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写宋词词的种类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诗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 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 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1]。这种分法虽然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的情况还是这样的。 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 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一)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2](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详见下节)。 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3],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4]。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 《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G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球乐》咏的是??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 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 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二)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例如: 渔歌子[5]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阕[6]。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 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7]。 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8]: 踏莎行(彬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 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埔祘左为革},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 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 换得东家种树书。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 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贰?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 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 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 听金缕。 ("雁不到书成谁与?"依词律应作一句读。 ) 像《踏莎行》、《渔家傲》,前后两阕字数完全相等。其它各词,前后阕字数基本上相同。 三叠就是三阕,四叠就是四阕。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里就不举例了。 第二节 词谱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填",就是依谱填写的意思。 古人所谓词谱,乃是摆出一件样品,让大家照样去填。 下面是万树《词律》所列《菩萨蛮》的词谱原。 2.宋词的格式及写法求教宋词是有严格的声律的,所以比诗更有音乐性。 您提出的几种词牌的格律如下: 所用符号:“-”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 ①《卜算子》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②《西江月》 +|+--|(句)+-+|--(韵)+-+||--(平)+|--+|(仄) +|+--|(句)+-+|--(韵)+-+||--(平)+|--+|(仄) ③《一剪梅》 +|--+|-(韵)+|--(句)+|--(韵)+-+||--(句)+|--(句)+|--(韵) +|--+|-(韵)+|--(句)+|--(韵)+-+||--(句)+|--(句)+|--(韵) ④《渔家傲》 +-+--||(韵)+-+|--|(韵)+|+--||(韵)-+|(韵)+-+|--|(韵) +-+--||(韵)+-+|--|(韵)+|+--||(韵)-+|(韵)+-+|--|(韵) ⑤《如梦令》 +|+--|(韵)+|+--|(韵)+||--(句)+||--|(韵)-|(韵)-|(叠)+||--|(韵)。 3.宋词怎么写词牌的意义在于规定词的格式,如下是菩萨蛮的准确格式⊙○⊙●○○▲⊙○⊙●○○▲ ⊙●⊙○△ ⊙○○●△ ⊙○○●▲ ⊙●⊙○▲ ⊙●●○△ ⊙○⊙●△ (○平●仄△平韵▲仄韵)宋·辛弃疾菩萨蛮(词牌) 书江西造口壁(本词的题目)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写诗写词要有好的韵律知识和文字功底(读读《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有帮助。 了解古诗词的韵律使用-平平仄仄那种),如果您想学写好的词,首先建议您去多读大词人们写的好词,如果要试着作一作,就得按照词牌规定来作。 古人的东西用于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必非要套用他们的规格(字数须对等以应词牌),即便你用现代语言来做一首,也无妨,无韵无妨(但要通顺),无平仄无妨,只要有这份词情,再加上用心学习,将来你也会写好词的。 说不定你能开创新的词学也未可知,祝你成功。 4.宋词的具体写作方法是怎样的1、词牌的写法: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 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 2、填词方法: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此。 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三)自度曲和自过腔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有时也叫自度腔。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 常见有“自度曲”。一般说来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 自过腔和自度曲的含义是不同的。“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念奴娇的腔调稍变,即可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改动,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后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首词中区别其腔调之不同。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湘月即念奴娇, 消息即永遇乐。 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 但有些宋代词人还是把自过腔编到自制曲中,因此,有些时候仍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3、另外要注意各句的平仄声律和押韵对仗问题。 5.宋词写法有什么规律写词一般称为“填词”,因为要按词谱(每种词牌规定的格式)去写的。 .填词时要严格按照各种词牌的词谱规定的句数和各句的字数填,不能多一句或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句或少一字。所以,若要填词,请备一本《词谱》。 