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寄赠田仓曹湾】是中唐诗人杨巨源的诗,请问题目应何解,能否提供田仓曹湾,人名田湾,官职为仓曹。 你的意思是找出侯侍御的具体姓名事迹?新旧唐书少不了啊,与杨巨源同时期人物的文集等也要检及,其余的相关文献都要竭泽而渔。这些工作类似笺注,要下很大的功夫的,努力吧。 卷237_88 【送田仓曹归觐】钱起青丝络骢马,去府望梁城。节下趋庭处,秋来怀橘情。 别筵寒日晚,归路碧云生。千里相思夜,愁看新月明。 卷244_33 【田仓曹东亭夏夜饮得春字】韩翃薛公门下人,公子又相亲。玉佩迎初夜,金壶醉老春。 葛衣香有露,罗幕静无尘。更羡风流外,文章是一秦。 卷333_85 【寄赠田仓曹湾】杨巨源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身为陋巷客,门有绛辕车。 朝览夷吾传,暮习颍阳书。眄云高羽翼,待贾蕴璠玙。 缨弁虽云阻,音尘岂复疏。若因风雨晦,应念寂寥居。 卷333_87 【赠侯侍御】杨巨源步逸辞群迹,机真结远心。敦诗扬大雅,映古酌高音。 逃祸栖蜗舍,因醒解豸簪。紫兰秋露湿,黄鹤晚天阴。 旧业馀荒草,寒山出远林。月明多宿寺,世乱重悲琴。 霄汉时应在,诗书道未沈。坐期阊阖霁,云暖一开襟。 卷465_13 【寄赠田仓曹湾】杨衡芳兰媚庭除,灼灼红英舒。身为陋巷客,门有绛辕车。 朝览夷胡传,暮习颍阳书。盻云高羽翼,待贾蕴璠玙。 缨弁虽云阻,音尘岂复疏。若因风雨晦,应念寂寥居。 2.唐诗人都有哪些初唐诗人 骆宾王 王 勃 卢照邻 宋之问 杜审言 杨 炯 陈子昂 沈全期 王 绩 李世民 盛唐诗人 李 白 杜 甫 张九龄 王 维 孟浩然 皇甫冉 王昌龄 贺知章 王之涣 李 颀 崔 颢 顾 况 元 结 刘长卿 岑 参 邱 为 高 适 皇甫冉 祖 咏 王 翰 钱 起 綦毋潜 常 建 中唐诗人 柳宗元 孟 郊 韩 愈 白居易 卢 纶 李 贺 李 益 刘禹锡 贾 岛 张 继 韦应物 李 坤 元 稹 张 祜 杜秋娘 张 籍 戴叔伦 顾 况 晚唐诗人 李商隐 温庭筠 杜 牧 陈 陶 马 戴 杜荀鹤唐朝诗人 万 楚 上官仪 于 鹄 于良史 于武陵 马 戴 元 结 元 稹 方 干 无 可 王 建 王 驾 王 勃 王 涯 王 绩 王 惟 王 湾 王 韩 王之涣 王昌龄 韦 庄 韦应物 丘 为 卢 纶 卢汝弼 卢照邻 司马札 司空图 司空曙 白居易 皮日休 刘 叉 刘 沧 刘 皂 刘 驾 刘 商 刘方平 刘长卿 刘希夷 刘采春 刘禹锡 吕 温 权德舆 许 浑 齐 己 严 武 严 惟 吴 融 宋之问 张 乔 张 旭 张 孜 张 泌 张 说 张 继 张 谓 张 潮 张 籍 张九龄 张仲素 张若虚 张敬忠 李 白 李 华 李 约 李 冶 李 绅 李 洞 李 贺 李 涉 李 益 李 颀 李 频 李 端 李适之 李商隐 李群玉 李德裕 杜 甫 杜 牧 杜审言 来 鹄 杨巨源 杨敬之 沈如筠 苏味道 陆龟蒙 陈 羽 陈 陶 陈玉兰 陈子昂 孟 郊 孟云卿 孟宾于 孟浩然 武元衡 畅 当 罗 虬 罗 隐 贯 休 郎士元 郑 裕 金昌绪 鱼玄机 姚 合 施肩吾 柳中庸 柳宗元 皇甫松 祖 咏 胡令能 贺知章 项 斯 骆宾王 唐彦谦 徐 凝 秦韬玉 翁 宏 聂荑中 贾 至 贾 岛 郭 震 钱 起 顾 况 高 适 高 骈 高 蟾 崔 护 崔 郊 崔 钰 崔 涂 崔 橹 崔 灏 崔国辅 崔道融 常 建 捧剑仆 曹 邺 曹 松 皎 然 黄 巢 储光曦 寒 山 景 云 温庭筠 葛鸦儿 韩 琮 韩 愈 虞世南 雍 陶 雍裕之 谭用之 薛 涛 薛 逢 戴叔伦 花蕊夫人 3.谁能帮我给唐诗人王维一个大体的评价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诗集造诣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 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 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 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诗集风格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 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与其山水诗的风格相近。 王维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和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 它们的内容多不足道,语言亦多陈词套语,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数名篇佳句,如“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气象高华,体物细致,亦为人所称道。 王维诗《少年行》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唐诗七言画谱》。 画作评价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 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插图 选自清代光绪刻本《名家画稿》。 后世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殷□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若清□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 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 4.