古诗咏柳贺知章《咏柳⑴ 》 唐·贺知章 碧玉⑵妆成⑶ 一树⑷ 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⑸ 。 不知细叶谁裁⑹出,二月⑺ 春风似⑻ 剪刀。 注释 ⑴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 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⑶ 妆成:装饰,打扮。 ⑷ 一树:满树。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⑸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⑹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⑺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⑻ 似:好像,如同,似乎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 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 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 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 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 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 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 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 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诗词 春日 (宋·朱 熹 )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诗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7、东风:春风。 8 光景:风光。 简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 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 “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 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 5.小学三年级古诗100首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雪月如眉8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地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诗003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诗004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同时也蕴含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诗005《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诗006天净沙·。 6.小学古诗三百首有哪些一年级上册 画[王维] 静夜思[李白] 一年级下册 春晓[孟浩然] 村居[高鼎] 所见[袁枚] 小池[杨万里]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苏轼] 山行[杜牧] 回乡偶书[贺知章] 赠汪伦[李白] 二年级下册 草[白居易]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望庐山瀑布[李白] 绝句[杜甫] 三年级上册 夜书所见[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望天门山[李白]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三年级下册 咏柳[贺知章] 春日[朱熹] 乞巧[林杰] 嫦娥[李商隐] 四年级上册 题西林壁[苏轼] 游山西村[陆游]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四年级下册 独坐敬亭山[李白] 望洞庭[刘禹锡] 忆江南[白居易] 渔歌子[张志和] 乡村四月[翁卷]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五年级上册 泊船瓜洲[王安石] 秋思[张籍] 长相思[纳兰性德] 五年级下册 牧童[吕岩] 舟过安仁[杨万里]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六年级上册 采薇[佚名] 春夜喜雨[杜甫]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天净沙·秋[白朴] 六年级下册 元日[王安石]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七步诗[曹植] 鸟鸣涧[王维]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石灰吟[于谦] 竹石[郑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7.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全部有哪些一年级上册 1、山村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锄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本册共6首] 一年级下册 对联: 明月照九州 花灯映万家 明月皎皎千门雪 华灯盏盏万户春 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0、鸟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11、春夜喜雨(节选) (唐朝)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3、长歌行(节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颜语: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本册共7首] 二年级上册 1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6、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附:三字经(节选)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17、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8、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9、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0、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本册共7首古诗] 二年级下册 2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2、华山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23、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5、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6、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7、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警句: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行,行必果。 三年级上册 28、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0、赠花卿 (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31、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2、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对对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晴对雨 杏花村 暑对寒 杨柳岸 天地对山川 大漠孤烟直 鱼虫对草木 长河落日圆 高山对平原 天对地 秋月白 雨对风 晚霞红 大陆对长空 水绕对云横 山花对海树 雨中山果落 赤日对苍穹 灯下草虫鸣 名人名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能看见的只是自己的影子。 群星不怕显得像萤火虫一样。 小草呀,你的脚步虽小,但是你拥有你脚上的土地。 ——(印度)泰戈尔 3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34、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5、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佳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36、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 莺歌燕舞春限 雨顺风调岁有余 忠厚传家久 诗书继世长 [本册共9首] 三年级下册 37、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38、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9、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8.小学必背古诗三百首《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关山月》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冬夜读书示子聿》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 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 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 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 白骨乱蓬蒿。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回答者: 在春天逃走 - 经理 四级 2-14 12:28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古风(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千里独徘徊。 子夜四时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四时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长干行 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 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