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三百首凉州词王之涣

1. 唐诗三百首凉州词

唐诗三百首凉州词

1.凉州词古诗朗诵

一首《登鹳雀楼》。

羌笛何须怨杨柳,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见他的不同寻常?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只有绝 句六首,可后人只要喜欢诗的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鱼戏莲叶南,居然会选中他三分之一的作 品。醉卧沙场君莫笑。

鱼戏莲叶间。 欲穷千里目,黄河入海流,因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诗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更上一层楼,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诗三 百首》选了他两首诗,春风不度玉门关,莲叶何田田,一片孤城万仞山。 ——《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另一首《凉州词》。

王翰《凉州词》。我个人认为这两首诗是《唐诗三百首》里最 好的诗歌:葡萄美酒夜光杯,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东: 白日依山尽,抄录如下,春风不度玉门关,鱼戏莲叶北。《唐 诗三百首》是中国最享盛名的诗歌选本:黄河远上白云间,几乎无人不知晓他的诗名。

2.《凉州词》古诗两首,《江南》

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只有绝

句六首,可后人只要喜欢诗的,几乎无人不知晓他的诗名。《唐诗三

百首》选了他两首诗,一首《登鹳雀楼》,另一首《凉州词》。《唐

诗三百首》是中国最享盛名的诗歌选本,居然会选中他三分之一的作

品,可见他的不同寻常。我个人认为这两首诗是《唐诗三百首》里最

好的诗歌,因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诗歌,抄录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3.王之涣《凉州词》《登鹳雀楼》

王之涣流传下来的诗只有绝 句六首,可后人只要喜欢诗的,几乎无人不知晓他的诗名。

《唐诗三 百首》选了他两首诗,一首《登鹳雀楼》,另一首《凉州词》。《唐 诗三百首》是中国最享盛名的诗歌选本,居然会选中他三分之一的作 品,可见他的不同寻常。

我个人认为这两首诗是《唐诗三百首》里最 好的诗歌,因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好的诗歌,抄录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仅凭这两首小诗,称王之涣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流诗人,我想并 不为过。诗人的盛名,从来都应该来自他的诗作。

有了第一流的作品, 便会有每一流的诗人。如果不是第一流的诗人,何来第一流的作品? 王之涣写出了一流的作品,虽然数量少了些,但他还是一位一流的诗 人。

诗人的桂冠从来就取决于作品的质量,而非数量。相反,以如此 少的量博得如此高的声誉,正是王之涣不同寻常之处。

我们可以把王之涣视为诗人。(事实上他也是诗人)他的诗作流 传下来;他的诗名流传下来;他成了中国文学的历史人物,并藉此一 直活到“现在”。

王之涣存在的价值在于他的诗歌,在于文学意义。 后人只要一提起他的大名,马上会联想到中国文学高峰期的唐代诗歌, 以及那两首家喻户晓的诗作。

“喔,王之涣,就是——就是那写《登 鹳雀楼》(或者是《凉州词》)的诗人嘛!”王之涣的形象是一名诗 人的形象,在后代人的心目中,诗人是他的生存形式;既然诗人是他 的生存形式,后人们若遥想当年,在他们的印象里,他的生存状态自 然也就是写诗和吟诗了。我想,假如现代雕塑家要为王之涣塑像,不 刻画他在写诗吟诗的形象又能刻画什么呢?写诗吟诗体现了他的生命 本质。

一千多年来,王之涣的生命是早已同那两首小诗联系在一起,再 不分离。很难设想除了诗人之外他还能是什么——当然,也很难设想 除了是《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的作者外他还能是什么。

《唐诗三 百首》,在“王之涣”名下的作者简介栏里是这么说的:“并州人, 天宝间与王昌龄、高适等,联唱迭和,名动一时。”简介的内容,仍 然脱不了“旗亭画壁”,言简意赅,似乎这就足够了,除此之外他不 再可能是其它的什么。

至于除了写诗外他还做过些什么,他的家庭如 何,他的职业,他的性格,他的人格……一切都不重要,甚至都不存 在。后人只要记住:他是诗人,写了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凉 州词》就行了。

假如时光倒流,假如现在是公元八世纪,我真想到唐人中间去寻 找王之涣,看他究竟是怎样生活的。难道他会把一生的时间都花费在 酝酿与构思这两首小诗上,平仄、押韵、对仗、结构、色彩、旋律、节奏、炼字炼句……殚精虑思,反复推敲,从而催生出这两首精美的 小诗?难道他的一生除了吟诗写诗外,真的不再干点别的什么了,比 如官吏、庄园主、管家、农夫、师爷、账房、城市平民、木匠、风水 先生、士兵或者军官?如果他什么都不干,靠什么生活?要知道古代 是没有职业作家的,古代的作家诗人们,绝大多数都是官吏,也就是 说他们另有一份比作家诗人更好更体面更光彩的职业,赖以养家糊口, 或者藉此享受荣华富贵。

文学的创作只是他们业余爱好,纯粹是爱好, 不能当饭吃。职业决定人的身份。

如果王之涣另有职业,究竟应该视 之为“诗人王之涣”,还是其他什么的王之涣? 写两首小诗花不了他多少生命时光,即使六首加在一起,也用不 了多长时间。那个时代的诗人大多诗思敏锐诗才便捷,口占一首七绝 或五绝是做诗的基本功。