雨过山村 全文解释雨过山村 [编辑本段]原诗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编辑本段]作者 唐诗人。 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 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 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王建是大历进士。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 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贞元十三年(797),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 在“从军走马十三年”(《别杨校书》)后,离开军队,寓居咸阳乡间,过着“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前后,“白发初为吏”(《初到昭应呈同僚》),任昭应县丞。 长庆元年(821),迁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在长安时,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杨巨源等均有往来。 大和初,再迁太常寺丞。约在大和三年(829),出为陕州司马。 世称王司马。大和五年,为光州(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刺史,贾岛曾往见赠诗。 此后行迹不详。 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 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 如《田家行》、《簇蚕辞》、《当窗织》、《织锦曲》、《促刺词》、《去妇》、《水夫谣》、《海人谣》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备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生活,特别对劳动妇女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权豪凶横和藩镇混战等黑暗的社会现实;《古从军》、《辽东行》、《渡辽水》、《凉州行》等,抨击了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的开边战争,同时也谴责了边将的无能,不知收复失地,表现了既反对穷兵黩武,又慨叹国土沦丧的进步立场。此外,他还有一些作品,如《赛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写了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寄远曲》、《镜听词》等,表现了妇女对出门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卫词》等,歌颂了坚贞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 也有少数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叹老伤贫等消极情绪。 王建乐府诗,善于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 他很少在诗中发议论,而是运用比兴、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通过各种形象或人物的自白来再现现实;或在结尾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语气含蓄,意在言外。 体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明晰而凝炼精悍,富有民歌谣谚的色彩。 用韵平仄相间,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换韵,节奏短促,激越有力。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乐府诗特有的艺术风格。 王建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广泛地描绘宫禁中的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光,以及君王的行乐游猎,歌伎乐工的歌舞弹唱,宫女的生活和各种宫禁琐事,犹如一幅幅风俗图画,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指出它的内容“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诗中的描绘也栩栩如生,因而广为传播,颇有仿作。 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唐王建宫词旧跋》说,后世“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体,有一部分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因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也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传》)。 