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想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十年磨一剑,双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斤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暂时想到这些。 2.关于理想的诗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班固 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韩婴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况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陆游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赖以正书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13、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 1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刘安 1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1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袁枚 1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1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2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赖以正书 2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况 流沙河的《理想》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3.关于志向的诗句夫志当存高远。 -(三国。蜀汉)诸葛亮 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汉)马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唐)李白 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 -(战国)庄子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曹操 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 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西晋)付玄 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 -(明)徐谦 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吕氏春秋》 头虽长低气不屈。 -(北宋)苏轼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南宋)陆游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北宋)张载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南宋)刘过 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 -(南宋)辛弃疾 玩物丧志。 -《书》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 -(唐)杨炯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 心随朗月高,志与秋霜洁。 -(唐)李世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合,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秋)老子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王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清)郑板桥 立志欲坚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宋)张孝祥 做第一等人,干第一等事,说第一等话,抱第一等识。 -(明)吕坤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唐)李白 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守仁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 -(明)李时珍 壮志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南宋)陆游 千年精卫心平海,三日於虎气食牛 -(南宋)陆游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 人类的生活,必须时时刻刻拿最大的努力,向最高的理想扩张传衍,流传无穷,把那陈腐的组织、腐滞的机能一一的扫荡摧清,别开一种新局面。 -李大钊 每一个人要有做一代豪杰的雄心壮志!应当做个开创一代的人。 -** 牺牲小我,成功大我。 -** 。 4.有关表达诗人志向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够了吧?应该是这些,呵呵! 5.诗人表达自己理想的诗句及出处李白《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通过这样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