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唐诗宋词”为题写一篇作文介绍一篇: 唐诗宋词如画来 作者:竹之雨 点击数:2533 发表于:2003-7-9 桂林山水是美的,有比桂林山水更美的,那就是唐诗宋词的韵律美,你见过吗? 以前,我喜欢诗词,我用嘴巴去读,我用耳朵去听,我用眼睛去看,我用心去体会。可我总觉得还不够,我常想,歌有谱、诗有韵、画笔三色调万千,我如何才能像看一幅画那样、去领教诗的魅力呢? 我看着一张五线谱发呆,歌有这样直观的谱,诗有吗?如果有,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平、上、去、入是古人的玩艺,且入声早已消亡。但平、仄依然魅力无限。我突发奇想,假设在普通话里,一、二、三、四声像歌的五线谱那样、是唐诗宋词的四线谱,平、仄就是音符,那么,诗的谱子绘出来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说干就干,信手抄来一首唐诗,对着银屏绘制起来。 一声:--------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 二声:平--平平------平平----平------------------------------平 三声:----------仄----------------------仄----仄-------------- 四声:--仄--------仄----仄仄------仄--------------------仄仄-- 唐诗: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多少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就是诗的四线谱吗?他隐藏着什么奥秘吗?我开始思索起来…… 假如我用曲线把这些音符一样的平平仄仄串连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我再一次拿起了鼠标,我惊奇地发现,我给诗词画了一幅心电图,我仿佛听到了诗词燥动的音率,那上下起伏的节奏是如此的紧凑、有力。 就这些吗?不!我在曲线下方填入色彩,平为绿、仄为青,依序渐变,啊!我惊奇,好优美的一幅桂林山水画,那平声就像山峰,仄声就像幽谷,山峦起伏,优美无限。 再细看那平声之间的起伏,像一片丘林,谷浅山低,仿佛有仙则名,那仄声之间的起伏,则像幽谷重峦,奇秀无比。 我再在两峰之间轻点水色,一幅青山绿水的优美图画浮现在眼前。高山、幽谷、丘林、重峦、小湖、平台… 我不禁惊叹起来!真的诗美如画! 2.5首唐诗,5首宋词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木兰花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蝶恋花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前5首是宋词 后5首是唐诗 3.中学女孩成绩为何不如男孩孩不如男孩聪明吗 有位女学生说:“我们女生经常议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女生的智力总是不如男生。 各科竞赛得奖的多数是男生,考上大学的也是男生居多,无论中国外国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是男性。真有点灰溜溜的感觉。” 女生自认为不如男生的现象比较普遍。果真女孩不如男孩吗?性别与智力有什么关系吗? 目前一般看法是,男女智力的平均水平是相当的,女性中等智力的多一些;男性智力差别较大,智力很高和智力很低的人比女性多。 男女间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有些能力上各有所长。如,在早期,女生在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上占优势,在这个时期接受能力强,自我感觉良好,学习上能应付自如。 由于开始的功课不太复杂,耐心地记背便能顺利应付老师的提问、测验、考试,并常得夸奖,极容易形成主要靠记忆、背诵的“识记、保持、再现”的学习习惯。 于是,一些女生的良好“成绩”掩盖了学习上的缺陷--缺乏理解、推理、实验、操作等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这种学习方法潜伏着一种危机。死记硬背恰恰破坏了合理、全面、平衡的智能结构。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要求的变化,原先的优势逐渐消失,无法适应那些不能光靠记忆来掌握的学科的学习,出现掉队现象。 渐渐地,原先的良好感觉被“我真笨”的感觉所替代,自信被自卑所替代。 其实,智力的高低与性别没有必然的联系,女生赶不上男生不是注定的,女生只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在学习上就会不断进步,绝不会比男孩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