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词中的修辞特点在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是相当普遍的。 一般而言,象比喻、夸张、拟人、设问、反问、对偶等都常见,另外如互文和列锦是不太常见且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的修辞手法.“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下面结合常见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 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同上)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去鬓并帖上黄花。 并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同上)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补为义。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又在“关山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 并非象有些教参上说的“扑朔者为雄,迷离者为雌”,如那样,“扑朔迷离”这一成语将无法解释。 ⑸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其中“行”与“灿烂”互补见义。即“灿烂的日月星汉之运行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并非日月只运行而不灿烂,也并非星汉只灿烂而不运行。 为了节省文字,类似的句子就不一一分析了。 ⑹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西湖初晴雨后》) 这类互文中还有当句互文,即上半句的词语与下半句的词语互相补充才是其原意。 如: ⑼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⑽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不然,主人在岸客人在船,这样举酒饯行就可笑了。 ⑾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见义。 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⑿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 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二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的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流传深远的名篇:“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中,“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再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 上句是视觉画面:秋。 2.诗词中的直率直率有哪些表现有哪些直率和粗犷,都直接、坦率。 但粗旷必然直率,而直率不尽都粗旷。直率和朴素也有同有异。 直率而不尚文采,必然表现为朴素;朴素而不尚文采, 却不一定都直率。直率的风格跟含蓄相反,就表现的手法说,也有几种不同 的方式:一种是结合景物来抒情,像《易水歌》,先写当时景物,“风萧萧兮易水寒”。 再说到自己,“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即景抒情。 一种直接抒情,不 用景物陪衬,如《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这是对天的责问,实际上 是对秦穆公,但因不便直说,就说天。“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这是表达人 民愿以身替死的真切感情。 一种是结合叙事来抒情,像《箜篌谣》,从妻子喊 丈夫不要渡河,到丈夫不听,渡河淹死,结合这一件事来哀号。 例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 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 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 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域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此诗豪迈、直率之情,活现在人们眼前。 这首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 开头一段抒 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 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 描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 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人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 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 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 音袭袭,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 ……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 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又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曰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凡诗写哀痛、愤恨、忧愁、悦乐、爱恋都还容易,写欢喜真是难,即在长短句和古体里也不易得。 这首诗是近体,个个字受“声病”的束缚,却做 得淋漓尽致,那一种手舞足蹈的情形让人读了发怔。 凡这一类都是情感突变,一烧烧到“白热度”,便一毫不隐瞒,一毫不修饰,照那情感的原样子迸裂到字句上。 讲真,没有真得过这一类的了。梁启 超在《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中曾说:“这类文学,真是和那作者的生 命分劈不开——至少也是当他作出这几句话那一秒钟时候,语句和生命是迸 合为一。 这种生命,是要亲历其境的人自己创造。所以这一类我认为是情感文中之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