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体式指的是什么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岳飞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像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 "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2.速求一首高昂有气势的宋词满江红⑴ 【宋】岳飞 怒发冲冠,⑵ 凭栏处、 潇潇雨歇。 抬望眼,⑶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⑷ 八千里路云和月。⑸ 莫等闲、⑹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⑺ 犹未雪;⑻ 臣子恨、 何时灭?⑼ 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缺。⑽ 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⑾ 朝天阙。⑿ 【作者】 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为南宋抗金名将。二十岁应 募从军,身经百战,屡建奇功。因力主北伐、反对和议,被秦桧以“莫须有” 的罪名诬陷而死,年仅三十九岁。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有《岳 武穆集》,为后人所编。 【注释】 ⑴此调又名《念良游》、《伤春曲》。格调沉郁激昂,宜于抒发怀抱,故为苏、辛派词人所爱用。双调,九十三字,仄韵(南宋后始见于平韵体)。 ⑵怒发冲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⑶抬望眼:抬头纵目远望。 ⑷尘与土:谓功名犹如尘土,指报国壮志未能实现而言。 ⑸八千里路:作者从军以来,转战南北,征程约有八千里。“八千”与前句中的“三十”都是举其成数而言。云和月:指披星戴月,日夜兼程。 ⑹等闲:轻易,随便。 ⑺靖康:宁钦宗赵桓年号。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次年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北去,北宋灭亡。“靖康耻”指此而言。 ⑻雪:洗雪。 ⑼灭:平息,了结。 ⑽长车:战车。贺兰山:在今宁夏西,当时为西夏统治区。此处借为金人所在地。缺:指险隘的关口。 ⑾从头:重新。收拾:整顿。 ⑿天阙:宫门。朝天阙:指回京献捷。 【品评】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光照日月的传世名作。绍兴十年(1140),岳飞挥师 北伐,大破金兵于偃城。 进抵距汴京仅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后, 他对部下说: “直抵黄龙(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与诸公痛饮耳。”这是以恢复为己任的 岳飞的素志。此词即抒发他扫荡敌寇、还我河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反映 了深受分裂、隔绝之苦的南北人民的共同心愿。全词声情激越,气势磅礴。开 篇五句破空而来,通过刻划作者始而怒发冲冠、继而仰天长啸的情态,揭示了 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接着,“三十功名”二句,上 句表现了他蔑视功名,唯以报国为念的高风亮节,下句则展现了披星戴人、转 战南北的漫长征程,隐然有任重道远、不可稍懈的自励之意。“莫等头”二句 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 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 水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 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靖康耻”四句,句式短促,而音韵铿 锵。“何时灭”,用反诘句吐露其一腔民族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 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 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 结篇“待从头”二句再度慷慨明誓:等到失地收复、江山一统之后,再回京献 捷。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 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近人余嘉锡先生《四库全书提要辩 证·岳武穆遗文》考证出此词为明人所作而托名于岳飞。夏承焘先生进一步证 成其说。但持异议者也不乏其人。因此,此词的作者及背景等问题都须进一步 探讨,这里不便详及。 3.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诗余、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 词起于唐与五代,流行于宋,因此词又被称为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词是配音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称之为“长短句”。 后来词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而成为诗的别体,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 字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4.宋词的繁荣表现在哪里宋词的繁荣和成就有多方面的表现。 