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选译

1.注意 10分喔 请问你喜欢哪句诗 或者哪首诗 请翻译成现代文 还有写下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十年来,活着的空虚,死了的渺茫,

我不去思念,也难把她遗忘,

那孤零零的坟墓在遥远的地方,

到哪里去诉说我心头的凄凉悲伤。

即使能够见面,她怕已认不出我的模样,

我脸上积满灰尘,两鬓白如秋霜。

夜里做了一个迷离的梦,

我忽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那明亮的小小的窗口,

她正在静静地梳妆,

两个人对看说不出话来,

只有一道道泪水滚滚流淌。

我知道,年年最令人伤心的地方:

是那冷月映照的荒凉的山冈。

说两句:第一词读到这首词,正是颇为压抑的一段时间,泪一下子下来了。原谅我不是文人,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的感动。借用安意如的一句话吧:“读《江城子》,读破苏轼一片心。”

本来想直接到百度百科上复制翻译,却发现翻得实在是惨不忍睹,整个是破坏意境去了。想了想还是自己手工把我爸留给我的古董《唐宋词选译》上的打了下来。

2.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

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之比较 [摘要] 李煜的前期词多描写皇帝、宫廷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通过比较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艺术特色,肯定其美学价值和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关键词]昏君、柔靡绮丽、率真自然、感伤愁思 [正文] 后主李煜(公元937—978),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

他是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二十五岁接位,史称南唐后主。李煌在位时,已是强敌压境,朝不保夕。

他对宋“屈节以图存,修贡以结欢”,政治上庸懦无能,苟且偷安,直至被宋灭国,肉袒投降,作了俘虏,被囚居在宋都汴梁,当了俘虏后,他终日生活在悲哀苦痛之中,最后仍然被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药毒死。李煜是一个怯弱无能的亡国之君,在文艺上却是一个艺术修养颇高的多才多艺之人。

他音乐、书法、绘画、文章、诗、词皆通,尤工于词。纵观李煜词的发展,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两个阶段,既以开宝八年(975)降宋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下面将重点阐述李煜前期词和后期词的艺术特色和它们的不同之处。一、柔靡绮丽而又率真自然 李煜前期词多描写皇帝、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柔靡、绮丽。

政治上的无能使他无心或者说无力处理政事,这使他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关注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上,并且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这些也就成了他早期词的主要(也可以说是唯一)题材。如: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划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这首词写一个女子在一个花好月暗的夜晚,偷偷地跑到自己的爱人身边的情景,读者很容易窥见其柔靡和绮丽的风格,但又不难体会到词句的自然而率真,这与《花间集》有很大的不同:轻轻走过香阶,袜儿贴这地面,绣花鞋儿提在手里。

……我出来一次机会难得呀,要怎么温存——随你的便。这种蹑手蹑脚的动作、小心翼翼的神态和一次爱个够的心理,极率真、传神。

又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写出游宴乐及归辇的过程,此极富贵,而结尾“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又极清雅。再如: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家乡的亲人无限怀念的感情,语句清新自然,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

二、感伤愁思之作 公元975年南唐被宋灭,李后主从有国之君以下子沦为阶下囚,这使他从身体到心灵从生活到思想都有巨大变化。他终日以泪洗面,一景一物,触目生悲,所以后期词转为怀旧伤今,抒发亡国之痛,囚徒之苦,多感伤之语,有动人的艺术力量。

他的词开始白若花间派的桎梏,感情更趋向真实,形象更鲜明,语言朴素、洗练,意境深沉,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对后世特别是宋代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愁。有很多人认为这首词是李煜早年之作,但看其感伤愁思的基调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降宋之后的作品。

诗词中写到离愁,往往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别离》:“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或写愁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柞猛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仗,缘愁似个长”。而这首词则是写愁之味:“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那么到底是何滋味呢?词中并未点名,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这种独特而真切的感觉,可谓是味在咸酸之外,但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共鸣。“剪不断,理还乱”,是以丝喻愁。

各种感情思绪缠绕在一起,使词人无法用正常的思维审视人间万物,只能任凭一股离愁别绪来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所以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恰当地表达了这种一时间莫可名状的惆怅迷惘之感。又如: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雨声惊梦,晓寒袭人,梦里片时欢聚,醒后倍感身寄异地的冷落,想到家山万里,家国何在,梦中人今世难重见,往日的欢乐,如同落花流水,一去不返;今昔相比,真有天上人间之别了。这首词用对比的手法来写亡国后的囚徒生活和哀痛心情。

