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梁父”的问题~关于《梁甫吟》,前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大致归纳起来有两种,一种认为它是在丧葬的时候所唱的歌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东汉张衡写过一组《四愁诗》,诗的第一首说“我所思兮在泰山,欲往从之梁父(甫)艰”。张衡是说,我所思念的那个人在泰山,我要到她那里去。“从之”是跟随她。可是我要从这里到泰山去的途中被一座名叫“梁甫”的大山挡住了,而梁甫山是很危险,很不容易爬过去的。张衡这里所指的是什么?他所思念、所要寻找、怀念的是什么人?这完全是在用比喻,它表示的是要得到君主的任用。而梁甫所代表的正式那些阻碍贤臣进用的邪恶的力量。 后来唐朝诗人李白也曾经写过一首题目就叫做《梁甫吟》的诗,他开头就说“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啸”在古代与吟同称,即吟啸。。李白说的“长啸梁甫吟”,是说我大声地吟诵《梁甫吟》这首诗,在我念《梁甫吟》时我所想到的是“何时见阳春”。李白觉得自己很有才能,他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他说像我这样有才能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够遇到一个温暖的季节,就是指一个好的机遇,被明君贤主所发现、任用的机会。这些就都是“梁甫”二字所包含的意思。 2.梁父呤的内容 (要原文)诸葛亮的梁父吟原文和译文 《三国演义》里有一首以"一夜北风寒"起句的《梁父吟》,稍微熟悉一点当时诗文风格的人,立刻就能看出此诗属伪托,断不可能出自诸葛亮之手。 在郭茂倩《乐府诗集》和沈德潜编选的《古诗源》中,都记载了一首《梁父(甫)吟》,恭录如下: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按"梁父(甫)"乃地名,为泰山脚下一小丘,古人死后多有葬于梁父山者,遂赋予《梁父吟》悲凉的葬歌体特征。这一特征,即使从仅存的这首归在诸葛亮名下的《梁父吟》中也不难窥见。 但《梁父吟》到底是一首诗的名字,还是一种乐府体诗歌的名称?它到底是诸葛亮所写,还是仅仅为诸葛亮所喜爱,从"好为梁父吟"五字中是难以得出确切结论的。有人曾认为难点在"为"字上,因这个"为"字既可以解释为"撰写",又可以解释为"吟诵"。 此言不假,但为什么不同时结合"好"呢?该"好"当然是喜欢、热衷的意思,而且是那种经常性的喜欢与热衷。若《梁父吟》仅为一首诗的名称,而这首诗又是诸葛亮所写,则"好"字无从索解,诸葛亮总不见得经常乐此不疲地写同一首诗?所以结论只能二者择一:要么《梁父吟》为乐府诗名,诸葛亮为此写了一组诗歌(就像陶渊明写了一组《饮酒》,纳兰性德写了大量《浣溪沙》一样);要么《梁父吟》非出自诸葛亮手笔,诸葛亮只是喜欢吟诵它而已。 长啸《梁甫吟》2,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3。宁羞白发照渌水,逢时壮气思经纶4。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5。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6。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7。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拓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8!我欲攀龙见明主9,雷公砰訇震天鼓10,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11。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12。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13。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14。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15。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16。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17。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18。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19。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倪(山旁)屼当安之20。【全部注释】1.《梁甫吟》:亦作《梁父吟》,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有诸葛亮《梁父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未之许"。然李勉《琴说》曰:"《梁甫吟》,曾子撰"。 蔡邕《琴颂》:"梁甫悲吟,周公越裳"。