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诗词中皤溪一词有什么来历又名璜河。 在陕西宝 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北流入渭水。 《水经注》介绍,皤溪中有泉叫兹泉。 泉水清冽,这里就是姜太公垂钓的 兹泉。东南隅有一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 所。 传说商末纣王无道乱国,姜太公不仕,在皤溪下直钩垂钓。当时人不 能理解,姜太公:“愿者上钩。” 后 文王礼聘作周国相,周因此势力大振,最后灭商。在后人用典时,皤溪 作为圣贤才德之士的隐居处,并作为君臣遇合的典故。 唐•张九龄《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岂与皤溪 老,崛起周太师。”唐•元稹《山枇 杷》“因尔幽芳喻昔贤,皤溪冷坐权门咽。” 2.和溪有关的诗词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王 维 《青 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 桃 源 行 》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 山 中 》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鸟 鸣 涧 》 月出惊山鸟,时鸣村涧中。 萁 母 潜 《春泛若耶溪》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常 建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李 白 《行 路 难》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峨眉山月歌》 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越女词》 (五首其二)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五首其五)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胜雪。 刘 尞 虚 《阙 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张 旭 《桃花溪》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清溪泛舟》 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李 邴 《 汉 宫 春 》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离。 韦 应 物 《滁洲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李 华 《春行即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直向西。 曾 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贺 鋳 《忆秦娥》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 李 清 照 《 武 陵 春 》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辛 弃 疾 《西江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鹧鸪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生查子》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鹧鸪天》 莫道人间无再少,门前溪水尚能西。 冯 取 洽 《自题交游风月楼: 一溪流水一溪月,八面疏棂八面风。 黄 庭 坚 《水调歌头》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 柳 宗 元 《溪 居》晓耕翻露草,夜傍响溪石。 苏 轼 《虞美人》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西江月》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 周 邦 彦 《西江月》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 3.含有语和溪两个字的诗词歌赋有哪些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青玉案·元夕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春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对寒蝉凄切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石壕吏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行(琵琶行里有好多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摸鱼儿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夜宿山寺 —————————————————————————————————————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清平乐·村居 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春晚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忘记出处了)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别的实在想不起来了 4.诗名里带溪字的诗词有哪些关于溪的古诗:《入若耶溪》 【原文】: 入若耶溪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作者简介】: 崔颢 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