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重阳节和菊花的古诗-----------重阳节----------- 1.《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重阳阻雨》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3.《重阳》元.王冕 重阳今日是,客邸忽凄怆。树叶惊风堕,稀衣袭雨凉。 黄花衔古色,丹桂发天香。珍重东屯社,携尊过草堂。 -----------菊花------------ 1.《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晚菊》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 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 3.《忆白菊》唐.陆龟蒙 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2.找古今诗词中吟咏(或涉及)重阳、菊花的诗句~~~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3.找古今诗词中吟咏(或涉及)重阳、菊花的诗句~~~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晏几道《阮郎归》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4.谁有古今诗词吟咏(或涉及)重阳,菊花的诗句菊花诗 菊花诗十二题,咏物兼赋事。 题目编排序列,凭作诗者挑选。限用七律,不限韵脚。 诗作皆署“雅号”,即:“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枕霞旧友”(湘云)、“潇湘妃子”(黛玉)、“蕉下客”(探春)。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冷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注释] 1.蓼——水蓼,花小色红,聚集成穗状。 苇——芦苇,花白。蓼红苇白时菊尚未开。 诗中以菊拟所“忆”之人,所以说“抱闷思”、“断肠”。 2.旧圃——去年的花圃。 秋无迹——即花无迹,修辞说法。 3.梦有知——谓唯有梦中能见,亦为写“忆”。 4.“念念”句——意谓秋雁北归南飞,勾起自己无限想念之情。因传说雁能带书传讯。 5.寥寥——寂寞空虚的样子。砧——与兴秋思有关,参见宝玉《咏白海棠》诗注。 迟——不尽。 6.为黄花瘦——黄花,菊花。 语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写自己孀居愁绪的《醉花阴》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用意有所不同。 7.重阳——阴历九月初九。古人以九为阳数,二“九”相重,所以叫重阳,亦称重九。 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之时,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所以说是相会之期。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注释] 1.淹留——滞留住。这句说,不必为了饮酒或身体病弱而留在家中。 2.何处秋——即何处花,修辞说法。“谁家”、“何处”都为了写“访”。 3.蜡屐——木底鞋。古人制屐上蜡。 语用《世说新语》阮禹“自吹火蜡屐”事。表示旷怡闲适。 又古代有闲阶级多着木屐游山玩水。得得,特地,唐时方言。 4.冷吟——在寒秋季节吟咏。 5.解——懂得,能够。 6.“休负”句——不要辜负我今天的乘兴游访。挂杖头,语用《世说新语》阮修“以百钱挂杖头,至店,便独醉酣畅”事。 这里取其兴致很高的意思。又重阳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和井径绝尘埃。 [注释] 1.移来——指把菊苗移来。 2.不期——未曾料想到。 3.秋色——指菊。 4.酹——洒酒于地表示祭奠。 这里只是对着菊花举杯饮酒的意思,与吟诗一样,都表示兴致高。寒香,指菊。 下一首“清冷香”意同。《花史》:“菊为冷香。” 5.泉溉泥封——用水浇灌,用土封培,是种菊的技术。 6.好和——须和。 井径——田间小路,泛指偏僻小径。这句意思是说让菊花跟它所在的小路一起都与尘世的喧闹隔绝。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注释] 1.科头——不戴帽子叫科头。这里借用来说不拘礼法的样子,与下联“傲世”关合,取意于唐代诗人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抱膝而坐)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2.傲世——菊不畏风霜,冒寒开放,有“傲霜枝”之称。 3.知音——知己朋友。 典出钟子期听伯牙弹琴能知其心意的故事。见《列子.汤问》。 4.荏苒——参见林黛玉灯谜诗注。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坐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注释] 1.供菊——将菊花插在瓶中,放在房间里供观赏。 2.喜堪俦——高兴菊花能作伴。 3.“几案”句——即 “婷婷点缀几案幽”。 婷婷,指菊枝样子好看。幽,说因菊而环境显得幽雅。 4.“隔坐”句——即一座之隔而闻到菊花的香气。三径露,指菊,修辞说法(与下句“一枝秋”相对),用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意。 “三径”原出处参见前清客《兰风蕙露》对联注。“香分三径露”,是说菊之香气从三径分得,与下句“一枝”一样,正写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辞说法,指菊花清雅。纸帐来新梦——房内新供菊枝,使睡梦也增香。 因纸帐上多画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过所画的花,所以及之。《遵生八笺》:“纸帐,用藤皮茧纸缠于木上,以索缠紧,勒作皱纹,不用糊,以线拆缝之,顶不用纸,以稀布为顶,取其透气;或画以梅花,或画以蝴蝶自是分外清致。” 6.“圃冷”句——书中黛玉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远”圃冷,菊圃冷落。斜阳,衰飒之景。 旧游,旧时的同游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说自己也与菊一样傲世,并不迷恋世上的荣华富贵。 春风桃李,喻世俗荣华。淹留,这里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5.关于重阳菊花的诗句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2 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3 黄巢《菊花》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4 郑谷《菊》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5 范曾大《重阳后菊花三首》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6 刘克庄《菊》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7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8 陈佩《瘦菊为小婢作》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6.重阳节赏菊的诗句一、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明•唐寅《菊花》二、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三、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 —— 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四、年年孤负黄花约。 —— 黄机《忆秦娥•秋萧索》五、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 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六、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 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七、芙蓉金菊斗馨香。 —— 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八、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 —— 司空图《白菊三首》九、**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开时伤聚散》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十一、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十二、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 —— 吴文英《惜黄花慢•菊》十三、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十四、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十五、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7.重阳节和菊花的诗句1.《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2.《重阳阻雨》唐.司空图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 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3.《重阳》元.王冕重阳今日是,客邸忽凄怆。 树叶惊风堕,稀衣袭雨凉。黄花衔古色,丹桂发天香。 珍重东屯社,携尊过草堂。-----------菊花------------1.《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2.《晚菊》唐.韩愈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今来不复饮,每见恒咨嗟。伫立摘满手,行行把归家。 此时无与语,弃置奈悲何。3.《忆白菊》唐.陆龟蒙稚子书传白菊开,西成相滞未容回。 月明阶下窗纱薄,多少清香透入来。 8.九九重阳与菊花相关的诗词,要全要多够经典的最近很想听关于重阳节【标题】:卜算子 【年代】:元 【作者】:马钰 【体载】:词 【内容】:-------------------- 师父重阳号。 炼就重阳宝,紫诏重阳赴玉京,方显重阳好。我为重阳到。 庵为重阳造。特为重阳守服居,符合重阳道。 【标题】:卜算子 【年代】:元 【作者】:马钰 【体载】:词 【内容】:-------------------- 我遇重阳悟。 曾得重阳趣。 炼就重阳绝尽阴,阴就重阳著。性命重阳聚。 三曜重阳铺。不到重阳不做仙,仙自重阳做。 【标题】: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陈著 【体载】:词 【内容】:-------------------- 风急雁声高,露冷蛩吟切。 枕剩衾寒不耐烦,长是伤离别。 望得眼儿穿,巴得心头热。且喜重阳节又来,**花先发。 【标题】:卜算子 【年代】:宋 【作者】:石孝友 【体载】:词 【内容】:--------------------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及至归来能几时,又踏关山道。 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 若趁重阳不到家,只怕黄花笑。 【标题】:采桑子 【年代】:宋 【作者】:朱敦儒 【体载】:词 【内容】:-------------------- 天高风劲尘寰静,佳节重阳。 叶下潇湘。碧海晴空一陈霜。 安排弦管倾芳酝,报答秋光。 昼短歌长。 红烛黄花夜未央。 【标题】:采桑子·重阳 【年代】:近代 【作者】:** 【体载】:词 【内容】:--------------------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标题】:长相思 【年代】:宋 【作者】:程垓 【体载】:词 【内容】:-------------------- 对重阳。 感重阳。身在西风天一方。 年年人断肠。景凄凉。 客凄凉。纵有黄花祗异乡。 晚云连梦长。 【标题】:朝中措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体载】:词 【内容】:-------------------- 身闲身健是生涯。 何况好年华。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酿,石鼎山茶。饱吃红莲香饭,侬家便是仙家。 【标题】:初冬杂咏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重阳已过二十日,残菊才存三四枝,对酒插花君勿笑,从来不解入时宜。 【标题】:对菊 【年代】:唐 【作者】:齐己 【体载】:七绝 【内容】:-------------------- 蝶醉风狂半折时,冷烟清露压离披。 欲倾琥珀杯浮尔, 好把茱萸朵配伊。孔雀毛衣应者是,凤凰金翠更无之。 何因栽向僧园里,门外重阳过不知。 【标题】:对菊 【年代】:唐 【作者】:齐己 【内容】:-------------------- 无艳无妖别有香,栽多不为待重阳。 莫嫌醒眼相看过,却是真心爱淡黄。 【标题】:重阳四首 【年代】:唐 【作者】:司空图 【体载】:七绝 【内容】:--------------------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标题】:重阳日有作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体载】:七律 【内容】:--------------------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 偷?桶追⒄婵靶Γ?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标题】:重阳日即事 【年代】:唐 【作者】:赵嘏 【体载】:七绝 【内容】:--------------------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标题】:重阳 【年代】:唐 【作者】:赵嘏 【体载】:七绝 【内容】:--------------------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9.菊花与重阳节的诗句九九重阳,天高气爽,亲朋好友,三五成群,身佩茱萸,携带佳酿,欣欣然联袂登山,一睹如画江山,饱览金秋美景。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我们采撷几首,感受重阳节的独特魅力。 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岁时所作。当时,诗人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内。但是他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未完全团聚。这正是此诗深厚、新颖处,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 赏菊是重阳的节目之一。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菊花,别有一番情趣。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重阳节到来时要回来赏菊。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宋*范曾大 重阳后菊花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李清照的《醉花阴·重阳》词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一首有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进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把客观环境和内在情绪交织在一起,赏菊时的孤独凄凉心情跃然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