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重阳节登高喝菊花酒的诗句

1.关于重阳节登高、饮酒的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重阳登高的诗句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重九日宴江阴

唐 杜审言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九日登高

唐 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2.这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的来源也与谁有关

这“插茱萸”、“饮菊花酒”的来源也与费长房有关。

方士费长房学道求仙不成,便返回人间为民众解除疾病之苦。后招收一汝南人恒景为徒弟,继续布道施医,为民看病。

有一年的九月九日,费长房对恒景说:“九月九日这天你家有火,你赶快回家,让全家人都在手臂上扎上一只装有“茱萸”的红色布袋一同登上高山,然后再喝点菊花酒便可以消灾。”恒景连忙赶回家中,按照费长房的话,带领全家登上高山。

傍晚,当恒景回到家中时,发现家中所有的鸡、鸭、猪、狗等都已暴死。费长房告诉他:“这些家禽代你全家受祸了。”

从此自后,民间传言登高、赏菊、插茱萸和饮菊花酒可以避灾,于是便有了这些习俗。

3.找古今诗词中吟咏(或涉及)重阳、菊花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题】

独自在异乡闯荡,每到过节时就会思念自己的兄弟,知道兄弟登上高处插上茱萸作重阳节纪念时,少了一人来参加。

【注解】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忆:想念。

3、倍:加倍,更加。

4、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zhūyú: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4.重阳节的诗句 为什么要登高

百度文库    重阳节要干什么 相关资讯百度一下重阳节要干什么,你就得到!热点资讯看不完,6亿用户都在用!广告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2014-09-27 741人 2页4.5分 用APP查看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重阳节自古便有登高的习俗,从李白的“乐游原上清秋节”,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王维的“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中已可窥见重阳登高的风貌。

那重阳节为什么会有登高的传统呢?相关的故事传说还真不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重阳寓意长久 值得登高享宴重阳之所以要登高,据魏文帝《与钟繇书》说是:“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这是以重阳含有长久的意思,因此值得“享宴高会”的说法。重阳日 登高辟邪气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这也有一种说法。

因为重九是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古人为了避免接触不正之气,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气。这种税法不免牵强附会,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啸咏骋怀,活动筋骨,所以,人们于重阳登高,在时令上是最合适不过的。

桓景带领乡民登高避灾后汉时代有名的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将有灾难,如果你带了全家打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了。”桓景届时果然照师傅所说,全家上山游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见所有的鸡,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

他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禽家畜,作了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桓景避灾之说,虽为神话,然而后世之人却代代相传,并视九月九为登高避灾、饮酒聚会之期,久之乃渐渐成为我国的特殊风俗。

古人有山岳崇拜情结 登山祈福有人提出,登高其实是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

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

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

5.为什么重阳节要喝菊花酒

因为在古代,菊花酒被看作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扩展资料: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

6.关于重阳节的诗句和习俗有哪些

诗句: 1、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安登高》: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译文: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 2、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3、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译文:西风萧萧人已衰老满头白发,玉蝶愁飞明日黄花。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译文: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5、唐代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译文:九月九日眺望那故乡的山川,乡思归心飞越那隐约的风烟。 习俗: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1、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网——重阳节的习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