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题画

1.古诗 题画 唐寅

秋水接天三万顷,晚山连树一千重.

呼他小艇过湖去,卧看斜阳江山峰.《----末句平仄有些不对,应该是江上峰吧。

三万顷秋水浩渺接天,一望无际,向晚的山峦林木重重。

叫上一只小船,划过湖去,卧倒在船里看那斜阳照耀下的江畔山峰。

从《列朝诗集》里摘过来的。

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

【丙集第九】

唐解元寅七十五首

【题画】

鞋袜东城路,清和四月时。

游姬香满袖,明月水平池。

画烛留饧市,酸风鋋酒旗。

少年行乐地,不许众人知。

【题画】

湖上仙山隔渺茫,世尘不上渡头航。

白苹开处藏渔市,红叶中间放鹿场。

落日沈沙罾有影,新霜着树橘生香。

遥闻逋老经行处,芝草葳蕤满路傍。

【题芭蕉仕女】

兽额朱扉小院深,绿窗含雾静愔愔。

有人独对芭蕉坐,因为春愁不放心。

【题画(十八首)】

青藜拄杖寻诗处,多在平桥绿树中。

红叶没鞋人不到,野棠花落一溪风。

独木桥边倚树根,古藤阴里啸王孙。

白云红树知多少,鸡犬人家自一村。

杨柳阴浓夏日迟,村边高馆漫平池。

邻翁挈盒乘清早,来决输嬴昨日棋。

雪满梁园飞鸟稀,暖煨榾柮闭柴扉。

地垆温却松花酒,刚是溪头拾蟹归。

黄叶山家晓会琴,斜桥流水路阴阴。

东西南北鸡旐社,气象粗疏有古心。

红树中间飞白云,黄茅槛底界斜曛。

此中大有逍遥处,难说於君画与君。

头如蒜颗眼如椒,雄逐雌飞向苇萧。

莫趁螗螂失巢穴,有人拈弹不相饶。

酒赀长苦欠经营,预给餐钱费水衡。

多少如花后屏女,烧金时倩耿先生。

一宿因缘逆旅中,短词聊以托泥鸿。

当时我做陶承旨,何必尊前面发红。

善和坊里李端端,信是能行白牡丹。

谁信扬州金满市,元来花价属穷酸。

草庐三顾屈英雄,慷慨南阳起卧龙。

鼎足未安星又陨,阵图留与浪涛舂。

琴心挑取卓王孙,卖酒临邛石冻春。

狗监犹能荐才子,当时宰相是闲人。

冰雪风云事不同,今朝尊贵昨朝穷。

穷时多少英雄伴,名字应留夹袋中。

司空幕府通农开,平善街头日夜来。

肯信琼花旧游处,至今犹唱紫云回。

苏州太守白尚书,酒盏飘零带疾移。

老去风情犹有在,张娟骆马与杨枝。

李白才名天下奇,开元人主最相知。

夜郎垂老迢迢去,不记金銮走马时。

书生豪气压千军,示者扶桑一卷文。

铁研未穿时世改,功名回首信浮云。

千载经纶一秃翁,王公谁不仰高风。

缘何坐所添丁惨,不住山中住洛中。

【题墨花】

嚏涕春风欺薄罗,扶头宿酒想轻歌。

牡丹花满蛤蜊到,学士其如此夜何。

【题画】

春风修禊忆江南,酒榼茶垆共一担。

寻向人家好花处,不通名姓即停骖。

2.题画古诗都有什么

1、《画》

唐代: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2、《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3、题《墨葡萄图》

明代: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译文:半生落魄已然成了半旬老翁,独立在书斋中听着呼啸的晚风。笔底有明珠却没有地方可以卖,只能闲置在慌乱的野藤中。

4、《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5、《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题画兰竹这首古诗的解析和作者简介

原文: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解析: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进行挽留. 思想感情:全诗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打动.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书法了作者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郑燮(1693~1765)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七十三岁.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4.题画这首古诗的意思

题画

作者: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译文

碧绿的水,殷红的山,映衬着老夫的拐杖,

夕阳落下,在小桥的西边。

老夫低吟着,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

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

题画

清 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

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译文

村落村落傍晚天还很晴,桃花倒映在水显得更加鲜艳。牧童到了什么地方去?牛背上一只鸥睡着了。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