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与诗歌学习好的传统书籍文章是可利用的方式和良好的教材,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比如谏太宗十思疏,资治通鉴,三字经,但不是所有经典诗文都适合小孩教育。有些含有嗔恨暴力,诲淫诲道,负面情绪的经典诗词就不适合。比如,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人头做酒杯 饮尽仇雠血 家庭教育方法推荐参考大安法师开示,古人说,教育,要从最基础的、最早的时候开始。 教妇初来,就是新娶进门的媳妇,你要教育她,她刚一来,你就得教她,以后她就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儿婴孩,在婴儿的时期,就要开始教育,你进行善的教育,他就养成一种善的习性、习惯,从一开始就踏上了正路,如果开始就邪了,那步步都邪。你以后等他形成了邪恶的习惯,这时候再去矫正它,那都不容易。 所以从开始的时候就得谨慎地教育。这样的家庭儿童教育,不仅是家庭的问题,它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治乱,你教育好了小孩,国家、天下就大治;你小孩没有教育好,都是匪类,都是那种恶心残暴之人,那么,天下也就大乱了。所以国家的兴衰,天下的治乱,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现在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一些知识技能的教育,道德人格的教育已经在现在的大中小学占的比例愈来愈微薄。所以这一点每个做家长的要清醒地看到,学校的教育可能更多地侧重在知识技能的教育上,有关道德人格的教育,你还不能太放弃,你在自己家庭就得承担起这样的一种教育。现在的家长就注意自己孩子的成绩:你考得怎么样啊,又考了多少分啊,怎么又低了几分呐。他天天就关心这个。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他的老师关心的。你要关心你的小孩的这种德性、人格。这是学校教育可能不大关注的问题,而这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把小孩教育好,父母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小孩的模仿性是很强的。你要教小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你作父母的就要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果你作为父母,你对老人一点都不孝,天天对老人呼来唤去,然后自己住好房子,父母却住在很差的房子里。那好了,你的儿女也看在眼里,等你老了的时候,你也住到很差的房间去。所以这个孝还不是口头上讲,你自己要做出来。现在家庭教育的糟糕,是很多父母,他自己就没有以身作则,于是他就不知道怎么教育下一代,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又有望子成龙之心,于是给小孩加了很多很多的负担。给小孩学很多班,又是钢琴班,又是英语班,又是电脑班,又是这个班那个班。现在家教都是知识技能的家教,可没有哪个家长请一个有道德的人教他道德,大概很少了。我们每个佛教徒,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当中,尽量按照印祖的开示去做,让小孩从小接触圣人的教育:《三字经》、《弟子规》,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等,让他接触,让他背诵,这样就在他的内心播下了一个圣人做人的标准、做人的种子,他就会一生受用无穷。 二、关于“教育孩子”的诗句有哪些1、宗武生日 唐代:杜甫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 译文 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事业,而人们以为这只是世间寻常的父子情。 你要熟精《文选》,以绍家学,不要效仿老菜子年老还以彩衣娱亲。病中为你的生日开筵,侧着身子斜靠在椅子上,慢慢倒酒以细饮。 2、陈万年教子 两汉:班固 撰 陈万年乃朝中重臣也,尝病,召子咸教戒于床下。语至三更,咸睡,头触屏风。 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万年乃不复言。 译文 陈万年是朝中显赫的大官,有一次陈万年病了,把儿子陈咸叫来跪在床边训话。一直说到半夜,陈咸打了瞌睡,头碰到了屏风。 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说:“我作为父亲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听我的话,这是什么道理?” 陈咸赶忙跪下叩头认错,说:“我完全明白您所说的话,主要的意思是教我要对上司要奉承拍马屁罢了!”陈万年没有再说话。 3、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代: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责子 魏晋: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译文 白发覆垂在两鬓,我身已不再结实。 身边虽有五男儿,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懒惰无人能相比。 阿宣快到十五岁,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竟然不识六与七。 通儿年龄近九岁,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姑且饮酒莫论理。 5、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5、。 三、关于家教的诗句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节选) 【唐】孟浩然 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 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孟浩然的外甥即将投笔从戎,看着外甥等人马上就要出发,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期望,教导他们胸怀大志,在战场上团结战友、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为国效力,并祝愿他早传捷报,得胜归来。 五更读书示子(节选) 【宋】陆游 吾儿虽憨素业存,颇能伴翁饱菜根。 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手苏元元。 陆游在这首诗作中,教育自己的儿子们,读书不是为了高官厚禄,而是为了解除百姓疾苦、为国为民效力。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节选)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首教子诗,是林则徐因禁烟而被革职,将要离家去新疆伊犁充军时所作。 教子惜时,勤奋读书 责子(节选) 【东晋】陶渊明 虽有五男儿,总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诗人用通俗的语言、幽默的笔调对五个儿子进行批评,严肃而又慈爱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希望他们勤奋学习,不要懒惰贪玩。 符读书城南(节选) 【唐】韩愈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 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 诗人要求弟侄在青少年时要抓紧时间读书,为终身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切不可面对宝贵的光阴,有一分一秒的蹉跎和懈怠。诗的最后两句,为后人广泛引用,成为千古名句。 教子孙读书(节选) 【宋】郑侠 是以学道者,要先安其身。 坐欲安如山,行若畏动尘。 目不妄动视,口不妄谈论。 俨然望而畏,曝慢不得亲。 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 眼见口即诵,耳识且自闻。 