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老年人的诗词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红颜未老恩先断,独倚熏笼到天明。----白居易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韦庄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晚岁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衰颜借酒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十年身世各浮萍,白首相逢泪满缨。----韦庄 莫道人生五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2.赞美老人的诗词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的《新竹》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3、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译文:人有谁不顾虑要衰老呢,老了又有谁表示爱怜?人老身体会日渐瘦削,衣带越来越收紧,头发变稀少戴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看,是为爱惜眼睛,经常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缠身。经历多了,自然见多识广,接触的人多了观察起来更加了然于心。 细细想想老也有老的好,尽情放松自然会心情畅快无挂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就已近傍晚,太阳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4、家有一老,犹如一宝。——佚名《民间谚语》 译文:老人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好像宝贝一样;家庭中有个老人,就有了主心骨,遇事就可依靠他出主意。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宋代陆游 译文:我的壮心并没有在同一个年龄衰老和死亡,即使我死了,我也可以成为世界上的英雄! 3.“赞美老年人”的诗词有哪些有这些诗词: 1.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3.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4.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5.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1.出自: 1. 《龟虽寿 》魏•曹操 2. 《神释》东晋•陶渊明 3. 《酬张少府》唐•王维 4.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王维 5. 《别范安成》南北朝•沈约 2.译文 1. 神龟虽然长寿,但也有终结的一天。 2. 即使碰到大风大浪,也要不喜不悲,做自己最大的尽力,不多虑。 3. 晚年最喜欢安静,不想关心任何事。 4. 老态龙钟的一个老年人,迈着稳重的步伐走进寺院。 5. 别说以后没有机会再在一起饮酒了,自会在梦里相见相思。 3.诗文欣赏: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译文: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5.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6.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4.歌颂老人的古诗词赞美老人的诗句: 1、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2、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残年。 3、老骥思千里,飞鸿阅九洲。 4、垂头自惜千金香,伏枥仍存万里心。 5、乌球子树老来红,荷叶老来结莲蓬。 6、壮心未与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7、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0、残灯犹未灭,将尽列扬辉。 如何尊老: 1、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 2、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3、利用有关节日,启发诱导。 4、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5、建议老人多与孩子交往,增进相互感情。 5.歌颂老年人诗歌串词祝寿词有那些? 由于逢寿必祝,祝诗祝联难免多且滥,所以有词家道出其中难处:“难莫难于寿词,倘尽言富贵,则尘俗;尽言功名,则谀佞;尽言神仙,则迂阔虚诞。” 纵观许多祝寿的诗词联话,都离不开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旧话,所以即使多得车载斗量也难以流传。 宋代祝寿诗词最多,辛稼轩有一词谐戏欢愉被人称道,这是祝他本家一亲戚八十寿,其词道: “更休说,便是个,住世观音菩萨。 甚今年,容貌八十,见底道,才十八。莫道寿星香烛,莫祝灵椿龟鹤。 只消得,把笔轻轻去,十字上,添一撇。” 在十字上添一撇,成了千岁,这种祝寿词确实比干巴巴地祝寿要强许多。 在祝寿上难免有借机谄谀献媚者,据《东望阁随笔》中记,南宋奸臣贾似道,曾祝寿谢太后和宋度宗,因为二人的生日仅差一天,其笺上写道: 圣母神子,万寿无疆,复万寿无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所以有人评论说,“文人慧业,此登峰极矣。 ”寿诗有一些本不是经心之作,却流传下来。有一村校书年70,买一妾才30岁,正巧苏东坡杖藜经过,老校书乞为寿诗,苏东坡戏为诗, “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古稀年”。 以而立对古稀,工整而巧。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他60岁生日时题写一副自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 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 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 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观此联不愧是大手笔,舒适闲逸之态跃然纸上。 上联言只要够吃够花、身体灵便就心满意足了;下联说不想成仙长寿,只有自在不虚度,眼下一日顶两日,已是活了一百多岁了。 在寿联上,人们绞尽脑汁使得词章工巧,构思奇特,清代彭文勤祝乾隆八十大寿,在位五十五年的寿联可以称“最”了,其上下联以“五”和“八”为对,可谓对得天衣无缝: “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斓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方缥缈奏丹墀。 ” 乾隆逢八秩大寿,联以“八”为词,那么百岁老人也常以“世上难逢百岁人”为题祝寿。 清代一些老人百岁寿诞,岳麓书院主讲王文清送一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独逢。” 在祝寿的词诗联语中,也有不少是带有讽刺意味的。 民国初年,有一位县太爷搜刮地皮,百姓怨声载道。 这一年逢县太爷生日,要全县绅商送寿礼,一秀才代绅商写寿联道: “大老爷做生,哪管它高粱、玉麦、黄豆、白花,刮尽地皮收贺礼; 小百姓该死,已吃尽苦蕨、葛藤、树皮、青草,求天开眼救微躯。” 据传闻,某奸臣为其母做寿,请人当场书写寿联,只见那人开始写道:“这个婆娘不是人”,满座见之哗然,寿星见之欲发作,只见那人从容写道:“王母娘娘下凡尘”;其下联是:“养个儿子是盗贼,偷来蟠桃奉至亲。 ”此联可谓“骂人不吐核”,让人有苦说不出。 寿诗寿词寿联发展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时下老年人是很重视自己的生日的,逢寿诞之日以吃为主的多,但祝寿的诗词曲联已是很罕见的了 下面的可参考: 龙耀七旬新纪跨,寿山诗海任飞腾。 龙年贺祖龙,寿比泰山松。 李桃枝叶茂,诗坛不老翁。 七十阳春岂等闲,几多辛苦化甘甜。 曾经沧海横流渡,亦赖家庭内助贤。 连日凝神新墨劲,五更着意旧诗鲜。 如今但祝朝朝舞,当信人生二百年。 金沙峭岸一株松,干劲枝遒塑祖龙。 桃李盛时甘寂寞,雪霜多后竞青葱。 根深更爱阳春雨,叶茂犹怜翠谷风。 师表才情堪敬仰,古稀不愧焕神容。 南山信步好逍遥,杖国而今又杖朝 诗苑丰收夸老将,政坛竞秀领风骚 阳春白雪抒怀抱,明月清泉尚节操 汝向期颐跨劲足,我来祝福奉蟠桃。 6.描写老年人的诗句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