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大美中华的诗句

1.中华八大美德的诗句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七个字,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

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

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

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

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

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

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

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

作为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

信,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

2.关于美丽中国的诗歌400字

我为祖国歌唱 (一) 长江流域, 黄河两岸, 南国北疆, 青臧高原,( 散文网: ) 处处莺歌燕舞, 处处国旗高扬。

啊!祖国啊, 我的母亲, 祖国啊, 我的亲娘。 值此你六十一岁华诞, 十三亿中华儿女, 为你祝福, 为你歌唱。

(二) 六十一年过去, 长夜茫茫, 忆昔日, 你艰难步履, 看今朝, 你巍然屹立。 曾记否? 帝国主义 贼心不死妄想颠覆, 苏联“大哥” 撕毁合同背信弃义。

你挺硬腰板, 出拳还击。 前进路上的障碍 一个个被你扫除。

(三) 走自己的路, 组织起来; 总结经验, 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 促进发展; 构建和谐 争优创先。 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辉煌。

(四) 摆脱贫困, 步入小康, 尖端科技, 世人敬仰, 看,太空中的五星红旗 是母亲的骄傲, 隆隆的巨鸣 是祝寿的礼炮, 频频的电波是宾朋的贺词。 天安门前, 各行各业, 面向红旗 人人举手敬礼。

(五) 啊,祖国啊! 我的母亲, 祖国啊,我的亲娘, 我为你祝不完的福, 我为你歌不尽的唱。 愿母亲日益强大, 愿同胞发愤图(字数三百多)。

3.中华八大美德的诗句

“忠孝仁义礼智信”是七个字,应该从孔子时就提出来,几千年了。

“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

“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广大。

提倡“忠”,就是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忠的本义,是指人在祭祀时要保持肃穆恭敬的态度。

后来,引申为人要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一般特指为“忠君爱国”,正如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方面,抗金名将岳飞被认为是“忠”的典范。

现在不需要“忠君”,但把忠君延伸为爱国,这是新时代的人最起码的要求。忠于职守,就是忠于你的单位、忠于你从事的工作。

提倡“孝”,就是孝敬父母,尊老敬贤。孝字上半部是“老”字的一半,下半部是“子”字全形,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融为一体,儿子继承老子,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所以,孔子把“善事父母”的人士,称之为“孝”者。

“百善孝为先”,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占有重要之地,不忠不孝之徒不能立于天地之间。最典型的当属“二十四孝”的故事。

古人非常强调孝道,并且有绝对化的思想,如“父命难违”、“父叫子亡子必亡”等,这些是不可取的。但是,孝是维系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的基本纽带,如果子孙不孝,这个家庭就将乱套,这个国家就将乱套。

所以,孔子提倡“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尤其是对待父母,关键是要真心爱敬,缺乏爱敬,不赡养父母,就跟养个猪养个狗没有什么区别了。

孝道的另一引申义,就是要尊老敬贤,一个社会只有这样,老者有所养,贤者有所尊,这个社会就文明进步。一个不孝者,他能蒙人一时,却不能蒙混一世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

提倡“仁”,就是以人为本,富有爱心。孔子说,仁就是“爱人”。

“仁”体现人的高尚情怀,是仅次于德的、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美好的情操。古代君主把推行仁政,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仁的核心,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从关怀人、爱护人、发展人的目标出发,使这个国家民族达到和谐的最佳状态,《礼记》说,“上下相亲谓之仁”,能够做到上下相亲,这个社会一定是很和谐的。仁的思想,还体现在众生平等的状态,孔子的教育观是“有教无类”,社会平等才能体现爱心,如果对待别人,不是出于一种平等的理念,那么善良将成为怜悯,它就不是对人的一种终极关怀了。

提倡“义”,就是坚持正义,保持节操。义的本义是合乎道德的行为或道理,舍生取义表明为了重信义可以牺牲生命。

古代讲义气的典型人物,当属关羽第一。说到义字,就会想到朋友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这是小义。

我们要讲的是大义,一种高于自我的善,一种超越自我的善。任何人,在关键时候不能做出危害国家、民族的事情;在敌人、困难面前,不能变节投敌。

在社会上要坚持正义,敢于与丑恶势力做斗争,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当然,作为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对待朋友要讲义气,不能出卖朋友,不能损害朋友,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素质。

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积极维护公司的利益,不能阴奉阳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做俗话说的吃里扒外的事情。 提倡“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

“礼”初始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

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说到“礼”,就是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

讲究礼仪、礼节和礼貌,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个人素质的基本体现。礼的实际运用,也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

难怪不讲“礼”的人,人们会鄙夷说他是个“动物”。 提倡“智”,就是提高素质,服务社会。

知是智的古字,先有“知”字,方有“智”。“知”的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熟悉到可以脱口而出。

因此,我们把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的人,成为智者。可见,这个“智”的要求,是“大聪明”,不许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不是“智者”。