梁甫:又名梁父,山名,在泰山下。 "2.长啸:吟唱。3.朝歌屠叟:指吕尚(即吕望、姜太公)。 《战国策·秦策三》:"臣(范雎)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又《秦策五》:"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 《韩诗外传》卷七:"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屠于朝歌,九十乃为天子师,则遇文王也"。又《韩诗外传》:"太公望……屠牛朝歌,赁于棘津,钓于磻溪,文王举而用之,封于齐"。 4.经纶:《易经·屯卦》:"君子以经纶"。经纶:喻治理国家。 5.三千六百钓:指吕尚在渭河边垂钓十年,共三千六百日。风期:风度和谋略。 6.大贤:指吕尚。虎变:《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 "喻大人物行为变化莫测,骤然得志,非常人所能料。7.高阳酒徒:西汉人骊食其。 《史记·骊生陆贾列传》:"骊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骊生。 骊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骊生。骊生入,则长揖不拜。 "骊生尝自称高阳酒徒。隆准:高鼻子。 隆准公: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 趋风:疾行如风前来迎接。《史记·骊生陆贾列传》载:楚、汉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骊生建议刘邦联齐孤立项羽。 他受命到齐国游说,齐王田广表示愿以所辖七十余城归汉。8.旋蓬:在空中飘旋的蓬草。 狂客:指骊食其。9.攀龙:《后汉书·光武帝纪》:耿纯对刘秀说:"天下士大夫所以跟随大王南征北战,本来是希望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就功名"。 后人因以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建立功业。10.雷公:传说中的雷神。 砰訇:形容声音宏大。11.帝旁投壶多玉女:《神异经·东荒经》载:东王公常与一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次投一千二百支,不中则天为之笑。 天笑时,流火闪耀,即为闪电。三时:早、午、晚。 倏烁:电光闪耀。晦冥:昏暗。 这两句暗指皇帝整天寻欢作乐,权奸和宦官弄权,朝廷政令无常。12.阊阖:神话中的天门。 阍者:看守天门的人。《离骚》?quot;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这两句指唐玄宗昏庸无道,宠信奸佞,使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13.杞国无事忧天倾:《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二句意谓皇帝不理解我。 3.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经司马迁确认,有十二位远古帝王曾先后封禅泰山,他们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氏、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 从秦朝开始,历代封建帝王对封禅泰山都十分热衷,非常重视。先后有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代康熙、乾隆等帝王封禅和朝拜泰山。元明以后,封禅泰山的活动渐趋冷落,封建帝王将封禅改为了祭祀。乾隆帝就是祭祀泰山的“积极分子”,曾十一次朝拜泰山,并六次登上岱顶。历代帝王通过封禅、朝拜、祭祀泰山,树立了自己的至尊地位,巩固了封建统治,泰山也逐渐被抬高到无比神圣的高度。在历代帝王封禅泰山的活动中,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始皇、汉武帝的封禅。 无怀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管子·封禅》:“昔 无怀氏 封 泰山 。” 尹知章 注:“[ 无怀氏 ]古之王者,在 伏羲 前。” 在位起讫: 公元前5241——前5209年。 生卒年: 公元前5278——前5209年。 出生地: 怀城(今河南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古城)。 立都: 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 苍芒元年(辛丑,前5240)。 女,姓风,名苍芒,号无怀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七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无怀氏执政的首任帝。 苍芒于帝泽治二十五年(癸亥,前5278)出生在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怀城。 无怀氏也是燧人氏风姓的一个支脉,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比较大的部落。