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赤壁是宋词么

1.提供古人描写赤壁的诗词,谢谢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2.《念奴娇,怀古赤壁》属于唐诗还是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做,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作品名称】念奴娇·赤壁怀古[1]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苏轼 【作品体裁】词 【诗词原文】 大江①东去,浪淘②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③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④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⑥公瑾当年,小乔⑦初嫁了,雄姿英发⑧。 羽扇纶巾⑨,谈笑间,⑩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⑩①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⑩②。 人生⑩③如梦,一尊⑩④还酹⑩⑤江月。

3.古诗赤壁的意思

赤壁 诗人:杜牧 朝代: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古诗赏析

【注释】

①折戟:指残破的戟(兵器)。

②销:锈蚀。

③前朝:以前的年代。

④周郎:吴国的年青将领周瑜。

⑤铜雀:即铜雀台。

⑥二乔:乔公二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译文】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草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铜台中深锁的就会是二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的是赤壁之战么

其中描写赤壁之战的只有一句“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其余的都是场景描写与作者的心理。

参考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中,有关小乔的记载极其简单。只在建安三年(198年)内,有“(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西汉置县,即潜山县梅城镇),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这里的“小桥”即“小乔”。周瑜纳小乔为建安三年即198年,而赤壁之战是在208年,所以小乔初嫁是在赤壁之战之前。

但是这首词中苏轼所在的黄州赤壁据考证很有可能并非当初赤壁之战的发生地,因而词中描写战争的句子也只是想象而已,是吊古伤怀,抒发作者的不甘沉沦,借战争描写更添豪壮之感。

相关
下一篇
球员宋词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