“智”首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能力。这个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人,如果都是无才无德的人,这个社会是不会发展的,甚至会陷入民族危机。

作为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家糊口,如果没有一技之长,那么不要谈服务社会,恐怕家庭都很难稳定。现在,竞争的形势非常激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体现在个人能力上,读了大学找不到工作比比皆是。

因此,只有强化自身的能力,才能谈得上为社会为家庭做贡献。 提倡“信”,就是诚信守法,一诺千金。

信,心里有什么话就直说,古人说,言为心声,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一个说话言不由衷、言行不一的人,肯定不是重“信”的。

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

4.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句子有哪些

1、千年历史,悠悠古国,乃为我中华! 2、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3、回望原始时期,我们早已领悟了钻木取火;憧憬未来,我们也可以开辟新的天地! 4、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 5、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夏朝时代算起,已有4200年。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有“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

6、举世公认,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7、观望那闻名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受到世界人民的瞩目,也是中国人无限自豪! 8、兵马俑它是气势非凡的地下大军;它是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它也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制作技术。

9、从这让人震撼的艺术精品群体中,我们仿佛看到雄才武略的秦始皇正“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指挥着军马,统一全国!这,又是历史文化中的国粹! 10、中华文化,堪为世界之经典也! 11、中国位于东亚,是以华夏文明为主体、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汉族为主要民族的统一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中国人一般称呼自己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或中华民族。

12、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3、中国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

14、中国疆域辽阔,从夏商周时期黄河地域,逐步扩展到现今大陆法定领土内,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 15、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东亚文化圈的主体,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有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有诗词、戏曲、书法和国画等,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与中国临近国皆有春节等习惯。

5.赞美中国的诗句大全

1. 黄鹤楼人海茫茫,有谁知,情为何物?只有这:扬子江水,依旧东去。

天上天公若相问,人间愁恨无重数。对苍天,我大笑声声,振残绿。

千古恨,到今无。天有情,天亦怒。

人道是:天无绝人之路,是非之地不留人,天下自有留人处。大丈夫,可杀不可辱!死何惧?2. 玉台咏南望故乡,云海中:景色如画。

叹游子,千里万里,空劳牵挂。岁月多少忧和喜?人生几许苦与辣?向慈母,梦中再诉说,我不怕。

男子汉,大丈夫。拿得起,放得下。

纵无人和我,齐驱并驾。风里依旧敢逞雄,雨中何妨再称霸?古人云:一笑乾坤大,任叱咤。

3. 关山行旅图来去匆匆,一路上,山寒水碧。放纵着:冲天豪情,凌云壮志。

鞠躬尽瘁轻生死,多少年来如一日。流言中:虽千人万人,吾往矣。

天下人,天下事。天地间,有正气。

任热血洒遍,神州大地。待到春风吹来时,高奏凯歌唱盛世。

向天上,天公借天力,跨世纪!4. 祭黄帝陵长江黄河,奔流着,中华血脉。五千年,涛声依旧,雄风犹在。

席卷神州血与火,倾注人间情和爱。汇集成,诗词三百首,尽感慨。

论是非,言成败。通古今,晓中外。

忘却了英雄,多少无奈?天生神勇冠三军,宇宙大气横九派。居东方,引领全世界,划时代。

6.中国最美的诗句有哪些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仪晚;你笑了夭,我摆一彳去手,一条寂 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聊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削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一一张先《千秋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 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曹雪芹《枉凝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

7.有关大美中国的作文

何为中国美?且搁置这个问题一边。

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吧:随意走进一家小吃店,迎面扑来的是温差油腻气息的热浪,嘈杂,聒噪,脏乱不堪,老板娘垂下的发丝在人群中飘舞,而她全然不知,她的发髻上驻足着一只飞蝇,顾客也都是些下班的蓝领和农民工。

这是中国的小吃店,太多中国的小吃店亦如此。它没有西餐厅的浪漫优雅,没有茶座的惬意清素,但这就是中国小吃馆,你不喜欢?我也讨厌。

却也记得去年黄山的旅行。黄山的美是中国的美,似乎黄山如果被搬移到别的国家,就意境全无。你听,山岚在耳边低吟;松涛和鸣,若编钟翕如,你看,云气就像香炉青烟,似奔腾天马,扬扬而下;绿色在此成为充斥天地的色彩,那青绿,那墨绿,那嫩得欲滴入你眼眸的浅绿,层叠拓展,交错相融,汇集成洪流,穿透眼睛,于尘世之外泛滥。随行的旅客在被这样的景色震撼之后,大都分散开来,流连于山间平台上花花绿绿的摊位:拙劣的玉佩,低廉的手饰以及到处可见的黄山特产。可,于喧闹之外,我在一个不起眼的水潭边,看到了一位老者,听口音他是本地人,端坐于磐石之上,衣衫朴素,正旁若无人地朗读《论语》:“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他听众的还有一泓清泉,一涓细流,一方静谧唯美的天地。我悄悄走开,耳边抑扬顿挫的诵读也在绿色的风中隐遁而去……