其居住地主要集中在今河南焦作市的武陟县和温县一带。武陟县古称怀城,是无怀氏部落的政治活动中心。氏族联盟时代结束后,无怀氏部落解体,大多数族人以怀为姓,并建有怀国。西周时,怀国被周武王所征服,成为臣服于西周的诸侯国。春秋初年,怀国归郑国所有;战国时期归魏国所属。 苍芒初为无怀氏部落的大酋长,因其政绩突出,被伏羲女娲政权的七十一任帝渭茂看中,提拔她为执政大臣,留在帝都辅佐朝政。她在任职期间,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上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处理问题公正无私,深受各部落赞扬。帝渭茂年老时,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臣民推荐苍芒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5241年,七十一任帝渭茂去世。苍芒即位称帝。 苍芒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5240)为苍芒元年。 苍芒执政时期的事迹不详,晚年时推荐了她的外甥女节曲为帝位继承人。 苍芒在位执政虚记三十三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苍芒三十二年(壬申,前5209),享年七十岁。 苍芒死后,遗体葬在了象城西南的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苍芒。 4.求旧唐书卷百三十六 翻译(急)【译文】 齐映,是瀛洲高阳人。父亲齐圮担任太长少卿,兼检校工部郎中。齐映考中进士,参加博学宏词考试,被任命为河南府参军。滑亳节度使令狐彰征召他做掌书记,齐映不断升官,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令狐彰病重,齐映起草临终章表,于是令狐彰与他谋划后事,齐映劝说令狐彰让他上奏章请求朝廷派人代替自己,让儿子令狐建返回京城,令狐彰都听从了,于是把女儿嫁给了齐映。令狐彰死后军队作乱,齐映脱身回到东都。建中初年,卢杞担任宰相,推荐齐映,升迁他做了刑部员外郎。适逢张镒出京镇守凤翔,上奏推荐齐映担任判官。齐映口才好,经历过很多军队事务,多次凭评论上奏合乎皇帝意旨,不久调任行军司马。唐德宗在奉天,乱贼朱洮逼近凤翔。张镒懦弱拖延不通晓军事,部将李楚琳,慓悍残暴,军中士兵畏惧他,李楚琳打算趁机叛乱。先前几天,齐映与同僚齐抗察觉了他的阴谋,于是就告诉了张镒,请求张镒早做谋划。张镒没有采纳齐映的意见,却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召来李楚琳对他说:“我想让你到城外出使。”李楚琳害怕了,当夜叛乱,于是就杀死张镒响应朱洮。军中很多士兵都替齐映指路,齐映因此得以免祸。于是齐映赶赴奉天皇帝所在之处,被授予御史中丞。兴元初年,齐映跟从皇帝巡视梁州,每当经过危险的地方,齐映常常用手拉着缰绳。适逢皇帝的马突然受惊,奔跑跳跃非常猛烈,皇帝担心伤害到齐映,让齐映放下缰绳,齐映坚持拉着缰绳很久。皇帝问他原因,齐映说:“马奔跑踩踏,不过会伤到了我;如果我放了缰绳,可能会冒犯到皇上,那么即使我死一万次,又怎么能承担这个责任呢?”皇上褒奖不断。贞元二年,凭原本职位与左散骑常侍刘滋、给事中崔造共同担任平章事。当时吐蕃多次入境侵略,人心动摇,并且有人说皇帝打算离京出行躲避。齐映上奏说:“戎狄扰乱中原,是臣子的罪过。如今人心纷扰惊惧,说陛下正整理行装准备干粮,我听说国家的好运终止了。但为什么不与臣子们仔细商议一下这件事呢?”于是伏地流泪,皇帝也因此感动。齐映在东都参加进士和博学宏词考试时,张延赏担任河南尹、东都留守,优厚地时待他。等到齐映担任宰相时,张延赏罢相担任左仆射,多次谋划时事让齐映实行,并且为亲信求取官职,齐映大多不回应。张延赏恼怒,说齐映没有宰相的才能。贞元三年正月,齐映被贬为夔州刺史,又调往衡州。贞观七年,授予齐映御史中丞、桂管观察使之职,又改任洪州刺史、江西观察使。贞元十一年七月齐映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被追封为礼部尚书。 5.《梁父呤》原文1、原文: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2、赏析: (1)诗的前四句,先从位于齐城(今山东淄博)东南荡阴里(一名阴阳里)之三壮士冢写起。“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步出”与“遥望”相呼应,人未到而两眼视野先到,表明了对三坟之专注。“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这是已经来到冢前,看清了三坟相连,形状相似。这三坟相似,也象征着三位勇士之相似,皆勇力超人,皆有功于君,皆使气好胜,皆被谗不悟。接下去六句转而写坟中三人的遭遇。 (2)从诗的主题和语言看,这首古辞当是出于文人之手。在汉乐府诗作中,此诗显得朴拙了一些,但结构还是比较严谨的,诗从望荡阴里、见三坟写起,转到写坟中人被谗言遭杀害的悲惨事件,再转到揭出设此毒计之人。层层推进,语语相衔。 (3)诗中两用问答句式,都处在诗的关键处,既起醒目作用,又使文气免于平实。语言虽质朴而少文彩,但句句简洁,文雅而不艰涩,明白而不浅俗,可见是经过一番锤炼之功的。 6.