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惜花的宋词

1.表达惜花之情的诗词有哪些

惜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眼随片片沿流去,

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

黛玉葬花图(40张)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①,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②?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③.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表达惜花之情的诗词有哪些

惜花 韩偓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盏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 黛玉葬花图(40张)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①,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未)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②?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③。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3.求以“爱月夜眠迟”和“惜花春起早”为词牌名的诗词

【爱月夜眠迟找到三首“惜花春起早找到两首,另附一首唐伯虎的绝句】

爱月夜眠迟/爱月夜眠迟慢(宋·仇远)

小市收镫,渐柝声隐隐,人语沈沈。月华如水,香街尘冷,阑干琐碎花阴。

罗帏不隔婵娟,多情伴人,孤枕最分明。见屏山翠叠,遮断行云。

因记款曲西厢,趁凌波步影,笑拾遗簪。元宵相次近也,沙河箫鼓,恰是如今。

行行舞袖歌裙。归还不管更深。黯无言,新愁旧月,空照黄昏。

爱月夜眠迟慢(宋·无名氏)

禁鼓初敲,觉六街夜悄,车马人稀。暮天澄淡,云收雾卷,亭亭皎月如圭。

冰轮碾出遥空,无私照临千里。最堪怜、有情风,送得丹桂香微。

唯愿素魄长圆,把流霞对饮,满泛觥卮。醉凭栏处、赏玩不忍,辜却好景良时。

清歌妙舞连宵,踟蹰懒入罗帏。任佳人、尽嗔我,爱月每夜眠迟。

爱月夜眠迟(近现代·汪东)

燕子归来,恰绿阴院宇,春事阑珊。玉销香减,秋千架冷,凄迷柳色如烟。

螺青点出遥峰,正思眉妩弯环。渐黄昏、有哀笳断续,追梦初还。

天半皓月徐行,恐嫦娥未肯,守定孤寒。况人间世,好景不永,杯酒争解愁颜。

空阶步影徘徊,伊人远隔关山。对清辉、想同此竟夕,倚遍雕栏。

惜花春起早慢(宋·无名氏)

向春来,睹林园,绣出满槛鲜萼。流莺海棠枝上弄舌,紫燕飞绕池阁。

三眠细柳,垂万条、罗带柔弱。为思量,昨夜去看花,犹自斑驳。

须拌尽日樽前,当媚景良辰,且恁欢谑。更阑夜深秉烛,对花酌、莫辜轻诺。

邻鸡唱晓,惊觉来、连忙梳掠。向西园、惜群葩,恐怕狂风吹落。

惜花春起早慢(近现代·周岸登)

词源云,寄闲尝作此调,云锁窗深深字歌之不协。改幽字,又不协,再改明字,乃协云。按此调宋词均不传,谱律失载,唯高丽是乐志有一首,词亦欠工雅,以调太拗涩故也。试拟此,以传其节奏

谢东皇、把娇红嫩绿,点染林壑。蔷薇牡丹,争丽竞色,渐到婪尾红药。

耽愁病酒,春事阑、春恨谁托。问湔裙拾翠侣,几曾轻误钗约。

宵阑画烛深尊,惊梦雨灵风,响动铃索。檐花坐飞似雪,透虚幕、怯听清角。

无眠到晓,生怕他、繁英吹落。向枝头,惜余春,唤酒花闲重酌。

惜花春起早 朝代:明 作者:唐寅

海棠庭院又春深,一寸光阴万两金。

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

4.爱花 惜花 的诗有那些啊 急用啊快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

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

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

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更多 / 搜索牡丹 可找到相关诗词308首 我的诛仙2小说 / 起点小说 / 5173小说 / 书吧找找 /。

5.帮我解释一首宋词.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一】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

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

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

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赏析二】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又何以知道“昨夜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白居易《惜牡丹二首》诗:“明朝风起花应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冯延巳《长相思》词:“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周邦彦《少年游》词:“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花在风雨中零落,这层意思是容易理解的。但是说“浓睡不消残酒”也是写惜花之情,恐怕就不太容易理解了。

不过只要多读些前人写的惜花诗词,也就不难体会了。杜甫《三绝句》诗:“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韦庄《又玄集》卷下录鲍征君(文姬)《惜花吟》诗:“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日看花花欲落。

不如尽此花下饮,莫待春风总吹却。”这些诗句正可用来作为“浓睡不消残酒”的注脚。

易安在其咏红梅的《玉楼春》词中所云:“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亦可视为对“浓睡”一句的自注。这句词的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漱玉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可见易安居士是善饮的。

善饮尚且酒醉而致浓睡,一夜浓睡之后酒力还未全消,这就不是一般的过量了。我们只要思索一下词人为什么要写“浓睡不消残酒”这句词,得到的回答只能是“惜花”。

就这句词的立意而言,与上引杜甫和鲍文姬的诗句都是同一机杼,并无二致。但易安的高处正在于不落窠臼,独辟蹊径。

一旦领悟了潜藏在“浓睡不消残酒”背后的这层“惜花”之意,那么对以下数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相比之下,周邦彦《少年游》:“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便显得粗俗不堪,味同嚼蜡了。“试问”的结果如何呢?——“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象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

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

海棠虽好,风雨无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