但这些诗往往杂有消极颓废思想,艺术上也缺乏明显特色。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多可诵之作。 还写过《宫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 王建的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今传刻本有:《王建诗集》10卷,南宋陈解元书棚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此为底本,并参照其他刊本校补排印。《王建诗集》8卷,明汲古阁刻本。 《王建诗》8卷,《唐六名家集》本。《王司马集》8卷,清胡介祉刊本。 《王建诗集》10卷,《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宫词》1卷,有单刻本及明顾起经注本。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 [编辑本段]鉴赏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颇值得称道。 “雨里鸡鸣一两家”。诗的开头就大有山村风味。 这首先与“鸡鸣”有关,“鸡鸣桑树颠”乃村居特征之一。在雨天,晦明交替似的天色,。 5.《春兴》武元衡 注释和翻译《春兴》 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题作《春兴》。 依题意,当是诗人由春日景物而引起的种种情思。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 此刻,诗人被春光唤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邱”(《楚辞·哀郢》),禽兽尚且有怀旧之情,人也不免于对故土有一种深沉的眷恋。 特别是当春花秋月之下、物换星移之时,平时郁积于心的这种真情便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被勾引出来。两行清泪、数句新诗,便是他乡游子所赖以寄托乡情的常见方式了。 诗的开头两句是对暮春景色的生动写照。杨柳成阴,乍晴乍雨,残花落尽流莺乱飞。 这是江南暮春的典型风景。诗人对事物的观察极为深细。 两句诗读来琅琅上口,似乎诗人只是信口吟来,随意铺陈。但稍加体味,我们便能领略出作者杰出的匠心。 如“杨柳阴阴”:凡写春景者多言及柳,因为它是春风为大地抹上的第一笔新绿。这里重要的不是诗人言及“杨柳”,而是他对杨柳的精细观察.诗人们描写杨柳的情态,或言“嫩于金色软于丝”(白居易《杨柳枝词》),或言“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本诗作者则仅缀以“阴阴”二字,便觉异于凡俗。试想,柳眼尽舒,绿阴匝地,这意味着春天的足音已经渐远,怎不令离人肠断,游子沾襟呢?再如“细雨晴”:细雨连绵,阴晴无定,也是对江南暮春景色的概括描绘,非熟悉生活并善于概括提炼者不能为此。 如果说第一句是写“绿肥”。那么第二句诗便是写“红瘦”了。 “残花落尽”,流莺娇啼。不是说流莺曾被花儿遮掩,等花落后才露身姿,而是说花落之后,节候趋暖,鸟儿们开始频繁活动,枝头可以经常见到它们的影子了。 表面上看来这是单纯地写景物变化,而实际上却包含着深重的“光阴易逝”的感慨。盛极一时的繁花已经残败凋零,鸟儿们又开始了一个新的繁殖、哺育季节。 自然界的一切,都在按自己的正常轨道发展,唯独诗人还离乡背井,过着动荡无定的生活,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四两句用奇妙的想象,将这种强烈的乡思形象化、具体化了。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思乡情切,梦绕魂牵。 然而“梦”是极其玄虚的境界,难以捉摸。诗人却想象这“乡梦”可以如杨花柳絮一般地被春风吹送,一直吹到故乡洛阳城(诗人家乡缑氏在洛阳附近)。 这两句诗造语新奇,潇洒流畅,含蓄而巧妙地将诗人的乡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实际情况当然不是“乡梦”被春风吹来吹去,而是春景引起了乡思,乡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 然而作者妙笔生花,匠心独运,使得这极普通的乡情乡梦,平添出无尽的情趣。乡愁应当是苦涩的,但在诗人的笔下,这苦涩中似乎又隐隐透出一段韵味、孕育着一种希望,给人以一种慰藉。 作者之所以乐于借诗的形式来寄托强烈的乡思,所追求的大约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力量吧。 6.雨过山村 全文解释雨里鸡鸣一两家,——下雨天里有一两家的鸡在叫, 竹溪村路板桥斜。 ——竹林里小溪潺潺,木板桥歪歪斜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姑嫂相互叫着去浴蚕, 闲着中庭栀子花。 ——院子里的栀子花正在开放却没有人看。 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 全诗既处处紧扣了山村特色,充满了劳动生活的气息。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同时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作者用“闲着中庭栀子花”表明没有一个人闲着,系从侧面落笔,用“闲”衬“忙”,兴味尤饶,可见此“闲”字“断不可轻易”。 7.