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翰兮 何为怀忧心劳烦楼主中间少一句半吧? 张衡的四愁诗第一段 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翰兮 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 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劳烦 大意:我的心所挂念的地方是泰山,想要到那里去却有梁父山阻路,转身望向东方,怆然而下的眼泪沾湿了衣襟,美人赠给我刀柄镀金的宝刀,我能用什么报答呢?只有美玉(英[通瑛]琼瑶)而已。路太远没办法到达啊只能逍遥自在,干嘛要一直想着忧心的事让心灵烦躁呢。 这诗是张衡做河间王相的时候所作,因为郁郁不得志,所以“效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通。” 全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7.求孙开头的诗句太多太多,仅在唐诗宋词中各举十例:唐诗:郑澣 【和李德裕房公旧竹亭闻琴】 石室寒飙骛,孙枝雅器裁。坐来山水操,弦断吊遗埃。 李群玉 【役从叔】 可惜出群蹄,毛焦久卧泥。孙阳如不顾,骐骥向谁嘶。 李澣 【房公旧竹亭闻琴】 石室寒飙警,孙枝雅器裁。坐来山水操,弦断吊尘埃。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出临颍镇】 心诵阴符口不言,风驱千骑出辕门。孙吴去后无长策,谁敌留侯直下孙。 吕温 【晋王龙骧墓】 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 杜牧 【题横江馆】 孙家兄弟晋龙骧,驰骋功名业帝王。至竟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鱼郎。 谢勮 【游烂柯山】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看斧柯烂,孙子发已素。孰云遗迹久,举意如旦暮。 李璟 【游后湖赏莲花】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李峤 【布】 御绩创羲黄,缁冠表素王。瀑飞临碧海,火浣擅炎方。孙被登三相,刘衣阐四方。伫因舂斗粟,来晓棣华芳。 杜审言 【岁夜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 戚里生昌胤,天杯宴重臣。画楼初满月,香殿早迎春。睿作尧君宝,孙谋梁国珍。明朝元会日,万寿乐章陈。 宋词:程大昌·感皇恩 七十在前头,难言未老。只是中间有些好。鬒云虽瘦,未有一根华皓。都缘心地静,无忧恼。此际生朝,梅花献笑。似向天边得新报。孙枝秀雅,已挂恩袍春草。定从欢喜处,添年考。 程大昌·韵令 是男是女,都有官称。孙儿仕也登。时新衣著,不待经营。寒时火柜,春里花亭。星辰上履,我只唤卿卿。寿开八秩,两鬓全青。颜红步武轻。定知前面,大有年龄。芝兰玉树,更愿充庭。为询王母,桃颗几时赬。 崔敦礼·鹧鸪天 本是瑶台月里仙。笑麾鸾鹤住人间。蟠桃一熟三千岁,剩对春风日月闲。缡绶结,彩衣斑。孙枝相应傍门阑。年年同上长生酒,得见沧溟几度乾。 黄庭坚·念奴娇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遍照醽醁。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曲。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 晁补之·满庭芳 闲说秋来,乘槎心懒,梦回三岛波间。便思黄帽,同我老山颜。上界仙人官府,何似我、萧散尘寰。云无止,流泉自急,此意本来闲。寂寥,松桂圃,陪君好语,亦可望飡。况琼枝玉蕊,秀满春山。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惠洪·浪淘沙 山径晚樵远。深壑孱颜。孙山背后泊船看。手把遗编披白帔,剩却清闲。篱落竹丛寒。渔业凋残。水痕无底照秋宽。好在夕阳凝睇处,数笔秋山。 叶梦得·念奴娇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追寻如梦,满馀诗句犹杰。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 朱敦儒·水龙吟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为吴山留顾。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求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王以宁·水调歌头 岁晚橘洲上,老叶舞愁红。西山光翠,依旧影落酒杯中。人在子亭高处,下望长沙城郭,猎猎酒帘风。远水湛寒碧,独钓绿蓑翁。怀往事,追昨梦,转头空。孙郎前日,豪健颐指五都雄。起拥奇才剑客,十万银戈赤帻,歌鼓壮军容。何似裴相国,谈道老圭峰。 吕渭老·望海潮 侧寒斜雨,微灯薄雾,匆匆过了元宵。帘影护风,盆池见日,青青柳叶柔条。碧草皱裙腰。正昼长烟暖,蜂困莺娇。望处凄迷,半篙绿水浸斜桥。孙郎病酒无聊。记乌丝醉语,碧玉风标。新燕又双,兰心渐吐,嘉期趁取花朝。心事转迢迢。但梦随人远,心与山遥。误了芳音,小窗斜日对芭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