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全唐诗卷一

1.《全唐诗》是一本怎样的著作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修的汇集唐、五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900卷,收录诗歌49403首,作者2837人,大致按时代先后排序。

因《全唐诗》是由康熙帝亲自作序,所以又称《钦定全唐诗》。早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就考虑编纂此书,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收藏的季振宜的《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的底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陚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杨中讷、沈三曾、徐树本、汪士纮、潘从律、车鼎晋、查嗣琛、汪绎、俞梅十人。至第二年十月,全书即编定而成。

《全唐诗》卷帙浩繁,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在明代胡震亨所编的《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所编的《唐诗》的基础上,采录很多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记载的作品加以拾遗补阙,同时还收集了唐五代的许多诗歌,包括已经结集者及散佚者,从而形成一部资料丰富、完整详尽的唐诗总集。 《全唐诗》把帝王后妃的作品列于首位,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大致是按时代先后编排的,并附以作者的小传。

《全唐诗》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从中也可以看出唐代诗歌创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2.全唐诗第一首是什

《全唐诗》第一首是李世民的《帝京篇十首》(其一) 卷1_1 【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一)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馀。 连薨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二)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三)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四)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五)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六)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七)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

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

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八)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

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九)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

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

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十)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

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

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3.《全唐诗》是一部什么样的文学典籍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共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 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 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 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 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等10人。

至次 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较多。

4.为什么全唐诗只有一千多

《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有待争议,又言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或四万八千九百余首)。清康熙四十四年曹寅、彭定求、沈立曾、杨中讷等奉敕编纂,成书于次年十月。

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部诗歌总集。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当时朱彝尊已有“业经进呈,成书不说”之叹。

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这些也都是当时一般官修书不愿深究的积习。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此外据考证得知,唐诗作品存世者正式已知诗达五万五千七百三十首,句计三千零六十条;所涉唐代诗人三千七八百位。

5.谁知道全唐诗共多少卷

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著作,作一简单介绍。

该书编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