如果不是那样的话,我看也就没有后人心目 中“唐诗”的辉煌了。王之涣除了是诗人,肯定还是其他的什么—— 只是后人不知道罢了。

也有可能只是我不知道罢了。我只知道公元八 世纪那个名叫王之涣的人,他真实的生存状态同后人想象中模样不应 该相同,“诗人”无法概括他的身份特征,不是他的生存形式,写诗 吟诗也不是他全部的生活过程和意义。

他真实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 没人知道,无法考证,也没必要去考证。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真实 的王之涣与后人想象中的王之涣肯定是两人。

这一点我敢打赌真有趣, 一生仅留下六首绝句,其中竟有两首成了千古名作。凭这两首诗,王 之涣名留青史。

颇像偶然与巧合,或者如人们常说的:“无意插柳柳 成荫”。他写这两首诗时,仅受制于瞬时片刻内心的冲动,是不会想 到今后能够如何如何的。

如果他留存至今的诗总共只有六首绝句,即 使加上数倍乃至数十倍佚失的作品,他一生花在写诗吟诗上的时间也 不会很多。按照现代人的眼光看,他谈不上勤奋刻苦,更谈不上执着 以求了。

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就是这些短暂的用于写诗的时间,甚 至是某一瞬间,使他享有了文学史上一流诗人的盛名。 写到这里,应该言归正传了。

我想要说明的是,文学是可以藏之 名山,传之久远的。王之涣可谓其中典型的例子。

同时,对待文学的 态度,却不一定要恭恭敬敬诚惶诚恐,把它当做名山事业来看待。在 这一点上,王之涣也是典型的例子。

“旗亭画壁”的故事,一生仅留 。

4.王之涣的凉州词解诗题

诗词名: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类型:边塞 --------------------------------------------------------------------------------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 【注释】: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

《乐苑》称,开元年间,西凉都督郭知运进献宫调《凉州》。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诗题又作《出塞》。首句一作“黄沙直上白云间”,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门关。”

羌笛:我国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杨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其音凄苦。 【简析】: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这话是不错的。开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

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诗状凉州之险恶、荒寒,一言不及征人,而征人苦情可想;虽是一篇怨词,但画面雄壮阔大,神气不落凄切。

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唐诗别裁》引王渔洋的话说 :“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关于这首诗,唐人薛用弱的《集异记》曾记载着这么一桩趣事:开元中,王之涣与王昌龄、高适齐名。一天,天寒微雪,三人一起到旗亭小饮。

适逢梨园伶官十多人会宴;席间,有四名美貌歌妓演唱,唱词都是当时著名诗人的作品。三人私下相约说:我们三人的诗名常常分不出高低,现在且看这些歌妓讴歌,“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

结果,第一人唱的是王昌龄的诗,第二人唱的是高适的诗,第三人唱的还是王昌龄的诗。王之涣不服气,“自以得名已久”,就指着“诸妓之中最佳者 ”说:“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

四人中之“最佳者”结果果然唱了一首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大家于是大笑。

四歌妓问明情况后竞拜。并请“俯就筵席”,“三人从之,饮醉竟日”。

后明清戏剧家将此事编成剧本,其中以《旗亭记》为名的就有多本。 诗句中,“一片”为唐人习惯用语,常与“孤”连文,即今之“一座”。

“孤城”指玉门关。将玉门关作“孤城”,显然与征人的离情别绪联结在一起 。

仞,古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黄河远上”,也有作“黄河直上”的。

叶景葵认为:“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为《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唐人绝句精华》也说:“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

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

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但今之不少学者仍认为,就诗意说,“黄河远上”比“黄河直上”要好。理由是:一,“黄河远上”意境开阔,莽莽苍苍,浩浩瀚瀚,如同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显得状美,而“黄沙直上”只是给人荒凉的感觉。

二,“黄河远上”句与下句“一片孤城”,一远一近,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有一种立体的感觉,而“黄沙直上”句画面比较单调。至于黄河远距玉门关的问题,则认为,《凉州词》只是唐代的一种曲调,不一定只写凉州;有人还考证,认为王之涣的《凉州词》还有另一个题目:《听玉门关吹笛》,由此认为是诗人在玉门关吹笛时写的,孤城是眼前景象,黄河是出关途径之处,诗人是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描写自然景物(见表行霈《中国文学史讲稿》)。

-------------------------------------------------------------------------------- [出处] 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卷253_3 姜葆夫、韦良成选注《常用古诗》 -------------------------------------------------------------------------------- 友情链接 老百晓在线 中华在线词典 晓语轩-小学语文免费资源网 中国小学名师网 西红柿 奥博虚拟校园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 新华拼音 写作无忧--免费论文范文 中国第一自考网 唐宋八大家 江西教育网 您的链接 [王之涣的其它相关诗词] 五绝 登鹳雀楼 乐府 凉州词 乐府 横吹曲辞·出塞 五绝 送别 七绝 宴词 七绝 九日送别。

5.唐诗三百首编者对凉州词的批语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作品赏析

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

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

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

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

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

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

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

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

悟。

6.唐诗三百首编者对凉州词的批语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作品赏析诗是咏边寒情景之名曲。

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一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

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

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

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

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7.古诗300首后10首

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 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古诗300首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3.骆宾王《咏 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凉州词,李白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直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为“黄沙”.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直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