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雨霖铃柳永

1. 古诗词朗诵柳永

2. 古诗词雨霖铃

古诗词朗诵柳永

1.八声甘州 柳永 诗朗诵

潇潇:雨声急骤;

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

关河:亲山河流;

残阳:夕阳;

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

苒苒:渐渐地;

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

淹留:久留;

顒:抬头;

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

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

【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2.八声甘州 柳永 诗朗诵

潇潇:雨声急骤;凄紧:形容秋风寒冷萧瑟;关河:亲山河流;残阳:夕阳;是处红翠衰减:是处:到处;红翠衰减:花朵调零,绿叶枯萎。

李商隐《赠荷枪实弹花》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红衰翠减愁煞人”句。苒苒:渐渐地;物华休:美好的景致已不复存在;淹留:久留;顒:抬头;天际识归舟:谢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误回天际识归舟指多少次将远处来的船误认作是丈夫的归舟,极写思情之深。争知:怎知;恁:如此,这样。

凝愁:愁思凝结难解。【赏析】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

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

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

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

“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

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

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

这一句精彩处在“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

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

“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

“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

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

“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

“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

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3.【柳永的《雨霖铃》2008年暑假唐诗宋词朗诵会即将举行.有一位选手

寒蝉的那几声鸣叫在我耳边萦绕,为什么我会感到格外凄切?它是否也能感知我内心的无奈?暮色的长亭是那般残忍,它送走了多少对恋人?秋风吹起一滴雨水,落到我身上,我能感受它的冰凉.我没有心思去享受这美景佳肴,只希望酒能带走我血液中流淌的悲伤,带走我脑海中对这留恋处的记忆.船也等不急了,它要带我离开这个魂牵梦萦的地方.心是那般难以割舍,我的手紧紧的握着她的手.她的泪光在暮色中深深触动着我的心,想起过往,心中有千言万语,可此时只能以眼泪相望,那份不舍封住了喉咙,悲伤溢满心灵.我能听得懂她眼神诉说的一切,她也是.我的惆怅之情如这千里烟波般绵长,心中的悲伤如暮霭般沉重.放眼望去,寥阔的楚天下我该是何等渺小,我的前途在哪?从古到今多情的人总会为离别而伤感,我也是.更何况是这凄清的秋季呢?酒醒,愁也醒,愁如杨柳丝般杂乱,凉风吹过,留给我的是一轮残月.这次离去年复一年,良辰好景都是虚无飘渺,心中那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我又能向谁诉说呢?。

4.柳永的古诗词

黄莺儿 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观露湿缕金衣,叶 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 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 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 落花流水忽西东。

无□(“缪”换成竖心旁)恨,相思意,尽分付征鸿。 尾犯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

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记得当初,翦香云为约。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 、流霞共酌。

再同欢笑。肯把金玉珍珠博。

(案此首别又作吴文英《梦窗词集》) 早梅芳 海霞红,山烟翠。故都风景繁华地。

谯门画戟,下临万井,金碧楼台相倚。芰荷浦 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兰舟飞棹,游人聚散,一片湖光里。

汉元侯,自从破虏征蛮,峻陟枢庭贵。筹帷厌久,盛年昼锦,归来吾乡我里。

铃斋 少讼,宴馆多欢,未周星,便恐皇家,图任勋贤,又作登庸计。 斗百花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 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

鸾辂音尘远。 无限幽恨,寄情空[歹带]纨扇。

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 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其二 煦色韶光明媚。

轻霭低笼芳树。池塘浅蘸烟芜,廉幕闲垂风絮。

春困厌厌,抛掷斗 草工夫,冷落踏青心绪。终日扃朱户。

远恨绵绵,淑景迟迟难度。年少傅粉,依前醉眠何处。

深院无人,黄昏乍拆秋千, 空锁满庭花雨。 其三 满搦宫腰纤细。

年纪方当笄岁。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

初学严妆,如描似 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举措多娇媚。

争奈心性,未会先怜佳婿。长是夜深,不肯便入鸳被,与解罗裳,盈盈背立银扛, 却道你先睡。

甘草子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

奈此个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

念粉郎言语。 其二 秋尽。

叶翦红绡,砌菊遗金粉。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

飘散露华清风紧。动翠幕,晓寒犹嫩,中酒残妆整顿。

聚两眉离恨。 【中吕宫】 送征衣 过韶阳。

璇枢电绕,华渚虹流,运应千载会昌。罄寰宇,荐殊祥。

吾皇。诞弥月, 瑶图缵庆,玉叶腾芳。

并景贶、三灵眷佑,挺英哲、掩前王。遇年年、嘉节清和, 颁率土称觞。

无间要荒华夏,尽万里、走梯航。彤庭舜张大乐,禹会群方。

[宛鸟]行。望上国 ,山呼鳌[扌卞],遥[艹热]炉香。

竟就日、瞻云献寿,指南山、等无疆。愿巍 巍、宝历鸿基,齐天地遥长。

昼夜乐 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何期小会幽欢,变作离情别绪,况值阑珊春色 暮。

对满目、乱花狂絮。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

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

早知恁地难拼,悔不当时留住。其奈风流端正 外,更别有、系人处,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

