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暮之恋唐诗

1.李商隐”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在什么诗里写的

不是李商隐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是什么意思?

出处: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全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

沧海:古人通称渤海为沧海。

除却:除了。

原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诗人的这个“心上人”,据说是双文,即诗人所写传奇《莺莺传》中的莺莺,诗人因双文出身寒门而抛弃她后,有八九年“不向花回顾”(《梦游春七十韵》)。又有人说紫诗是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怀·之三》)。两句诗化用典故,取譬极高。前句典出《孟子·尽心上》“观于海者难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赋序》“姜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这两句诗还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还可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经沧海难为水>; 完解

"曾经沧海难为水",对我而言则是:曾读此诗难为诗。它把人对某种生死之恋的刻骨铭心写绝了。

沧海之后,再无水了,那该怎麽办呢?人总不能在无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毙吧。

或许有两种可能。

要麽在记忆之海里继续沉浸,在往事里打捞珠贝,打捞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沧海也将自己渐渐淹没。

要麽在生存之岸上重新开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浇灌生存的荒漠,或许,当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会令他想起被沧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这样得以延续。

而记忆里波光重叠著波光,倒影重叠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复的层次和密度。

爱的体验是如此,人生的其他体验是否也是如此?

读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书,你真的不想再读那些没有灵魂的轻薄之书了。

登五岳饱览山水之胜,你内心里满是奇峰深谷,你还想再看那些被众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样子、毫无野性和灵气的商业之山吗?……

爱情、读书、揽胜、交往……都会有近似的体验。

沧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涩;沧海,几乎就是无限",就是生命与情感的极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过沧海,更没有到达沧海深处。

顶多只是远远地想像过沧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边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滩上拾几枚贝壳。

没有真正经历过沧海,所以,对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浅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浊水也是水。

曾经沧海,再也见不到水,是圣者的苦爱。

未经沧海,到处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气。

"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又觉得,曾经到过沧海深处,记忆里灌满海水的人,当他上岸,当他回过头来,会不会看见那一汪不显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许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让他领略到另一种仁慈,另一种福气?使他陷於绝境的人生获得拯救?

何况,"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纯洁美丽的,而且有著神话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麽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话的云,美丽的云,她们缭绕著孤独的山峰,填补并装饰了天空的巨大空虚,而且,借助风和气流的酝酿,她们会降下雨,降下雪--

雨和雪会化做天下的好水。

正是:

曾经沧海仍有水,

除却巫山也是云。

2.杜甫的诗带诗意

《杜甫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 杜甫的诗带诗意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1 天 19 小时 | 提问者:xre小鱼儿 推荐答案 《杜甫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杜甫 这首唐诗从诞生以来,便被历朝历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为各个朝代教育学童学习唐诗的教材之一。

至今在中国小学课本里仍是如此。 很多文人、诗人、社会学者、历史学者都对杜甫的这首浅显易懂的《绝句》进行过分析研究,并做出过很精辟的注解。

出于对它的情有独衷,我从少时第一次背诵它时,便被其中的精美绝伦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谨对这首唐诗做添足赏析,玩味之意尽在不言中。

我们先从整体上纵观全诗,是由两句相映成趣的宽对(对联的一种形式)组成。全诗二十八个字所包涵的内容远远超出这二十八个含义。

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欣赏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的起始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所表达的十分简单明了。

诗人描绘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优美的图画: 这是一幅早春图,在窗前刚刚抽丝发芽的柳树上,有两只黄鹂鸟在欢快的相应和般地鸣唱。在诗中首句的第一个字,诗人便用“两”这个数字和“个”量字来表示了一个头颈微动,目光微挑的动作。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

“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

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一只小鸟在下,另一只小鸟在上,都是侧抓住飘动的柳丝在嬉戏。

为什么说小鸟是侧抓着柳丝呢?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 柳树在春天里是最先发芽的北方树种,其发芽时,先是树条里返青,这时叫抽丝,然后很嫩的芽叶吐出尖尖的嫩绿色。

此时的柳树是其最美的状态,文人画匠多把此刻的柳树寓意为情窦初开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树,丈余外都犹如一层绿雾漫卷在树冠上,由于细柳条的浅棕色里泛出一丝青绿色,柳条开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状态,变得柔软起来。

此刻的柳丝多入诗画,曹雪芹在《红楼梦》黛玉葬花一回里这样描绘:“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更如葛紫巾 南乡子的唱和诗“长亭无风柳丝斜,杏花疏影笛声哑。”“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

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晏殊词)“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温庭筠)。

而杜甫的“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更是给读者描述了柳丝轻柔、无风尚且柳丝斜的状态。诗人准确地把握了春天柳丝的状态,而这时两个黄鹂鸟正是用爪抓住来回飘动的柳丝,在春意盎然的微风里,啾啾鸣叫,诗人也许正是被这样的闹春鸣叫声吸引到窗前。

