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云与雾的诗句

1.形容云雾的句子

形容云雾的句子: 1、雾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它丰富多彩,变幻莫测,是它给这群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近处,芳草青碧,翠林如海,苍黛凝重。

2、薄薄的云雾笼罩着山峰。 3、秋后雨天的山中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4、雾在山间游动,像画家泼墨,使原来的山变成景,做成了一幅幅丹青。 5、青山隐隐泛中流,洞天云霄何处生? 6、双峰山的雾是有生命的雾。

美丽的晨雾就像大山的女儿,亲吻着母亲的面颊。她仿佛得到了母亲的呵护,便把流动的美回报给游人。

当你沉醉在她的神韵之中时,不知不觉一轮红日升起。此时此刻,太阳仿佛像一个黄中透红的大苹果,向人们展示出更加奇艳的风韵。

7、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8、双峰山的雾是温馨的雾。

她仿佛是一幅硕大的写意画,从天际垂下,使得竹海似隐似现,泉水似凝似流。她不属于那种“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浓雾,使人喘不过气来,也不是稀疏的让人乏味的薄雾。

她妙就妙在她的似隐似现,给人以神秘感;她妙就妙在她的宁静而雅致,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她妙就妙在她的洁白而亲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9、远处,奇山兀立,群山连亘,苍翠峭拔,云遮雾绕。

10、下雨时,煤烟像那重甸甸的乌云,在烟囱上时起时落,一团团高悬在屋顶上,或是坠落在地上到处乱窜,不知要往哪里躲藏。 云雾释义: 云雾,汉语词汇。

拼音:yún wù 释义:1、指云和雾,多比喻遮蔽或障碍的东西,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本质。2. 比喻令人烦恼之事。

3. 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4. 指有云雾状底纹的纸张。

出处: 1. 云和雾①《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吾不以龙蛇为不托于云雾之势也。”②唐 王勃《别人》诗之二:“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③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节。”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 备 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今遇明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⑥巴金《旅途杂记·筑渝道上》:“车到山顶,四周全是云雾……下了山,抬头一望,山头云雾弥漫。”

2. 比喻令人烦恼之事①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引 洪□□ 《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三:“只为胸中云雾净,自然身列凤凰台 。”②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像开花一样。

云雾已经消散了。” 3. 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

唐 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仇兆鳌 注:“云雾,谓衣上织文。”

4. 指有云雾状底纹的纸张。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笔倾江河纸云雾,叹颂天业包 陶 姚 。”

2.关于云雾的诗句

1. 凌雾行 (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

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

2. 雾 (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3. 咏雾 (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4. 水亭夜坐赋得晓雾 (李益)

月落寒雾起,沈思浩通川。

宿禽啭木散,山泽一苍然。

漠漠沙上路,沄沄洲外田。

犹当依远树,断续欲穷天。

5. 咏雾 (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6. 乐天是月长斋鄙夫此时愁卧里闾非远云雾难披 (刘禹锡)

风光徒满目,云雾未披襟

7. 夏日晚望 (贯休)

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

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

8. 菩萨蛮 (李晔)

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洒。

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

9. 唐享昊天乐•第五 (武则天)

朝坛雾卷,曙岭烟沉。

爰设筐币,式表诚心。

10. 初入秦川路逢寒食 (李隆基)

烟雾氛氲水殿开,暂拂香轮归去来。

11.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李隆基)

白雾埋阴壑,丹霞助晓光。

12. 菩萨蛮 (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13. 从驾幸少林寺 (武则天)

铎吟轻吹发,幡摇薄雾霏。

14. 石桥 (李祎)

乱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

15. 秋日即目 (李世民)

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16. 赋得花庭雾 (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17. 冬日临昆明池 (李世民)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

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18. 咏雨 (李世民)

