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诗宋词经典名句摘抄您好:是唐诗宋词吗?如下: 一.天地山水 1. 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2.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3. 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 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12.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1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二.日月风雨 1.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 明月却多情, 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 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三.花草虫鸟 1.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 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 折得一枝香在手, 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 阳春二三月, 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 江南二月多芳草, 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希望能帮到你,谢谢。 2.李纲的宋词六么令全词是什么意思这首《六么令》大概是在南渡初期,李纲遭到贬谪后作的。借金陵怀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和不屈不挠,坚决抗金的决心。 上片写金陵怀古。“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千里长江,滚滚东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杜甫就曾经感叹“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苏轼也说“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李纲对此,自不免兴起怀古之情。“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后庭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玉树后庭花》是当时淫靡之音的代表。歌声的沉寂标志着陈朝的灭亡。几杵疏钟,时断时续,渲染了寂寞苍凉的怀古气氛,唤起人们“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的感觉,从时间与空间上构成特定的情境。想当年,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曾建都建康(金陵,今南京市),国祚都较短暂。六朝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其君主都胸无大志,穷奢极侈,不图振作,淫乐无度,终于导致了六朝一个接一个地覆灭,如同梦幻。晚唐诗人李商隐深有感概地说:“三百年间同晓梦”(《咏史》),韦庄也曾叹息“六朝如梦鸟空啼”。(《台城》)所以,词中感叹“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时光流驶,岁月惊心,如今,因年代久远,战争的痕迹已经泯灭了,豪华销尽了,“六朝旧事随流水”(王安石《桂枝香》),“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几见银蟾自圆缺”。银蟾,指月亮。作者认为只有天上的明月,阅尽人间的改朝换代,盛衰兴废,不管“歌沉玉树”,“繁华销尽”,她照样年年月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她,是历史的见证。这意思和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颇相类似。 上片的怀古不是为怀古而怀古,不是为六朝的覆灭唱挽歌。在怀古的背后,寄托着作者的政治见解和提供的历史教训,希望南宋统治者能以六代兴亡作为历史的镜子,不要重蹈六朝灭亡的覆辙。其忠贞之情,可昭日月。 下片即景抒情,“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森,茂密;发,指毛发。《江树森如发”,指江树茂密如发。“潮落”二句由上片写景怀古过渡到下片的即景抒情。鄱阳临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联系到上文的“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因而联想到“潮落潮生”,自己也心潮起伏,心事浩茫。想到自己屡遭贬斥,身为迁客,有谁怜惜我“老大伤名节”呢?“老大伤名节”的核心仍然是指自己年华老大,屡遭贬谪,抗金之志未酬,未能做到功成名就,深为浩叹。但他表示“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岁寒”,见《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此志应难夺”,化用《论语》:“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的意思。李纲是说,虽然“岁寒”(喻环境险恶、困难),但他要象松柏那样青苍挺拔,不畏冰雪侵凌;虽然“途远”,要赶走金兵,不是短期内可达到目的的,但他不怕投降派的打击迫害,不管环境多么险恶,不管达到目的的道路有多么漫长,他决定坚持到底,矢志不移。 结句“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句。柳宗元被贬永州,身为迁客,以顶风傲雪的渔翁自喻。李纲感到自己与柳宗元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斗精神。 这首词与作者于宣和三年(1121)所写的《金陵怀古》诗四首有某些类似处。如:“玉树歌沉月自圆”,“兵戈凌灭故城荒”,“豪华散尽城池古”。他的诗和词在思想感情上是一致的。这首词的语言风格也颇像诗,词情感慨深沉,怀古伤今,低沉而郁发。(王俨思) 3.课外古诗宋词六首 元曲三首宋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4.关于分别的婉约派宋词7首,有关战争或国势的豪放派宋词6首 答的好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八六子》倚危亭、恨如芳草, 晏殊《踏莎行》 祖席离歌,王观《卜算子》水是眼波横,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张孝祥《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1分);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手法和情感各1分) 小题2: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孤独漂泊,无所归依的惆怅(或: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悲叹);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感。(每点各1分) 小题1:试题分析: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这样的晴昼景色。南国的秋并不如北国那样凄凉萧索,但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江南江北”,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这两句诗形象地描绘出江南秋雨后一片苍翠、晴空如洗的美景(1分);衬托(反衬)了诗人因家国、人生所产生的浓浓的愁情。 点评: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小题2:试题分析:这首词意境丰满。词人通过对山色,身世的描写,融抒情、议论为一体,含义深广,具有一种淡淡的感伤色彩。扬州西北的平山堂,是欧阳修在这里任知州时建造的。登堂遥眺,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一个世纪后,方岳身处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国土沦陷,大好河山不能恢复的遗恨;孤独漂泊,无所归依的惆怅(或: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悲叹);壮志未酬,报国无门之感。 点评: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6.求宋词、元曲各6首宋词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北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 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 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 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 “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 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 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 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水调歌头① ·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⑥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 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卜算子·咏梅 【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 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 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 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 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 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 此词或许是他晚年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 咏物词贵在“。 7.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各6首快啊快 六年级1.《秋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2.《赠花卿》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3.《采莲曲》唐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如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4.《望岳•岱宗夫如何》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春望》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泊秦淮》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卜算子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6.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天净沙 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2.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3.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4.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5.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枯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周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6.[双调][折桂令]九日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燕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归鸦。 1.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2. 余光中 《等你, 在雨中》: 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 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 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3.卞之琳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4.徐志摩: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5.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6.《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我飘落什么地方去呢?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飘到广场上,去堆雪人,望着你笑眯眯?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8.南郭一词在古代诗词中有何说法《南史》卷二十一宋 《王僧祐传》:“僧祐雅为从兄俭所 重,谢病不与公卿游,赠俭诗云:汝 家在市门,我家在南郭。 汝家饶宾 侣我家多鸟雀。”南郭指城之南 门。 后人将此词沿用至诗中。宋• 鲍照《松柏篇》:“南郭悦籍短,蒿里 收永归。” 宋•辛弃疾《满江红•游 南岩,和范廓之韵 “笑拍洪崖,问 千丈翠岩谁削?依旧是:西风白鸟, 北村南郭。”清朱孝臧《鹧鹕天• 九日,丰宜门外过裴邨别业》:“凄迷 南郭垂鞭过,清苦西峰侧帽窥。” 唐•岑参《春半与群公同游元处士 别业》:“南郭处士宅,门外罗群峰。”。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小题小题1:①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1分)②不是为了惜春伤怀。(1分)可以从两方面看出:首先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不要为了惜花而惆怅;其次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一犁水足”,从而期盼丰年。(写到一层原因即可得1分) 小题2:“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写出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怜悯之心(1分),也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1分)。(结合文本1分,情感分析各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景与情的关系。题干首先要求解读诗句描写的画面,“幽艳”代指僻静处的花,“湿啼红”指水珠沾湿花朵,故诗句描写了僻静处数枝鲜花被水沾湿的景象。第二三问在诗句下文已有表达,“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所以作者并非惜春伤怀,且下片一转写的是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同情。所以解答此题主要从下文内容进行赏析。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时赏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下片有两个层次,前三句为一层次,“人间辛苦是三农”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终年辛劳的农民的同情;最后一句为一层次,“要得”和“望”字分明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渴望。这首诗以写景落笔,转而直抒胸臆,表达自己不惜春伤怀而同情农民、希望他们获得丰收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