上阕的末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对应的。诗人正是被黄鹂鸟的鸣叫声吸引到窗前,当他的目光从柳丝下的一只黄鹂鸟转移,被上面那只黄鹂鸟的鸣叫声挑起目光时,从树梢上,看到了远方的青天。

如果说诗人用一种欢快的笔调写出了黄鹂鸟跳跃鸣叫的动感画面,那么此句中“一行”便给读者一种目光直线上升的感觉。白鹭鸟相对于黄鹂鸟来说,一个是体形庞大的候鸟,一个是体形弱小的雀鸟。

这是一种寓意对比,我在下文中会说明。成群结队的白鹭鸟,在春暖花开季节从南方越冬而北归。

那一种思乡归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诗人精准地用一个“上”字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白鹭鸟的一行,与黄鹂鸟一上一下的分离成两个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人也借着两种鸟的状态,把目光从眼前的一棵柳树,投向了一望无际的青天。 古诗中描写天色的有很多,而诗人用“青”字来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现实主义诗人,描写早春天空的这种定义,也影响到了这个时期和中国一衣带水的东瀛。

著名日本演歌《北国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桦,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汉字便是“青空”两个字。 这里,“青”所涵盖了这样两层意思。

一是,青,颜色,蓝、绿的兼色。既没有蓝色的沉闷,也没有绿色的宁静,它是一种很透亮的感觉,在西方油画色彩学里,有一种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红、翠绿、蓝三种原色光,同原色光双双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黄、青、紫红三种间色光。

在色相图标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于,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时,无法完全掩盖其它“正”色。 二是,青,状态,初生萌发、干净淳朴。

这层意思对于暮冬已过,春色将至的早春焕发出来的生机,犹为重要。诗人正是抓住了这种感觉,用一个“青”抒发了自己暮年壮心不已的情节。

诗人用“色”的感觉在这里犹显考究。 纵观上阕这两句,两个数字“两”、“一”,两个量词“个”、“行”,两种鸟类“。

3.网名冰心之恋的最好搭配是什么名字

1、倾城之恋

呃冰心是谢婉莹的笔名,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谢婉莹是一代大家,所以恰好张爱玲有一本很出名的短篇小说《倾城之恋》跟“冰心之恋”对应的上。倾城之恋也改编过电影,周润发演滴。

这应该是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明了的选择了。不过呢,我不知道你是男的还是女的,所以多给几个选择哟。

2、青丝之舞

舞起源求爱,与爱情总是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邀月独舞的心情,已不是用境界二字可以形容的了。

青丝成雪,与冰心对应。

“青丝”出自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玉尘之舞

玉尘有很多意思,代表玉屑,代表花瓣,更代表了雪。

《群音类选·断发记·淑英走雪》中写道:“我只见洒玉尘,滚银沙,满空鸾鹤,顷刻里青山已老。”

宋代陆游的《雪后寻梅偶得绝句》之二中也写过:“定知谪堕不容久,万斛玉尘来聘归。”

最出名的是唐代白居易《酬皇甫十早春对雪见赠》诗:“漠漠复雰雰,东风散玉尘。”

恋爱冰心- -那就对“恋眷沙月”吧。

“沙月”是一个传说。万古风流的李太白仗剑凭栏,任长发在风中飞散:“寄形宿沙月,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于是秀雅的“沙月”自李白的笔下诞生,飘然出世,悠悠穿梭了上千年。

沙月大多出现在江南的水边,含荷芳韵竹风,静静婵媛相顾相跟,缠绵恋眷。水上水边汀州礁渚白沙莹莹,映衬出无数皓皎的明月,在指缝间在裙裾下在发际那枚冰蓝的水蝶发夹里,巧兮倩兮。那便是唐人心里诗里的的“沙月”了。在唐诗青青郁郁的谷壑深处,总有有一片湖湾,芰荷点点涟漪粼粼,水雾氤氲云烟氤氲,到得傍晚,便盈盈飞出一掬宁谧的沙月,宛若幽幽百合,在上下千百年的沉浮中闪烁着寂寂迷离的微光。

呃,下班时间已过,晚饭时间了。祝你有一份美满的感情。再见> <

4.有关枫叶的唐诗宋词能告诉我一些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唐寅《我爱秋香》

玉山岭上作 皇甫曾

秋花偏似雪,枫叶不禁霜。

过蛮洞 宋之问

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

送王昌龄之岭南 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江上枫 成彦雄

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力。

山中望篱东枫树有怀成都 陆游

五门西角红楼下,一树丹枫马上看。

初冬 陆游

枫叶欲残看愈好,梅花未动意先香。

暮秋书事 陆游

枫叶欲丹先惨澹,菊丛半倒不支持。

文征明山水 乾隆

祛暑松荫老,点秋枫叶新。

5.表达诗人对月亮的喜爱之情古诗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宁》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6.时光印痕 唐诗宋词中的节气之美怎么样

