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红军的诗句是

1.描写长征的诗句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忆秦娥 娄山关(1935.2)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念奴娇 昆仑(1935.10)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清平乐 六盘山(1935.10)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过 草 地 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长 征 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七 律 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2.关于红军的诗句有哪些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

3、飞身可夺天堑 ,健步定攀高峰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4、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5、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6、旧貌换新颜 。

7、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8、那管寒烟照柳条,歼仇灭敌怒火烧。 红军遗迹今犹在,莫忘英雄夺险桥。

9、泸定深峡战敌顽,铁索强渡红旗传。 壮士悲歌垂千古,新桥落成万世欢。

10、泸定桥横铁索寒,战士悲歌英魂烈。 征程激荡过半百,永记当年创业艰。

11、一水扼津喉,桥横铁索寒。 飞师夺险隘,更上万重山。

12、弹雨枪林马不前,一桥飞渡箭难弦。 身肩民族存亡贵,写得光辉历史篇。

13、河水南流,任澎湃波涛,难阻当年红军,奋勇前进,创造光辉纪录,完成长征,奠下胜利基础; 14、旌旗西指,看神勇大军,全扫康藏残敌,努力建设,力求民族幸福,实行团结,组织友爱家庭。 赞美红军长征的句子:1.走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发扬红军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

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伟大胜利。2.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3.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

正因如此,新世纪新阶段更需要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4.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她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积淀、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

回望历史,从中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一路走来.长征不但继承了民族精神,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也是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巨大精神动力。

5.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长征精神之所以历久弥新,就在于它不是静止的。它承接着井冈山精神,又不断形成了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更为它注入了新的时代血液,增加了新的丰富内涵。

6.历史已经走过个春秋,红军长征的脚步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岁月易老,精神永存。

长征精神将永远以它特有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鼓舞我们开拓进取,奋勇前进。7.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8.红军长征途中那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壮举,那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历史画面,仿佛就在眼前!那隆隆的炮声、震天的呐喊、成为激人奋进的咚咚战鼓!长征中那无数革命烈士,和无数动人的事件折射出来的长征精神,留给了人们工作和学习以无穷的力量,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进步中的催化剂。

9.长征精神是中国的,都不约而同地把他们的焦点对准了红军的精神,那种英勇顽强、一往无前的精神。正如索尔兹伯里所说:“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10.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3.红军长征的诗句

一、《七律·长征》 作者:近代** 1、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翻译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3、介绍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政府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二、《十六字令三首》 作者:近代** 1、原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翻译 山,高耸入云端。给快跑的马儿再加几鞭,翻越山巅未下鞍。

惊诧高又险,回头瞥一眼,离天只有三尺三!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剑锋没伤残。天像快要塌下来,全靠着山的支撑,天才得以铺展于宇宙间。

3、介绍 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对山的感情更深。

可以说,**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却时,则更是以山岭为掩护。山岭是**和红军的好朋友,**和红军喜欢山,而**则在特定历史时期里,相当畏惧红军喜欢的山。

在实行战略大转移的长征途中,红军不仅大多数时候都在高山峻岭中行军,而且也常在万山丛中冲破**的围追堵截,既历尽艰辛,又充满胜利的喜悦。**这三首小令,就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三、《忆秦娥·娄山关》 作者:近代** 1、原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2、翻译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3、介绍 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的领导地位,会后由**、**、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

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

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四、《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近代** 1、原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2、翻译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 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

六盘山上雄峰再拔, 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 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3、介绍 1935年8月,**主席粉碎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路线后,率红一方面军继续向陕北根据地挺进。

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 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了六盘山。

此词即是作者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此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五、《念奴娇·昆仑》 作者:近代** 1、原文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

4.红军长征诗句

1、《七律·长征》——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

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

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3、《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译文:长征路迢迢万里,风萧萧,雨飘飘。崔浩气比天,一千军势如潮水。

为了洗雪国家的耻辱洒热血,真理在,恨不能消融。梦见断推窗听鼓角,冷月色皎洁,流萤高。

身在首都,常看归鸿早。抽出心丝填原句,写往事,万年骄傲。

4、《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5、《清平乐·会昌》——近现代**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

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5.红军长征古诗

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岷山,红军们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山名。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6.红军长征诗句

1、《七律·长征》——近现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清平乐·六盘山》——近现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译文: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着飞到了天边。不登临目的地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里的路途。六盘山上高峰挺拔,烈烈的西风吹卷着红旗。现在革命的武装正在**的领导之下,哪一天才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3、《江城子·忆长征》——近现代李志民

长征万里路迢迢,风萧萧,雨飘飘。浩气比天,千军势如潮。

为雪国耻洒热血,真理在,恨难消。梦断推窗听鼓角,冷月皎,流萤高。

身居京华,常盼归鸿早。抽出心丝填旧句,写往事,万年骄。

译文:长征路迢迢万里,风萧萧,雨飘飘。崔浩气比天,一千军势如潮水。为了洗雪国家的耻辱洒热血,真理在,恨不能消融。梦见断推窗听鼓角,冷月色皎洁,流萤高。身在首都,常看归鸿早。抽出心丝填原句,写往事,万年骄傲。

4、《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5、《清平乐·会昌》——近现代**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走遍了青山绿水,但是人依然觉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惫,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高峻山峰,连绵不断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远望南粤,那边更为青葱。

7.关于红军长征的诗词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翰。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清平乐

【现当代】**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忆秦娥·娄山关

1935年2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

十六字令

1934年到1935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原注】。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坠,赖以拄其间。

8.七律长征生字

《七律·长征》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9.长征诗句

1935年10月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

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

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

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