和气吹绿野,梅雨洒芳田。

新流添旧涧,宿雾足朝烟。

19. 相和歌辞•江南弄 (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迭山献红嵯峨。

20. 江南弄 (李贺)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21. 兰香神女庙 (李贺)

踏雾乘同归,撼玉山上闻。

22. 拂舞歌辞 (李贺)

丹成作蛇乘白雾,千年重化玉井土。

23. 句 (苏颋)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24.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 (李乂)

永夕飞淫雨,崇朝蒸毒雾。

25.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 (李乂)

城阙雾中近,关河云外连。

26. 寄胡皓时在南中 (李乂)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

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3.含有雾和云的诗句或者是成语

含有雾的诗句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云的诗句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

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

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

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

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

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成语:波谲云诡 蔽日干云 浮云富贵 高步云衢白云苍狗 拨云见日 不知所云 嘲风弄月 风云变幻 浮云蔽日 风云变态 飞云掣电 风云际会 风云突变 浮云朝露 风云之志 高唱入云 高耸入云 干霄凌云 干云蔽日 过眼烟云 观者如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 开云见日 裂石穿云 镂月裁云 凌云之志 密云不雨 破壁飞去 平步青云 判若云泥 耸入云霄 巫山云雨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行云流水 闲云野鹤 云程发轫 一鳞半爪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一鳞一爪 云泥殊路 云泥之别 云起龙骧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游响停云 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 烟消云散 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云雨巫山 云中白鹤 人云亦云 如坐云雾 耸入云霄 腾云驾雾 彤云密布 雾鬓云鬟 巫山云雨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行云流水 闲云野鹤 云程发轫 一鳞一爪 云泥殊路 云泥之别 云起龙骧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游响停云 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 烟消云散 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云雨巫山 云中白鹤 游响停云 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 烟消云散 咏月嘲风 云烟过眼 云雨巫山 云中白鹤 云蒸霞蔚 朝云暮雨 子曰诗云 壮志凌云 烟云过眼 青云直上 雾的成语愁云惨雾 堕云雾中 风鬟雾鬓 开雾睹天 拿云握雾 如堕五里雾中 如坐云雾 腾云驾雾 吞云吐雾 雾鬓风鬟 雾鬓云鬟 雾里看花 五里雾 云鬟雾鬓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云消雾散。

4.描写云雾的诗句有哪些

《庐山云雾》

年代: 作者: 刘国藏

湖绕江环云雾封,山魂水魄有无中。

纱帷春拥柔柔梦,罗带秋袅袅风。

陶令锄归烟笼月,谪仙笔纵气吞虹。

沉浮几许鲲鹏志,净化凡尘见碧空。

《晚登昭真亭云雾不见黄山因以述怀》

年代: 宋 作者: 李弥逊

莫放微云点太清,欲将游目泫孤亭。

十年去国心长赤,一月看山眼未青。

多病情怀千日酒,穷途生事五侯鲭。

谩游踪迹随方寄,更觉轻於水上萍。

5.形容“云雾”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云雾”的诗句如下:

1、唐代李贺的《相和歌辞·江南弄》

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

水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帖寒玉。

2、唐代苏颋的《句》

飞埃结红雾,游盖飘青云。

指如十挺墨,耳似两张匙。

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

3、南唐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4、唐代李世民的《冬日临昆明池》

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

柳影冰无叶,梅心冻有花。

寒野凝朝雾,霜天散夕霞。

欢情犹未极,落景遽西斜。

5、唐代李世民的《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6、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6.含有雾和云的诗句或者是成语RT,要含有雾和云的诗句【或诗】,成