其一,是在全社会的普及,上至皇帝填词谱曲,下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其二是新创词调大量出现,多达千余种,且形式非常多,令、慢、近、犯、歌头、摊破、增减、偷声,无不齐备。 而随着长调慢曲的增加与普及,词的表现容量亦随之加大,为词体的解放与革新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其三是较之唐五代,词的思想内容也有了根本性突破,填写技巧也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是像苏轼、辛弃疾这样的大作家更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彻底突破了狭义的言情范围。为了与长调相适应,宋词还特别讲究技巧方法,把诗、文、论、赋中的种种手法都移植到词中。 以至出现了以诗为词、以论为词等现象。其四是流派的众多。 以作者创作而论有“柳永体”、“东坡体”、“易安体”、“稼轩体”、“白石体”等;以总体风格而论有婉约、豪放、旷达、骚雅等。 5.求诗文谜谜底蟾宫玉兔不思凡--打一诗词句 长安一片月 武陵渔父已迷途--打一诗词句 不辨仙源何处寻 频道突然中断--打一诗词句 顿失滔滔 扁舟范蠡出钱塘--打一诗词句 载施之行 初学八股已脱稿--打一诗词句 文成破体书在纸 二世矫诏自立目无李斯--打一诗词句 胡不相畏 满目风光好,悠然迷归程--打一诗词句 眼前有景道不得 徒手作国画--打一诗词句 指点江山 北--打一诗词句 在水一方 汉口--打一诗词句 在水一方 盼望--打一诗词句 明月几时有 西施游西湖--打一诗词句 在水一方 玄武居北--打一诗词句 在水一方 张顺设计胜李逵--打一诗词句 在水一方 晚会--打一诗词句 人约黄昏后 屯兵三江口--打一诗词句 在水一方 “飞将军”谓何人--打一诗词句 汉之广矣 木偶--打一诗词句 杲杲日出 冷句儿将人厮慢·蕉心格--打一诗词句 言之辱也 无一漏网--打一诗词句 毕之罗之 尤--打一诗词句 心之忧矣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打一诗词句 毕之罗之 闲走--打一诗词句 出其东门 于今为庶为清门--打一诗词句 先祖是皇 《石头记》逾期才还--打一诗词句 红楼归晚 《屠城血证》--打一诗词句 造衅开端实在宁 A--打一诗词句 本末一相返 F--打一诗词句 日出东南隅 I--打一诗词句 一桥飞架南北 L--打一诗词句 念与世间辞 阿波罗探月归来--打一诗词句 美人天上落 阿娇暗泣鹅谁知--打一诗词句 金屋无人见泪痕 哀鸿启蒙野--打一诗词句 洒向人间都是怨 嗳--打一诗词句 方留恋 矮脚虎--打一诗词句 此风不可长 艾艾--打一诗词句 共作百年人 爱你在心口难开--打一诗词句 此情不可道 爱在心中口难开--打一诗词句 默默此情谁诉 安定团结万民喜--打一诗词句 所乐在人和 安能辨我是雌雄--打一诗词句 看花犹自未分 安享六十载--打一诗词句 身经两世太平日 俺乐意奉献,怎计较报酬--打一诗词句 使我不得开心 奥运标志释义征答--打一诗词句 问何人会解连 八--打一诗词句 翻动扶摇羊角 八达岭观光--打一诗词句 望长城内外 八达岭上看祖国大好河山--打一诗词句 城头张丽华 八千里路云和月--打一诗词句 远行莫至 八十始得归--打一诗词句 未老莫还乡 八月十五日团圆--打一诗词句 平分秋色一轮满 八阵图中睡无忧--打一诗词句 高枕石头眠 6.宋词的豪放派个婉约派的区别是什么婉约派与豪放派比较 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 1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婉约派词人们牢牢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在这一点上,以周邦彦、贺铸为代表的“格律词派”更是登峰造极。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三、表现手法:“回环吞吐”与“冲口而出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婉约派在形象的描绘刻画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白描手法的运用,能够达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在抒情的委婉含蓄上亦有成功之处,能造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显得典雅工丽,然失之缠绵悱恻,无昂扬之气。 而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7.宋词的发展史,豪放派和婉约派的区别豪放派的代表诗人是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诗人是李清照 略说风格 说到风格问题,就不得不提大家都十分熟悉的一个例子: 宋朝苏轼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以气吞山河的气势,一扫词坛“绮罗香泽之态”,被尊为豪放派的代表. 宋朝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柳永写的《雨霖铃》,以缠绵悱恻的情调,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离愁别绪,被尊为婉约派的代表. 苏东坡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需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铁琵琶”与“红牙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豪放的苏词与婉约的柳词的不同特色,这特色就是风格. 因此可以说,风格就是作者、诗人在艺术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比如李白的诗与杜甫的诗,一浪漫一现实,辛弃疾的词与李清照的词,一豪放一秀丽,读起来肯定感觉不一样.我国古人早就说过:“文如其人”,十八世纪法国学者布封也说“风格即人”,这两句话的意思基本是一致的,它揭示了作者的个性特征与作品风格的密切关系.