古代人对王维的一生的评价苏轼对王维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 对王维的诸多评价略分有三:一是对王维佛禅思想的评价;二是对王维禅诗的品赏论衡,即以禅喻诗;三是对“雪中芭蕉”图的争论。 分述如下: 一、王维的佛禅思想研究 关于王维佛禅思想的评价,最早的当属其诗友苑咸的“当代诗匠,又精禅理”(《酬王维序》)[1]之推崇。其弟亦曰:“至于晚年,弥加进道,端坐虚室,念兹无生。” [2](P494) “无生”又作无起。谓诸法之实相无生灭,与“无生灭”或“无生无灭”同义。 佛教认为所有存在之诸法无实体,故无生灭变化可言。然而凡夫迷此无生之理,起生灭之烦恼,故流转生死;若依诸经论观无生之理,可破除生灭之烦恼。 由王维“端坐虚室,念兹无生”的实践可知其晚年深受佛禅影响。中唐诗人杨巨源《赠从弟茂卿》中对王维与佛禅亦有关涉:“扣寂由来在渊思,搜奇本自通禅智。 王维证时符水月,杜甫狂处遗天地。” [2](P)讲到禅对王维、杜甫的巨大影响。 两唐书在王维传中对王维的奉佛有明确提及,尤其是《旧唐书》本传的评价,屡为后人征引,本传曰:“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在辋口,辋水周于舍下,别涨竹洲花坞,与道友裴廸,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尝聚其田园。所为诗号《辋川集》。 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 [3]《新唐书》卷二百二曰:“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有华子冈、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沜、辛夷坞,与裴廸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两唐书中均提到王维长斋奉佛,不衣文彩,认为王维笃信佛禅,并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 此后对王维与佛禅的密切关系几成定论。 《杜诗详注提要》云:“至吟杜巻中,载徐增一诗,本出于《说唐诗》中。 所谓“佛让王维作,才怜李白狂”者。盖以维诗杂佛趣,白诗多逸气。” 虽未径直以“诗佛”称王维,但此意已十分明显。王渔洋《香祖笔记》卷二评谢肇淛《小草斋诗话》“殊多愦愦,惟所云王右丞律选、歌行、绝句种种臻妙,图绘音律独歩一时,尤精禅理,晚居辋川,穷极山水园林之乐,唐三百年诗人仅见此耳。” 当代诗匠,兼精禅理,诚如渔洋所评:“唐三百年诗人仅见此耳。” [4](P30)清人牟原相说“王摩诘诗如初祖达摩 过江说法,又如翠竹得风,天然而笑。” [5]( 913)王右丞一些上乘禅诗确实达到了自然而工,如翠竹随风而动,芙蕖倚风自笑的天然境界。 二、以禅喻诗 “以禅喻诗”虽不自严羽始,然而自沧浪以来大为流行。 在对王维禅诗的评价上,自宋以后呈现渐多趋势,尤其以明清为最,而且主要集中在以禅喻诗上。以禅喻诗细分起来,又有以禅参诗、以禅衡诗、以禅论诗。 关于对王维禅诗的评价主要是以禅参诗、以禅衡诗。分别论述如下: 明胡应麟《诗薮》:“右丞辋川诸作,却是自出机轴,名言两忘,色相俱泯。 黄叔灿《唐诗笺注》:“辋川诸诗,皆妙绝天成,不涉色相。” 以般若空观、色空相寂的佛家观来评王维辋川诗作。 同书评《鹿柴》诗:“返景照入,空山阒寂,真糜鹿场也。” 糜鹿在佛家是“真性”的象征。 “鹿苑”为佛始说法度五比丘之处,或做仙人住处。 以佛家之鹿场来比喻回光返照下的空山鹿柴。 谓《鹿柴》诗深得般若三昧,当体即空。徐增《而庵说唐诗》:“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 [2](P511)指出王维精通佛学,其诗多合禅意,句句皆合圣教或是夸张之说,整体而论可谓评价不虚。 《香祖笔记》引方回《瀛奎律髓》:“右丞终南别业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 如辋川孟城坳、华子冈、茱萸沜、辛夷坞等诗,右丞唱,裴迪和,虽各不过五言四句,穷幽入元,学者当仔细参则得之。” 王渔洋《蚕尾续文》曾说:“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 [6](P83)王摩诘五言绝句,尤其辋川诗作,深得禅家“不二法门”、“色空相即”三昧,故须仔细品赏,方得其妙。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曰: 以禅喻诗,昔人所诋。 然诗境究贵在悟,五言尤然。王维、孟浩然逸才妙语,笙磬同音。 并时刘慎虚、常建、李颀、王昌龄、丘为、綦毋潜、储光羲之徒,遥相应和,共一宗风,正始之音,于兹为盛。[5](P1545) 管世铭对以禅喻诗持赞赏态度,并对王维诗中的禅意予以高度评价。 《说诗晬语》卷下七十一曰: 王右丞诗不用禅语,时得禅理;东坡则云:“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言外有馀味耶? 不用禅语而造禅理,正是对右丞禅趣诗的高度评价。 所谓以“以禅衡诗”,是用禅家所谓大小乘、南北宗等说法来品评诗歌的高低。如王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四引《居易录》:“尝戏论唐人诗,王维佛语、孟浩然菩萨语、李白飞仙语、杜甫圣语、李贺才语。” 作者在这里以佛语等四语来衡量四位诗人,实则并无轩轾。 王渔洋曰:“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 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他如“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及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