李煜归宋后封为违命侯,实际上是被软禁了,此后一蹶不振,“此中日夕只以泪洗面”。词中以“梦里欢”烘托“身是客”,以“流水落花”比喻往日欢情,都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句,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的人生体验,能够引起离别中的人的共鸣,这种共鸣足以引起人们心灵的强烈震荡。除了以上重点分析的两首词外,这个时期李煜还有很多传世名作,如《破阵子》、《虞美人》等都是后世。

3.跪求

湖州饮食习俗 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番薯、六谷等。

解放前,由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也有以瓜、菜和杂粮代之的。今一般一日3餐,1稀(早餐)2干(中、晚餐)。

山区亦有3餐干饭的。农村在农忙时,午晚之间加点心,德清、安吉谓4餐,长兴曰腰餐。

菜肴以新鲜蔬菜为主,辅以荤腥。农家常置腌制品:盛夏自制土酱,俗称甜面酱;入冬将青菜切细晒干,撒盐腌制,谓之冬菜;腊月,鱼肉经腌晒称腊,安吉及德清山区还制作小笋干、毛笋干、笋衣、馊笋、水压笋等。

旧时农村富户,常请烧酒师傅酿制“米烧”,备以常用。每逢春节,家家酿制甜白酒,以待来客。

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自制土酒之风渐哀。 湖人多喜欢饮绿茶,少数人喝红茶。

湖州市郊以及德清、龙山、武康等地,喜喝橙子芝麻茶,或橙子、芝麻烘豆茶。山区无橙子者也有用嫩笋干替代的。

城镇居民昔在茶中加橄榄,俗称“元宝茶”。 湖州特产 湖笔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

湖笔之乡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湖笔笔尖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

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绫绢绫绢 绫绢的特点是轻如蝉翼,薄若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

绢可代纸作画泼墨,绫则用作装裱书画,还可制作戏剧服装、台灯、屏风、风筝、绢花等工艺美术品。由于绫绢装裱书画具有平挺、不皱不翘、古朴文雅的特点,所以自唐代起就被列为贡品,有“吴绫蜀锦”之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风行于海外,瞩目于人间。

湖州羽毛扇 湖州羽毛扇的特点是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式样美观,以选料名贵、制作精细而蜚声国内外。通常采用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中的雁、鹰、鹤、鸱、天鹅等野禽的翅尾,经过选毛、出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一道工序加工而成。

高档的传统羽毛扇,扇柄用鹤羽或鹅羽羽管劈丝编织而成,用玛瑙、檀香链铜丝为钉铰,十分昂贵;一般扇柄则用竹、木制成或采用山羊脚骨制成。羽毛扇种类有100余种,主要有诸葛扇、桃形扇、圆形扇、半月扇和绒折5种。

其中桃形扇在1981年全国扇子质量评比中,由于它的造形美观和工艺高超而得第一名。 紫笋茶 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始于唐代就作为进贡珍品。

紫笋茶以芽色带紫,形如竹笋,叶底肥壮面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醒目而著称于世。 太湖百合 太湖百合盛产于湖主湖沿岸地区,个在肉肥,营养丰富,芬香微苦,为夏季清凉饮料。

百合中含有微量秋水仙碱,对人体有抗癌作用。 长兴板栗 长兴板栗,历史悠久,明朝被列为贡品,色红肉厚,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主要品种有油光栗、马齿青、大红袍、魁栗,茶果栗等品种。

湖州特色习俗: 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头清明最热闹。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

清明一早在上山途中,类似出会的祀神仪典就已开始,其形式有二种:一为拜香会。包括“吊臂香”、“扎内蜻蜓”、“拜香童子”及吹打乐等;二为抬菩萨出游(抬有“总管菩萨”、“土地菩萨”、“宗将军”等地方神祗)。