含有雾的诗句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雾》 ——唐·李峤 曹公迷楚泽,汉帝出平城. 涿鹿妖氛静,丹山霁色明. 类烟飞稍重,方雨散还轻.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咏雾》 ——唐·董思恭 苍山寂已暮,翠观黯将沉.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天寒气不歇,景晦色方深. 待访公超市,将予赴华阴. 《咏雾》 ——唐·苏味道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 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 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远山澄碧雾》 ——唐·李世民 残云收翠岭,夕雾结长空. 带岫凝全碧,障霞隐半红. 仿佛分初月,飘飖度晓风. 还因三里处,冠盖远相通. 《赋得花庭雾》 ——唐·李世民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云的诗句岭上云 【唐】白居易 岭上白云朝未散,田中青麦旱将枯. 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夏云 【唐】曹松 势能成岳仞,顷刻长崔嵬. 暝鸟飞不到,野风吹得开. 一天分万态,立地看忘回. 欲结暑宵雨,先闻江上雷. 立春日晓望三素云 【唐】陈师穆 晴晓初春日,高心望素云.彩光浮玉辇,紫气隐元君. 缥缈中天去,逍遥上界分.鸾骖攀不及,仙吹远难闻. 礼候于斯睹,明循在解纷.人归悬想处,霞色自氛氲. 赋得云生栋梁间 【唐】陈希烈 一片苍梧意,氤氲生栋梁.下帘山足暗,开户日添光. 偏使衣裘润,能令枕簟凉.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 【唐】崔何 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溶溶傍危石,片片宜夕曛. 渐向群木尽,残飞更氤氲. 云 【唐】崔涂 得路直为霖济物,不然闲共鹤忘机. 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成语:波谲云诡 蔽日干云 浮云富贵 高步云衢白云苍狗 拨云见日 不知所云 嘲风弄月 风云变幻 浮云蔽日 风云变态 飞云掣电 风云际会 风云突变 浮云朝露 风云之志 高唱入云 高耸入云 干霄凌云 干云蔽日 过眼烟云 观者如云 黑云压城城欲摧 开云见日 裂石穿云 镂月裁云 凌云之志 密云不雨 破壁飞去 平步青云 判若云泥 耸入云霄 巫山云雨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行云流水 闲云野鹤 云程发轫 一鳞半爪 云龙风虎 云龙井蛙 一鳞一爪 云泥殊路 云泥之别 云起龙骧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游响停云 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 烟消云散 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云雨巫山 云中白鹤 人云亦云 如坐云雾 耸入云霄 腾云驾雾 彤云密布 雾鬓云鬟 巫山云雨 响彻云霄 响遏行云 行云流水 闲云野鹤 云程发轫 一鳞一爪 云泥殊路 云泥之别 云起龙骧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游响停云 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 烟消云散 云烟过眼 烟云过眼 云雨巫山 云中白鹤 游响停云 云消雾散 云兴霞蔚 烟消云散 咏月嘲风 云烟过眼 云雨巫山 云中白鹤 云蒸霞蔚 朝云暮雨 子曰诗云 壮志凌云 烟云过眼 青云直上 雾的成语愁云惨雾 堕云雾中 风鬟雾鬓 开雾睹天 拿云握雾 如堕五里雾中 如坐云雾 腾云驾雾 吞云吐雾 雾鬓风鬟 雾鬓云鬟 雾里看花 五里雾 云鬟雾鬓 云屯雾集 云雾迷蒙 云消雾散。

7.形容云雾得诗句

形容云雾的诗句有:1、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

——《梅雨》唐代:杜甫翻译:打湿了茅草盖的屋顶,山间云雾弥漫,田间有春水浇灌。2、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唐代:杜甫翻译:洞庭湖广阔无边还兼有风起云涌,岳阳楼孤独无依又处于晚霞放晴。3、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登河北城楼作》唐代:王维翻译:傅岩上有一些住户的院落,那驿亭就坐落在云雾之间。4、爱君山岳心不移,随君云雾迷所为。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唐代:李白翻译:最喜欢您心如山岳终不改变,真想随您不管去作什么。5、沥滴渗淫,荟蔚云雾,涓流泱瀼,莫不来注。

