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锋”字的古诗或者成语带“锋”字的成语: 不露锋芒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不露锋铓 比喻才干不外露。宋·沉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藏锋敛锷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野叟曝言》一三回:“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不是要埋冤他,正深爱着他,要他藏锋敛锷,以成大器。” 藏锋敛锐 〖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藏锋敛颖 〖解释〗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 冲锋陷锐 犹言冲锋陷阵。 冲锋陷阵 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初露锋芒 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初试锋芒 见“初露锋芒”。 摧锋陷坚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 摧锋陷阵 摧毁敌军的阵地并深入 蹈锋饮血 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登锋履刃 〖解释〗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登锋陷阵 〖解释〗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砥锋挺锷 磨刀拔剑。谓以武力反抗。 锋不可当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锋镝余生 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锋发韵流 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锋芒逼人 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锋利。比喻言词锋利,使人感到有压力。 锋芒毕露 锋:刀锋;芒: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露:暴露。形容人锐气才华全都显露出来。也比喻人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 锋芒不露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锋芒所向 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锋铓毕露 见“锋芒毕露”。 及锋而试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急先锋 〖解释〗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开路先锋 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权变锋出 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辩捷锐利。 舌锋如火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小试锋芒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攒锋聚镝 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争锋吃醋 见“争风吃醋”。 椎锋陷陈 犹冲锋陷阵。 椎锋陷阵 〖解释〗犹冲锋陷阵。 旭日初升 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比喻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景象。 旭日东升 旭日:初升的太阳。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也比喻艰苦的岁月已过去,美好的日子刚刚来到。 带“锋”字的古诗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含“峰”字的唐诗宋词1. 上香炉峰(例句:倚石攀萝歇病身)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2. 从军行(例句:朔方峰火照甘泉) 朝代:隋 作者:卢思道 3. 酬王十八见寄(例句:秋思太白峰头雪)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4. 春日题乾元寺上方最高峰亭(例句:危亭绝顶四无邻)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5. 登香炉峰顶(例句:迢迢香炉峰)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6. 和钱华州题少华清光绝句(例句:高情雅韵三峰守)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7. 和钱员外青龙寺上方望旧山(例句:旧峰松雪旧溪云)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8.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例句:曾于太白峰前住)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9. 宿诚禅师山房题赠(例句:不出孤峰上)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0. 宿紫阁山北村(例句:晨游紫阁峰)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1. 题清头陀(例句:头陀独宿寺西峰)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2. 天坛峰下赠杜录事(例句:年颜气力渐衰残)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3. 仙娥峰下作(例句:我为东南行)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4.