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大家说说著名的宋词还想问问为高考积累点东西寒假背背东西大家给著名且我喜欢的,仅供参考: 苏 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江城子、卜算子、定风波、水龙吟…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辛弃疾:永遇乐、摸鱼儿… 柳 永:雨霖铃、蝶恋花、八声甘州、浪淘沙慢、竹马子… 姜 夔:踏莎行、暗香、疏影、鹧鸪天、翠楼吟… 欧阳修:浪淘沙、诉衷情、蝶恋花… 晏 殊:破阵子、浣溪沙、踏莎行… 晏几道:临江仙、蝶恋花、鹧鸪天… 秦 观:满庭芳、踏莎行、鹊桥仙… 陆 游:卜算子… 吴文英:风入松、霜叶飞、瑞鹤仙… 岳 飞:满江红… 张 先:一丛花、菩萨蛮…。 2.诗词鉴赏怎么做啊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三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 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 (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 (2)比喻。 (3)拟人。(4)夸张。 (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 3.我想学学怎么填词,这里指的是宋词嗯,主要是掌握词的格律,古代词牌很多,对字数和韵脚限制也很严格,你首先要掌握这些基本的知识,多读多分析格律和韵脚就行,那些著名的词牌,比如念奴娇,青玉案什么的写的人很多,读得多了就能自然地了解格律和韵脚的节奏与神韵,毕竟这些词都是以前的歌曲。 至于我们想把词填好,就要了解宋代的词分为几大风格,一般来说有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由五代开始流传,你可以通读《花间词》这是婉约派的肇起,豪放派起于李煜,成于苏辛,只要多读是不难理解这两大流派的区别的。呵呵,现在写词的人很少了,想来古代汉语不再受欢迎,但是我希望你能够成功,毕竟古汉语造诣深的人,写作文章都会很好的。 4.鼓励高三同学的诗词,必须是完整的,越多越好江城子三年柳色倚窗前,春澜珊,香残乱。 落蕊流香,又早艳阳天。缘尽此时别亦难,吟一曲,尽余欢。 一曲送别已断肠,齐举杯,共饮长。曲终人散,始觉泪盈眶。 泪眼朦胧望前程,多少人,回头望。蝶恋花·唯别长亭古道冷雾殁,楚楚芳草,仍怜青山错。 难为泪盈恨几度,且赏乱红春飞过。幽噎箫韵随风和,柳色依依,青丝斜飞亸。 残香为醴对情酌,犹见一年花尽道。武陵春同窗三载亦是缘,只恨缘太浅。 纵使同桌也寡言,怨我太冷颜。柳色梳洗艳阳天,往事更眼前。 别君去兮路茫茫,忧伤泪,为君藏。鹧鸪天都道梧桐叶知秋,可怜柳色倚春愁。 相识两年无片言,只今却叫缘尽休。且赋词,送君走,广袤沧海任君游。 再见柳颜笑西风,始觉秋色已泪流。青玉案三年书香漫萦回,愁往事,堪回味?纸黄墨瘦色憔悴,同学录里,华彩缤纷,太多真情泪。 袅袅箫韵怨春愁,烟堤柳絮莺啼飞。作别一曲送君去,今昔别后,若无此曲,君会忆起谁。 蝶恋花三年秋韵惊起迟,春色沉香,潇潇暮雨止。普通话里藏真实,可惜已只是往事。 池边柳色早戚戚,只待留言,可恨晚来纸,送君别去强赋词,又是春去夏来时。忆秦娥山色幽,车行山外送君走。 送君走,两年无言,往事回首。轻言笑别上层楼,山前落日再挥手。 再挥手,无际孤鸿,驮阳戏柳。卜算子烟堤漫柳色,黄昏独自愁。 无言离别已心伤,更望山尽头。且别上层楼,再饮一壶酒。 笑劝有泪不轻弹,转身却泪流。临江仙空楼孤身唱十年,犹自捉枕陶醉。 春红凌乱花心碎,青山缚斜阳,彩云愁孤飞。箫扶残柳依依情,送别声声憔悴,追忆往昔缱绻泪。 忍画伤心别,舟行弃流水。绝句两年往事堪回首,柳絮低眉愁春风。 若得夜半游仙梦,唯恐相逢日明中。五律三年终需别,犹叹诸往事。 青春不留白,岁月空泛紫。学业愿有成,情爱终得意。 难为折柳情,又是蝉鸣时。五律俱言同学谊,甘甜如乙醇。 共寝两载秋,同窗三年春。潇潇沐清晨,迟迟绝黄昏。 都是离别人,伤心枉断魂。生查子三年同窗谊,唯一纸别文。 空挂多情泪,留言更伤春。只会劝斜阳,勿得驻黄昏。 瑶台下雾月,空楼梦断魂。折桂令两年春真个睛好,话语轻喉,别歌今朝,留言恨少。 多少往事,回望江潮,烟堤上柳紫轻挑,斜阳里落霞愁恼。君情袅袅,意兴飘飘,再惜别已是黄昏,离去后怎个无聊。 武陵春三年相识同窗谊,唯一纸别文。露愁花妖冷清晨,怎个春断魂。 笑说离别送君去,柳颜落青春。朗朗晴空疏有云,从别后,泪染尘。 浣溪沙花色离人醉离魂,月下独盏酌芳春。树影斑驳愁心飞。 夜阑闻笛犹似梦,依稀故人唤清晨。且为残曲赋孤身。 点绛唇草色天涯,流年往事亦如诗。犹忆当初,笑语同桌时。 浅赋轻词,随缘尽于此。泪痕湿,杜宇空啼,声声是别离。 5.求节日有名诗词 高三备考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 *诗词--节日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词--月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鱼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清平调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民歌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词--励志 古风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叶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 杂诗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诗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