再回到文首的问题上来:何为中国美?是旗袍妖娆丰姿?是白瓷温润通透?是汉字形美意美?抑或是江南雨巷里绣伞下那个女子浅浅的莞尔?都是,又都不是。中国的美是属于自然的,属于中国人自身的。自然美不用说,江川告诉我们中国的自然美必然带着磅礴深广或是清灵含蓄,是不经意间的冲击和震撼,也是不经意间把你带入沉思,带入纯净的仙境。而这江、这湖古往今来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流淌、积蓄,它那样坦然地注视着你,静若处子,不动声色。一切都是那样简单,只是山水画里几笔水墨的晕染;一切又是那般复杂,山水间已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注入情感的泉源,注入儒韵、道风、佛禅,注入内化的灵魂和飘逸灵动、虬劲有力的审韵和风姿。

中国的人也很美,这是一定的,是天生的。文首那个小吃店的情景或许不能证实,但我们必须承认,中国人对美的感受被历朝的达贵和诗家,被高高在上的权利所抢占,因此,普通百姓开始在泥淖中丧失对美的敏感,这种麻木遗传给各个时代的底层群众,于是小农经济成为人民自给自足的产业,他们只要吃饱,穿暖,只要固定、安逸的生活。他们眼里,美是何等高雅之物,美只能遥望,不可企及,于是,穷苦的折磨让他们衣衫褴褛;带泥的指甲,浑浊的双眼,纵横的皱纹成为美的对立面而存在于他们身上。美可是曾经属于他们的呀!而今,当我问工人为何不在自家门前种植花草时,他们木然。当我问农民为何不在田间开辟一座花园时,他们痴笑。苦中作乐,不拘小节已作用于太多底层群众身上,他们忘却炎黄是爱美的,忘却美是他们最基本的追求。不过,那个老者,那些因国力强盛而摆脱贫穷的中国人也正再次将美轻揽入怀,那样温柔和小心,任美的溪流滋润一度干涸的心田,他们认识到要想让整个中国变得更美,就要达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人格境界,达到纯正的中国人所曾铸造的人性:既热烈又恬静,既深刻又朴素,既温柔又高傲,既微妙又率直。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会这样:因外物的美而感动,由此塑造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纯正含蓄的心灵美,外化到气质以让他们彼此看起来更美,于是他们的创造和劳动也必将充满美感,亿亿万万个美的灵魂必将成就一个蕙质兰心的国家,一个有深刻内涵、文雅大气的国家。

无论阳春白雪,无论下里巴人,都源于中国的美。中国美不分群体,不分时空,它就像这普照大地的春阳,温和、广泛地照在每个中国人的身上、心里。中国之美是一种大美,它敢于兼收并蓄,敢于发展延伸,它永远都应该是生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它也永远不会变成专制强权的美,变成闭塞的、孤芳自赏的美,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深刻,涵养着自由烂漫的山水,哺乳着单纯可爱的人民。

8.关于中华美德诗句

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

9.描写中国汉字博大精深的诗句或名言

1 中华民族的汉字历史悠久,独树一帜!它融合了视觉艺术与图形的艺术!

2 传承艺术的民族精神,传播汉字的中国气派!

3 中国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之灵魂!

4、汉字!做为华夏大地五千年来最伟大的结晶,造就了如今强盛的中国!四四方方是你的本貌,正气凛然 刚正不阿是你的原性,外润内圆标志着你的美感,博大精深注定让你包罗万象

5、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优美的诗,你要好好地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叫中国。

6、汉字永远是美丽的!日本知名作家柳田邦男曾说:“汉字的节奏感与优雅的文体永远是美丽的!”

7、现代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说:简化字是对中国文字最大的犯罪!

8、从赞美总理的一首作协诗看民族的文化之忧。当"坟头看奥运,做鬼也幸福"、"星空顿洒总理泪,疑是茅台落九天"这样的所谓作协诗句接踵而来了,我们就不得不怀疑现在的作协还是不是曾经的那个作协?可是,都市报被-迫低头道歉,作家也被作协除名。不得不说,一个勇于打压勇敢的良心和勇敢的文字的作协,必然就是一个不耻于将尤擅乌合汉字的"拉壮丁"派作家拢于怀中,更不耻于将万千宠爱尽赐其身,使之登作协之高庙,入作协副主席的主。

9、汉字中的艺术可大着呢,有时,汉字像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照耀着你的灵感;有时,汉字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依偎在你身旁;有时,汉字又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书中跳舞。只要我们认真去探索汉字的奥秘,一定能感受到它们无穷的魅力。

10、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积淀,酝酿成了今天字正腔圆、铿锵有力的中国话,酝酿成了横平竖直、堂堂正正的中华汉字!

11、汉字之美,美在形体。

12、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13、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14、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15、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左右工整,能简能详。即便言志,又供观赏,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