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生活环境、生活经历、精神气质、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兴趣爱好、创作才华等不同,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就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形成创作个性.这种创作个性使不同的人在处理题材、表达主题、描绘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各有特色.经过长期的创作实践,这些特点在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表现就会相对固定,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风格.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王维的幽静秀丽、李商隐的奇特晦涩……都是长期创作实践的结果,也是他们创作成熟的标志.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们,对文学风格曾有过研究和探讨.汉魏的曹丕把风格大致分为两类:“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气”就是风格特征,“清”指风格的清新俊逸,“浊”指风格的凝重沉郁.六朝的刘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探讨,他在《文心雕龙》里把作品的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等八类.晚唐的司空图又以形象化的语言把诗的风格概括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谐、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诗词爱好者不妨多读读这些作品,从理论上有所提高. 创作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风格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初学诗词的诗友开始是无法说风格的,因为这时的写作往往以摹仿、摹拟为主,作品的特点与读什么书、学谁的诗有很大关系.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多读书、杂读书,不能凭个人的喜好拘泥于某一人或某一类诗词上,更不能凭什么才气、灵气.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就如何写出好词评说:“其道有二,曰性灵流露,曰书卷酝酿.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力.学力果充,虽天分少逊,必有资深逢源之一日.书卷不负人也.中年以后,天分便不可恃.苟无学历,日见其衰退而已.江淹才尽,岂真梦中人索还囊锦耶?”老舍先生也有一段精妙的论述,推荐给大家:“我们要求写出自己的风格来.这必须多写、多读.个人的风格,正如个人的生命,是逐渐成长起来的.在经常不断的劳动中,我们才有希望创出自己的风格来.一曝十寒,必不会作到得心应手.文艺作品不是泛泛的、人云亦云的叙述,而是以作家自己的特殊风格去歌颂或批评.没有个人的独特风格,便没有文艺作品所应有光彩和力量.我们说的什么,可能别人也知道;我们怎么说,却一定是自己独有的.” 创作风格的形成有着客观和主观的各种因素.客观方面,要受到时代风尚、时代精神的影响,要受到民族传统、读者要求的影响,也要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岳飞存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其风格是突出而明显的,这与其生长在一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时代有关,一个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是很难写出那样的作品的.作品的风格还往往与结交的朋友(或称群体)有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少数人经常在一起唱和、应对,就会使作品风格逐步趋向一致.像清朝形成的一些词派,大都是某一圈内或同一地域的.以齐鲁论坛上的作品来说,一江春水、襄儿、新疆LILY等的特点就十分相近,那就是注意格律、追求华丽、着重修饰、喜爱写景,这大概与他们经常作同一题材的作品、互相观摩学习有关. 从主观方面来说,作家的性格、生活经历、知识修养等,都是形成风格的重要因素.就以我们开始所提的苏轼和柳永来说,他们基本是同一时代的词人,但由于个人的遭遇和气质不同,词的风格也有显著的区别.同时,所谓风格也不是绝对的.《东坡乐府》有词三百多首,温婉之作竟有十之六七.像《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如果让关西大汉伴以铜琵琶来唱,岂不大煞风景?柳永的《乐章集》存词三百多首,也并非都是纤巧轻靡的艳词.如《望海潮》:“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何来半点脂粉之气? 还要说明的是,作者的风格形成之后,不是永远不变的.由。 8.以下是我的唐诗宋词考试题目,请专家帮我析疑此词的第一句是“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晏几道 情景交融,于无声处显真情 押韵方式每调相同 落梅拂了一身立刻又满了,不仅见出他在花下痴立低徊已久,也烘托出如落花般纷乱的惜春之情。 冯延巳 情至而语质,较疏淡自然,平易晓畅 其作品《白石道人歌曲》共计八十四首,很多表明了谱字,着成为国际音乐界研究的热点。 《白石道人歌曲》与后来的齐白石有关。 欧阳修 以红似火焰、青如蓝染的色彩对比强烈地渲染出江南浓郁的春意 选自李清照词作《点降唇》 张先 中唐 曲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