词谱中各句的每一个字都规定了平仄,有些位置上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但有些位置上的字则规定必须用平声或必须用仄声,要按规定来选相应平仄的字。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这就是一般意义的格律 大部分常用格律见-- !!!注意;填词必须要按格律,不然那就成写歌词了。 填词的韵律感,节奏感,是歌词完全无法比拟的。 6.写宋词的规则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 组合在一起,共四种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 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 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 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 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 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 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 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 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 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 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 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 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 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词谱常用符号:○: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以下是正文一,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流水◎○◎●○平△。 算来/一梦/浮生◎○◎●○●,醉鄕/路穏/宜频到◎●●○平△。此外/不堪行乌夜啼,别作《锦堂春》、《圣无忧》。 双调,47字,上阙两平韵,下阙两平韵。中途不换韵。 下片两个六字句,可对仗,亦可不对。另有别格上片首句为六字句,余同。 乌夜啼为小令,平韵。多为六言、七言句,句式较舒缓平稳。 适合抒发悠远绵长的情绪,不适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壮的情绪。因过片短小,可供过度的空间不大,亦不适合承载复杂或多变的内容。 二、一斛珠◎○◎▲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双调,五十七字,上下阙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传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 故此词牌的本意为咏珍珠。本词中颗、那二字古音皆为仄声字,与过、个属同一韵部。 嚼字古音亦为仄,故本词未有出律者。一斛珠为仄韵小令。 故不适合承载较复杂的内容,且不宜抒发温柔含蓄的情感。三,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帰,◎○◎●△覚来/双泪垂。◎○○●▲高楼/谁舆上,◎●◎○▲长记/秋情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子夜歌,又名《菩萨蛮》、《重叠金》、《巫山一片云》。 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交替。传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此为《菩萨蛮》词牌名之由来。菩萨蛮,两句一韵,平仄韵递转。 平韵句温柔,仄韵句着力,适合抒发较为低回、婉转、反复的情感。谋篇不宜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以层层转折,逐渐递进,一波三折,欲说还休为佳。 四、更漏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仄,●○△,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 ◎◎●,●○△,珊枕腻,锦衾寒,◎○◎●△。夜来/更漏残。 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 亦有别格,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换头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韵。平仄韵递转。 更漏,是古代在夜间表示时间的工具,引申意为夜晚。故早期词人多依其本意,描写夜间的情景。 更漏子,两句一平韵,两句一仄韵,平仄韵交替,与《菩萨蛮》同样,适合层层转折的笔法,语气多婉转,宜抒发含蓄低回的。 7.我在看宋词,但看不懂它的写作方法,哪位高手帮我就我自己的感触而言,要从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表层,即诗词格律,这是写近体诗、填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有了它才能够进行诗词创作,否则不管写得多好都会闹出笑话。我这里给你两个链接,一个是王力的《诗词格律》(/poetry/gelu/gelu00.htm),一个是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http://longyusheng.org/cipai/),你认真学习就什么都了解了。 二是中层,即匠气。比如采取什么样的手法寓情于景,选择什么样的意向,使用什么典故,怎样处理才能使句子更为优美等等。 这都需要平素里一点一滴的积累,只要努力多读多写多模仿是可以达到的。 三是里层,即才气。 这主要说的是一种天生的东西,运用于诗词创作中,它们不需要经历过多的思考,便能自然流露出来。例如李白,天下只有一个,世上再无相似之人。 要具备才气,首先要发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其次要想方设法将它表现出来,以夺人眼球。当然确实有的人比较有天赋,有的人则天生缺乏人格魅力,但我相信不论是谁,只要肯于努力去剖析自己,总会发现适合自己的路数的。 8.怎样学习宋词写作你得有一定的写作功底,而且必须喜欢古文,对古代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你得了解每个字的意思,以免写错。 宋词主要分为两类:婉约,豪放,如果你想写婉约,就一定要把其中的意境,优美表现出来。豪放就要把气势给写出来。 另外,得注意词牌,宋词的词牌分很多,就不一一说了,也要认真选一下。接下来就是内容了:宋词不想唐诗,不是很将就平仄,但是基本的句子通顺,读起来要上口还是必须的。 宋词注意的是内容,要在最精炼的语句的中把你的意思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应该就是这些,其实宋词写作和我们如今的白话文差不多,只是时代不同而产生的语言,意思不同,但是主要的还是差不多的,所以勤练笔是必须的,还有不要写完了事,要多多的修改,古人的文章都是经过修改才有如此多脍炙人口的名句的。 9.怎样学写宋词首先要有国学基础,这是最基本的,一些基本文言文单词,词语,句式,结构,语感等等,了解国学基本著作的常识,有深厚的基础你才能去写宋词,如果基础薄弱去写,那么最好也就是有形而无神,俗气没有境界。 其次你要多了解别人写的诗词,那些流传千古名家之词,多读,多体会,这些词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特殊词汇要弄明白,身临其境明白词作者的感受,掌握宋词的一些基本规律。 第三要了解什么是词,长短句,词牌,平仄要求等等,这些是你写词的框架。 第四,并不是所有符合规则的词都是好词,许多当代人的词,写的很拗口,或是无病呻吟,缺乏情感的注入,所以写词必须不能为写而写,需要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 第五写词很忌讳俗气,作者本身需要一定的境界,平静虚无的心态,才能灵感涌现,水到渠成,一个修为境界高的人才能成为诗词大师,我们普通人可以从模仿做起,不能急躁。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词,想象力很重要,好的想象力的人才会有不拘一格的创造力 这是我对诗词的个人基本认知,未必正确,希望可以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