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洞庭湖的诗句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文】 澄澈的湖水如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 无风的湖面一片平静,迷迷蒙蒙,如同一片未经打磨的铜镜。 遥遥望去,洞庭湖水倒映着君山, 就象是明亮的银盘里盛放着玲珑的青螺。 【赏析】 自古以来描写洞庭湖的诗文较多,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要再独树一帜是不容易的,然而,此诗却从“遥望”的角度,以谈雅的笔触,将月夜中的千里洞庭湖呈现于读者眼前。 前两句写湖光,用“镜末磨”的贴切比喻,写出了粼粼湖光与柔媚的月色“两相和”的迷蒙缥缈的韵味。水是澄澈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后两句写山色,诗人想象飞驰,作一更巧妙的比喻,先把浩渺的洞庭湖比作银盘,再把湖中苍翠的君山比作玲珑的青螺,喻出了洞庭君山少女般的柔美秀色,表现了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的空灵的气调和清奇的情趣。 在作者笔下,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品,水映山光,山增湖色,湖光山色又一同融入月夜,呈现出清旷而朦胧的美。 确为咏洞庭诗中别具一格的佳作。 。 2.描写洞庭湖的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扩展资料: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 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 “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 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描写洞庭湖的古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扩展资料: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 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 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关于洞庭湖的诗句有关洞庭湖的古诗句 唐宋时期洞庭湖水域向西拓展,达到方圆七八百里,而且是洞庭湖最深的时期,\'八百里 洞庭\'开始频频出现于这一时期的诗文中,如唐僧可朋的\'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宋 梅尧臣的\'风帆满目八百里,人从岳阳梦上看\',等等。 ? 洞庭湖的潋滟澄波和壮丽景色、恢宏气势,激发起诗人的无限诗情。唐代张说诗曰?quot;平 湖 一望水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孟 浩然诗曰:\'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惟余水共天\'。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 人李白和杜甫均有描绘洞庭湖的名句千古传诵。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诗曰:\'清晨登巴 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 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霜空云梦田。 …\'杜甫形容浩渺洞庭为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白居易的\'猿攀树立蹄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元稹的\' 人生除泛海,便到洞庭波。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 \'宋朝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 庭》极得后世赞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正因为湖水幽深莫 测,浩浩无涯,使人们产生了奇妙的幻觉和神奇的想象。唐人李朝威在他的《柳毅传》中, 便将洞庭湖描绘成\'白璧为柱,青玉为墙\',\'台阁相向,千门千户,奇草珍木,无所不有 \'的洞庭龙宫。 在我国所有的著名湖泊中,有关洞庭湖的名人名句最多,现摘录一些: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湖光秋月两相合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望洞庭》 刘禹锡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短信搜索 本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登岳阳楼》杜甫。 5.写洞庭湖美景的诗句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章丞相》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6.诗句 描写 洞庭湖的洞庭湖的诗句 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早发洞庭 【唐】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洞庭鱼 【唐】李商隐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孤轮徐转光不定, 游气蒙蒙隔寒镜。是时白露三秋中,湖平月上天地空。 岳阳楼头暮角绝,荡漾已过君山东。山城苍苍夜寂寂, 水月逶迤绕城白。荡桨巴童歌竹枝,连樯估客吹羌笛。 势高夜久阴力全,金气肃肃开星躔。浮云野马归四裔, 遥望星斗当中天。天鸡相呼曙霞出,敛影含光让朝日。 日出喧喧人不闲,夜来清景非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