——《海赋》魏晋:木华翻译:点点的水滴汇成溪水,涓涓细流从山涧流出,山顶云雾弥漫,山下河水潺潺,无不流向大海。

8.描写云、雾、山的古诗

1、《咏云》(唐)李商隐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夏日晚望》(唐)贯休

登临聊一望,不觉意恞然。陶侃寒溪寺,如今何处边。

汀沙生旱雾,山火照平川。终事东归去,干戈满许田。

4、《秋日即目》(唐)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

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

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

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5、《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五代)李煜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9.描写黄山云雾飘渺的诗句有哪些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说:“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黄山,写下了《赠黄山胡公晖求白鹇(有序)》和《送温处士归白鹅峰旧居》两首,在后一首中留下了:“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名句。

在结尾处,李白恋恋不舍地写下:“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可惜这一愿望李白并没有实现,这是李白的遗憾更是黄山的遗憾。

唐代诗僧岛云留居黄山,深爱黄山,据史料记载他是最早登上天都峰的人,他的诗留存下来的有10首,是唐代诗人中存诗最多的人,在他的诗中,对轩辕黄帝在黄山炼丹羽化成仙的传说就有记载:“浮丘处处留丹灶,黄帝层层隐玉书。 终待登临最高顶,便随鸾鹤五云车。”

元代郑玉笔下的黄山,没有过多的描写景色,但却把游山的感觉写得如此传神: 江左诸峰罕出群,谁云华岳与平分? 几千百涧流苍玉,三十六峰生白云。 幽谷高人抱真独,荒岩野草剩芳芬。

几回独向风前立,夜半吹箫天上闻。 明代诗人余绍祉的诗则更多的是一种写实的风格: “翠壑丹崖千丈画,白云红叶一溪诗”。

这是描写黄山秋景的千古绝唱,“翠”、“丹”、“红”、“白”这四个描写颜色的字,把黄山秋日缤纷的色彩描绘得五彩斑斓,一个“云” 字,一个“溪”字,把黄山秋日的天高地阔,秋高气爽衬托得无比准确,使人读来如临其境,“千丈画”三个字把黄山大自然神来之笔所绘就的巨幅画图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一溪诗”三个字又赋予了画面溪水孱孱的美妙动感。 两句诗14个字,把一幅有声有色、壮阔秀丽、众花争艳、峰水相衬的黄山秋日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现当代的大家更是感怀吟咏,留下了不可胜数的名篇佳句,他们的作品几乎屡见于国内外成百上千种报刊,总数当远远超过古代诗人。 黄宾虹在迎客松下吟颂:今古几游客,劳劳管送迎。

苍官不知老,披拂自多情。 许承尧在江丽田琴台边感叹:鸣琴客久去,石床犹在兹。

蓊蔚四山静,冷冷水环之…… 郭沫若末到黄山之前就先从黄山风光摄影展上预习了黄山:我未到过黄山,今来影上大观。仿佛身在云海,胸中涌起波澜。

胡绩伟置身于黄山风云之中疑惑万千:转眼山变海,弹指岛环峰;骤然劈头雨,刹时满目松。 唐?|在黄山定是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的李谪仙:千树悬崖采药去,一林幽径觅诗还。

我来欲作胡公客,求取新生双白鹇。 张万舒聆听着阵阵松涛热情地赞叹: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 穆青儒雅地抒情:昂首青霄界,惊造化,黄山幻景,松奇石怪。

雪虐风摧亿万载,芙蓉娇娆不败。 邵燕详把思绪引向了千百年前:山啊山,你亲眼见过海枯石烂,你亲身经历过谷换陵移,你比参天古木的年轮该有更多的记忆。

明代的程敏政就有这样的诗句:“眼看奇绝口难名,变态分明似化成。” 清代的金照吟道:“黄山变态自天公,移步看看又改容。”

真可谓“一片之云有异势,一尺之松无凡枝”。

相关
上一篇
唐诗借酒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