北方冬日的清晨总是稍显落寞的。

寒气如迷烟般将人周身缠绕,微薄的日光,像是要诉尽这世间的喧嚣与世故人情。焚一炉香,看青烟似画,勾勒着心中烦扰,奉一盏茶,在苦涩之中,到像是尝遍了所有未知的甘甜。

不痴妄,不爱憎,不虚求,一切都是冥冥之中。 可这样的清晨又还像是稍逊些味道的,定是要配以一些柔情和美意,才能将心中之动容和想往完美倾诉的。

而善书的《时光印痕》,恰好便是这晨光里独特的一味,将空洞的美好扎实地填满,赋以诗意和真情。你若说它是一杯新茶,风淡云轻之外,却又多出一份情绪的躁动,你若说它是陈坛美酒,醇香之中,却又有难得的清凉摇曳生姿地在你的面前舞动。

它到更像是一盏桂花酿,绵甜甘美,守着古时留下的生生世世,诉出今日的风花雪月,令人微醺,让爱意陶醉。而这风花雪月,又不是俗世中的风花雪月,极富深情,却不矫揉造作,以独特的魅力摄人心魄,携你前往历史的轮回和时光不易察觉的淡淡印痕之中。

春闺梦里,独待斯人,夏愁怅惘,爱恨无忧,只盼秋日早生霜,与你共白头,待到落雪对长街,相思冢里不说愁。哪一桩,哪一件,不是惊艳了繁华,又慰藉了后世。

全书共分为春夏秋冬四篇,又为每一节气赋予诗篇。冬日已入,但盼春天,便是由这春日篇开始读起,一气呵成,意犹未尽。

这书令我痴迷之处,在于作者沈善书将那许多老生常谈、脍炙人口的诗词赋予了新的灵魂与画面,让那些遥不可及变得越发鲜活,有血肉。比如那一首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善书在这一篇章里这样写到:“我们心中要有莲花道场、有禅、有清净心,以水不断渗透的状态滋润心中的淡泊无尘。

若心中少了这些,纵然周遭都是清风明月,花好月圆,也只是庸俗无用的衬托。”再比如夏日大暑篇中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文中这样述之:“前世,我应是杖头挂酒的天涯旅客,爱山水深处的寂静乡村、古刹名寺,恋岁时节气中的花好月圆,奢望过一段采菊东篱的清净悠然岁月。

只是很可惜,光阴总是这样不温不凉地寂静流逝。美好的,太过短暂。”

此类文句,不胜枚举。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花花世界里,能够寻到一份纯粹其实是不易的,它是难得的,也是该被珍惜的,浮夸已侵世,而唯有这方宁静与真诚才能抚慰心灵。

再谈及作者沈善书,与善书相识源于自己主编的杂志。在众多良莠不齐的文稿中,善书的文字像是暮雪中的一朵红莲跃然纸上,开得冶艳,却又悠然。

文字功底之深厚,文笔之细腻清丽,确是许多行文者都难以抵达的。当时便对文字的主人抱以深厚的兴趣,好奇到底是怎样极富才情的人才可以写出此番文字。

后来慢慢相熟,成了好友,善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他是个富有生活热情的人。这是同很多舞文弄墨之人的不同之处,当然,行文之人,内心多有自己的一方天空,藏下敏感和细致,也许善书也是,但在同友人相处时,他是一缕初夏的阳光,富有能量,却不会令人灼伤。

这样的人,心中定是独有一份自持与淡然的。所谓相由心生,文亦由心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善书的文字可以行至这般了。

说罢了心中之喜悦之情,再说些遗憾之处吧。图书在运送过程中出了些许意外,书角出现了一定的残损。

若是完美之中定要有些不完美,那便让这外在之物来承担吧。此时香已焚尽,茶已无香,清晨逝去,这时光,又印下了新的痕迹,似是故人从遥远处,缓缓而来。

未能逝去的,是这阅读的喜悦与句读之美。 碧于青 2013/12/07。

7.形容俩人关好,但不能在一起古诗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笭发蒂菏郦孤垫酞叮喀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七律·心之恋

紫绶金章绪如潮

东去春来岁岁高

梦念伊人肝肠断

恋花怀玉迎料峭

学海无渊苦寻觅

芬芳艳丽他乡娇

纵使天涯各万里

月共一轮寄情瑶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尽镜里花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