其二 秀香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层波细翦明眸,腻玉圆搓素颈。爱把歌喉当筵逞 。

遏天边,乱云愁凝。言语似娇荧,一声声堪听。

客房饮散帘帷静。拥香衾、欢心称。

金炉麝袅青烟,凤帐烛摇红影。无限狂心乘酒 兴。

这欢娱、渐入嘉景。犹自怨邻鸡,道秋宵不永。

柳腰轻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

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 、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

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 、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西江月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两竿红日上花棚。

春睡厌厌难觉。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笛家弄 花发西园,草薰南陌,韶光明媚,乍晴轻暖清明后。水嬉舟动,禊饮筵开,银塘似 染,金堤如绣。

是处王孙,几多游妓,往往携纤手。遣离人、对嘉景,触目伤怀, 尽成感旧。

别久。帝城当日,兰堂夜烛,百万呼庐,画阁春风,十千沽酒。

未省、宴处能忘管 弦,醉里不寻花柳。岂知秦楼,玉箫声断,前事难重偶。

空遗恨,望仙乡,一饷消 凝,泪沾襟袖。 【大石调】 倾杯乐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

渐消尽、醺醺残酒。危阁远、凉生襟袖。

追旧事、一饷凭阑久。如何媚容艳态,抵死孤欢偶。

朝思暮想,自家空恁添清瘦。 算到头、谁与伸剖。

向道我别来,为伊牵系,度岁经年,偷眼觑、也不忍觑花柳。 可惜恁、好景良宵,未曾略展双眉开口。

问甚时与你,深怜痛惜还依旧。 迎新春 [山解]管变青律,帝里和新布。

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

列华灯、千门万 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

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 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

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满朝欢 花隔铜壶,露[日希]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

烟轻昼永 ,引莺啭上林,。

5.柳永《鹤冲天》诗词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作品:鹤冲天

内容:

闲窗漏永,月冷霜华堕。悄悄下廉幕,残灯火。再三追往

事,离魂乱,愁肠锁。无

语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则个。

从前早是多成破。何况经岁月,相抛〔身单〕。假使重相

见,还得似、旧时麽。悔

恨无计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年代:宋

作者:柳永

作品:鹤冲天

内容: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翠,

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古诗词雨霖铃

1.【古诗默写:《雨霖铃》北宋·柳永】

雨霖铃 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2.古诗词《雨霖铃》是谁写的,有全文吗

雨霖铃·寒蝉凄切

作者: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作者介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3.《雨霖铃》婉约诗句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我认为最婉约的该是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凉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恼.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灸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为脍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4.求古诗文柳永的雨霖铃

雨霖铃》① 宋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② 都门帐饮无绪,③ 留恋处,④ 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⑩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5.雨霖铃是什么诗词的名称

词牌《雨霖铃》原是唐代教坊大曲名,柳永始用为词牌之名,又名《雨 霖铃慢》,为双调,上片九句,押五仄韵,五十一字,下片八句,押五仄韵, 五十二字,共一百零三字。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借口 讨伐杨国忠,引发了安史之乱。第二年六月,安 禄山大军逼近长安,潼关失守,长安城危如累 卵。

七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 李亨,以及诸皇亲国戚、心腹宦官,仓皇逃往四 川。行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时,六军因缺粮 不肯继续前行。

在陈玄礼的煽动下,众将士把怨 恨都发泄到祸国殃民的杨国忠身上,发动兵变, 斩杀了杨国忠,史称“马嵬驿之变”。 杨国忠死后,众将士将馆释围住,要求唐 玄宗赐死杨贵妃。

唐玄宗迫于情势危急,为平息 军心不得不下令缢死杨贵妃。唐玄宗人蜀行至斜 谷口时,一路霖雨绵绵,山风刮得驿站檐铃“叮 当”、“叮当”地响个不停,悲痛之情油然而 生,于是写下了《雨霖铃》曲。

《明皇杂录》里 记载:“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人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即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这就是《雨 霖铃》的来历。 以《雨霖铃》作为词牌的词中最著名的当属柳永的《雨霖铃》:“寒蝉 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