并夹“抬阁”(“盗仙草”、“赵云救母”、“三戏白牡丹”、“打渔杀家”、“西游记”等)。山下河港里大船小船摩舷撞艄,做各种民间技艺表演。

有“打拳船”(也称“擂台船”、“哨船”,在船上表演拳术、舞狮等)、“踏拔船”(也叫“浆船”、“快船”,以赛速度为主),“标杆船”,在船上竖起的竹竿上表演杂技(女性较多)“龙船”等。游含山时,男女青年并故意挤挤挨挨,方言称“轧(音嘎)发扎发”,期盼蚕花茂盛,俗称“轧蚕花”。

如今其间陋俗已禁绝,祀神仪典也大多停止。但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轧蚕花”,及踏含山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习俗仍不减当年。

湖州文人: 俞平伯: 德清县城关镇地处水乡平原,自古就以其环境优美、风俗典雅为许多文人墨客所称赞。红学大师俞平伯就出生在这里。

1993年,俞平伯纪念馆在城关镇落成。俞平伯(1900—1990),名铭衡,字平伯,浙江德清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红楼梦》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了一位进步文化名人。

4.清平乐 村居诗意

清平乐·村居①

辛弃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⑤溪东,中儿正织⑥鸡笼。最喜小儿无赖⑦,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村居:选自《稼轩长短句》。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这首词的题目。

②茅檐:指茅屋。

③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

④相媚好:互相说喜爱要好的话。

⑤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

⑥织:编织。

⑦无赖:这里是顽皮的意思。

古词大意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译词】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

溪边长满绿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

听起来温柔面又美好--

那满头白发是谁家的公婆父老?

大儿,豆地锄草身在河东,

二儿,正忙于编织鸡笼。

最令人欢喜是小儿的调皮神态,

横卧在溪头草丛--

剥食着刚刚摘下的莲蓬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说明】

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从"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5.跪求

湖州饮食习俗 饮食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番薯、六谷等。

解放前,由于城乡居民生活贫困,也有以瓜、菜和杂粮代之的。今一般一日3餐,1稀(早餐)2干(中、晚餐)。

山区亦有3餐干饭的。农村在农忙时,午晚之间加点心,德清、安吉谓4餐,长兴曰腰餐。

菜肴以新鲜蔬菜为主,辅以荤腥。农家常置腌制品:盛夏自制土酱,俗称甜面酱;入冬将青菜切细晒干,撒盐腌制,谓之冬菜;腊月,鱼肉经腌晒称腊,安吉及德清山区还制作小笋干、毛笋干、笋衣、馊笋、水压笋等。

旧时农村富户,常请烧酒师傅酿制“米烧”,备以常用。每逢春节,家家酿制甜白酒,以待来客。

今农村生活水平提高,自制土酒之风渐哀。 湖人多喜欢饮绿茶,少数人喝红茶。

湖州市郊以及德清、龙山、武康等地,喜喝橙子芝麻茶,或橙子、芝麻烘豆茶。山区无橙子者也有用嫩笋干替代的。

城镇居民昔在茶中加橄榄,俗称“元宝茶”。 湖州特产 湖笔 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

湖笔之乡善琏镇,相传秦大将蒙恬“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外衣)”发明了毛笔,因此善琏建有蒙恬庙供之。湖笔笔尖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一般都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拔、并、梳、连、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制而成。

白居易曾以“千万毛中拣一笔”和“毫虽轻,功甚重”来形容制笔技艺之精细,所以有“毛颖之技甲天下”之说。 绫绢绫绢 绫绢的特点是轻如蝉翼,薄若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

绢可代纸作画泼墨,绫则用作装裱书画,还可制作戏剧服装、台灯、屏风、风筝、绢花等工艺美术品。由于绫绢装裱书画具有平挺、不皱不翘、古朴文雅的特点,所以自唐代起就被列为贡品,有“吴绫蜀锦”之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风行于海外,瞩目于人间。

湖州羽毛扇 湖州羽毛扇的特点是毛片平薄,质软风柔,式样美观,以选料名贵、制作精细而蜚声国内外。通常采用洪泽湖、鄱阳湖等湖泊中的雁、鹰、鹤、鸱、天鹅等野禽的翅尾,经过选毛、出片、理片、缝片、接管、串毛、装柄、整形、装绒、绘画等十一道工序加工而成。