诗人在这首诗中,系统地讲述了一系列的读书方法:一要做到“身定”,要能耐心地坐下来;二要“神凝”,要聚精会神,不可心猿意马;三要“眼见”,一字一句老老实实看,不东张西望;四要“口诵”,边看边读加深印象;五要“耳闻”,就是要细心地听自己诵读,纠正阅读错误;六要“默省”,即要注重思考、熟记。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在此诗中不仅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更强调了将书上的知识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示冕(节选) 【明】于谦 好亲灯火研经史,勤向庭闱奉旨甘。 衔命年年巡塞北,思亲夜夜梦江南。 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这也是一首强调读书重要性的教子诗,是于谦在巡视塞北时,写给远在杭州家中的儿子于冕的,教育儿子重视读书,不要虚度年华,以免长大后悔恨终生。 示儿(节选) 【清】庄德芬 范相未遇时,帐中盈烟迹。 贵盛相门儿,贫贱无家客。 青云与泥涂,勤苦同一辙。 志学抱坚心,岂为境所易。 在这首诗中,诗人告诫儿子,历史上的贤相如范仲淹等,都是与他们少年时借光读书、帐中勤学分不开的。对于每个人而言,无论贵贱尊卑,勤苦学习都是一样需要的。 一个立志上进的人,应该抱定决心、勤攻苦读,不为客观环境所阻。 教子修身养德、正直做人 诫子益恩书(节选) 【汉】郑玄 敬慎威仪,以近有德。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诗人在此诗中要求儿子结合言行实际,端正做人,注重德操。 诫子书(节选)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在这首教子诗中要求儿子在宁静俭朴的生活中修身养性,并告诉儿子过分安逸舒适的生活会消磨人的意志,而急切躁动的性格也不利于陶冶性情。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节选) 【唐】白居易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 劝君少求利,利为焚身火。 白居易在诗中劝导年轻人“少干名”“少求利”,并把“名”“利”比作“锢身锁”“焚身火”,教育他们廉洁做人,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这不仅在当时有其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而言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送次公子之官安仁监税 【宋】杨万里 汝仕今差晚,家庭莫恨离。 学须官事了,廉忌世人知。 争进非身福,临民只母慈。 关征岂得已,垄断欲何为? 杨万里的次子将去安仁这个地方做“监税”官,为此他特意写了这首诗,诗人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教育儿子为官要做到几点:不要留念和牵挂家庭、要专心一意为国家办事,要注意学习、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要清廉奉公、不追求虚名、不谋取私利,要安守本分、不争权夺利,要爱惜民众、不能暴虐,不巧立名目征税、搜刮百姓。 望耆儿二首 【明】汤显祖 雨过杏花寒食节,秣陵春色也依然。 闲游不是儿家业,大好归来学种田。 在这首诗中,诗人郑重地告诫远在异乡为仕途而奔走的孩子,不能游手好闲虚度时光,要及早返回故乡,。 四、家庭教育的古诗文诵读流传千古十五大教子诗 诗词可以抒情,诗词可以言志。其实,诗词还可以教育子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诗词来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 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 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 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 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 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二,陶渊明《命子》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渊明《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四、李商隐《娇儿诗》 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望采纳 五、家庭教育的古诗文诵读流传千古十五大教子诗 诗词可以抒情,诗词可以言志。 其实,诗词还可以教育子女。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代的名人是如何用诗词来教育子女的。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 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一,东方朔《诫子诗》 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二,陶渊明《命子》卜云嘉日,占亦良时。 名汝曰俨,字汝求思。温恭朝夕,念兹在兹。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三,陶渊明《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四、李商隐《娇儿诗》爷昔好读书,恳若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喂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街。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望采纳。 六、家庭教育格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汉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吃一堑,长一智。 (古谚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春宵一刻值千金。 (苏轼)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杜甫)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G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陈子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宋·叶适)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 H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锅之所伏。 (《老子》) J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资治通鉴》)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见义不为,非勇也。 (论语)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L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争报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 M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罗梅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 (刘禹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N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王安石) P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 Q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