高档的传统羽毛扇,扇柄用鹤羽或鹅羽羽管劈丝编织而成,用玛瑙、檀香链铜丝为钉铰,十分昂贵;一般扇柄则用竹、木制成或采用山羊脚骨制成。羽毛扇种类有100余种,主要有诸葛扇、桃形扇、圆形扇、半月扇和绒折5种。

其中桃形扇在1981年全国扇子质量评比中,由于它的造形美观和工艺高超而得第一名。 紫笋茶 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茶始于唐代就作为进贡珍品。

紫笋茶以芽色带紫,形如竹笋,叶底肥壮面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味生津,茶性温和,提神醒目而著称于世。 太湖百合 太湖百合盛产于湖主湖沿岸地区,个在肉肥,营养丰富,芬香微苦,为夏季清凉饮料。

百合中含有微量秋水仙碱,对人体有抗癌作用。 长兴板栗 长兴板栗,历史悠久,明朝被列为贡品,色红肉厚,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品质优良,主要品种有油光栗、马齿青、大红袍、魁栗,茶果栗等品种。

湖州特色习俗: 轧蚕花(轧,方言音“嘎”)浙江湖州市含山、善琏、德清县及新市等地,在每年清明庙会祭拜蚕种的习俗,其中多有民间艺术表演,规模盛大。每年从清明节(俗称“头清节”)开始至清明第三天(俗称“三清明”)结束。

头清明最热闹。除本省蚕民外,更有从江苏吴江等地,及苏州和杭州的游人,纷纷涌向含山,大多是蚕乡农民,多达七、八万人。

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节时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土地,留下蚕花喜气,得“蚕花廿四分”,因此,蚕民把含山作为“蚕花圣地”。蚕姑们踏蚕花前都要先到山顶蚕神庙进香,争购彩纸蚕花戴在簪头上,有的在甘蔗上插几枝蚕花,意为“甘蔗(甜)节节高,蚕花养得好”;年长者身背红布包的种蚕,称“蚕种包”,上山绕一围,可让蚕种染上喜气。

清明一早在上山途中,类似出会的祀神仪典就已开始,其形式有二种:一为拜香会。包括“吊臂香”、“扎内蜻蜓”、“拜香童子”及吹打乐等;二为抬菩萨出游(抬有“总管菩萨”、“土地菩萨”、“宗将军”等地方神祗)。

并夹“抬阁”(“盗仙草”、“赵云救母”、“三戏白牡丹”、“打渔杀家”、“西游记”等)。山下河港里大船小船摩舷撞艄,做各种民间技艺表演。

有“打拳船”(也称“擂台船”、“哨船”,在船上表演拳术、舞狮等)、“踏拔船”(也叫“浆船”、“快船”,以赛速度为主),“标杆船”,在船上竖起的竹竿上表演杂技(女性较多)“龙船”等。游含山时,男女青年并故意挤挤挨挨,方言称“轧(音嘎)发扎发”,期盼蚕花茂盛,俗称“轧蚕花”。

如今其间陋俗已禁绝,祀神仪典也大多停止。但具有三百余年历史的“轧蚕花”,及踏含山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习俗仍不减当年。

湖州文人: 俞平伯: 德清县城关镇地处水乡平原,自古就以其环境优美、风俗典雅为许多文人墨客所称赞。红学大师俞平伯就出生在这里。

1993年,俞平伯纪念馆在城关镇落成。俞平伯(1900—1990),名铭衡,字平伯,浙江德清人。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对《红楼梦》的研究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都表现。

6.《浣溪纱》李璟 翻译

字词翻译,字面翻译,和分析翻译

【注释】:

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

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

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

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用手卷起珠帘挂上玉钩,

靠在帘上春天的恨愁怨锁在重楼。

风里那飘零的落花谁才是它的归属,

思念之情悠悠不绝。

青鸟不能为我传递云外的书信,

丁香的花蕾在雨中结着多少愁绪。

在三楚的傍晚回头看迢迢绿波,

接着天向远处流。

这是一首伤春词。这首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起珠帘本想观看楼前的景物,借以抒发怀抱,可是卷起珠帘之后,发觉依旧春愁浩荡,春愁就像那锁住重楼的浓雾一样铺天盖地。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眼前的落花得以体现这种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春愁。“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谁是落花的主人呢?何处是落花的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出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飘忽,悠然神往。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想得到所思念的人的音信而不得,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

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