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例句:紫阁峰西清渭东)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5.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例句:五架三间新草堂)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6.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例句:香炉峰北面)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7. 携诸山客同上香炉峰遇雨而还沾濡狼……(例句:萧洒登山去)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8. 游云居寺赠穆三十六地主(例句:乱峰深处云居路)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19. 早春题少室东岩(例句:三十六峰晴)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20. 自思益寺次楞伽寺作(例句:朝从思益峰游后)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21. 朝拜元陵(例句:宫前石马对中峰) 朝代:唐 作者:包佶 22. 东高峰(例句:东亭最高峙) 朝代:唐 作者:鲍溶 23. 秋夜怀紫阁峰僧(例句:满山雨色应难见) 朝代:唐 作者:鲍溶 24. 巫山怀古(例句:十二峰峦斗翠微) 朝代:唐 作者:鲍溶 25. 送僧入蜀过夏(例句:师言结夏入巴峰) 朝代:唐 作者:曹松 26. 望九华寄池阳太守(例句:造华峰峰异) 朝代:唐 作者:曹松 27.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例句:昆仑凝想最高峰) 朝代:唐 作者:曹唐 28. 缑山西峰草堂作(例句:结庐对中岳) 朝代:唐 作者:岑参 29.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例句:百尺红亭对万峰)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0. 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例句:青衣谁开凿)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1. 题华严寺瑰公禅房(例句:寺南几十峰)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2. 题苜蓿峰寄家人(例句:苜蓿峰边逢立春)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3.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例句:结宇题三藏)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4. 寻少室张山人,闻与偃师周明府同入都(例句:中峰炼金客)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5.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例句:敛迹归山田) 朝代:唐 作者:岑参 36. 第三峰(例句:西山第三顶) 朝代:唐 作者:常建 37. 梦太白西峰(例句:梦寐升九崖) 朝代:唐 作者:常建 38. 送韩将军之雁门(例句:荒塞峰烟百道驰) 朝代:唐 作者:陈去疾 39. 哭宝月三藏大禅师(例句:五峰习圣罢) 朝代:唐 作者:陈陶 40. 巫山高(例句:玉峰青云十二枝) 朝代:唐 作者:陈陶 41. 泛茅山东溪(例句:清晨登仙峰) 朝代:唐 作者:储光羲 42. 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例句:庆门叠华组) 朝代:唐 作者:储光羲 43. 重寄虬上人(例句:一作云峰别) 朝代:唐 作者:储光羲 44. 圣果寺(例句:路自中峰上) 朝代:唐 作者:处默 45. 雪窦禅师(例句:雪窦峰前一派悬) 朝代:唐 作者:崔道融 46. 武康郭外望许纬先生山居(例句:湖上千峰带落晖) 朝代:唐 作者:崔峒 47.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例句:伫立增远意) 朝代:唐 作者:崔何 48.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例句:绝景西溪寺) 朝代:唐 作者:崔何 49. 山鸡舞石镜(例句:庐峰开石镜) 朝代:唐 作者:崔护 50. 题睦州郡中千峰榭(例句:岂知平地似天台) 朝代:唐 作者:方干。 3.带喜字或锋字的诗句或词语报喜不报忧 哀喜交并 哀矜勿喜 转忧为喜 转愁为喜 喜怒不形于色 人逢喜事精神爽 宜喜宜嗔 宜嗔宜喜 一悲一喜 厌故喜新 喜溢眉梢 喜行于色 喜新厌故 喜上眉梢 喜见于色 闻过则喜 双喜临门 桑中之喜 梦熊之喜 惊喜交加 大喜若狂 转嗔为喜 转悲为喜 沾沾自喜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欣喜若狂 喜新厌旧 喜笑颜开 喜逐颜开 喜跃抃舞 喜怒无常 喜从天降 喜出望外 喜形于色 喜气洋洋 喜怒哀乐 喜眉笑眼 喜不自胜 喜闻乐见 乔迁之喜 弄瓦之喜 弄璋之喜 惊喜欲狂 惊喜若狂 皆大欢喜 见猎心喜 回嗔作喜 好大喜功 红白喜事 欢天喜地 大喜过望 悲喜交集 惊喜交集 欢喜冤家 欢喜若狂 椎锋陷阵 急先锋 登锋陷阵 登锋履刃 藏锋敛颖 藏锋敛锐 椎锋陷陈 争锋吃醋 攒锋聚镝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权变锋出 锋芒不露 锋铓毕露 锋镝余生 砥锋挺锷 蹈锋饮血 初试锋芒 冲锋陷锐 冲锋陷坚 藏锋敛锷 不露锋铓 针锋相对 小试锋芒 舌锋如火 开路先锋 及锋而试 锋芒所向 锋芒逼人 锋发韵流 锋不可当 初露锋芒 冲锋陷阵 锋芒毕露 摧锋陷阵 摧锋陷坚 不露锋芒 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3、露润芳心迥绝尘,猩袍喜爱百花臣.东风吹响清风调,西部迎开富贵春.4、碧水出秦山,明月高南浦.看有悬空绝壁松,何惧风和雨.但觉岁寒来,却是枝能舞.若挺襟怀迎雪霜,喜在冰天处.5、墨竹半含锋,风吹细细香.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第一个字是:“锋”的古诗锋锐森然胜气多。 锋铓妙夺金鸡距。 锋铓管束本宣毫。 锋镝纵横不敢看。 锋芒利如欧冶剑。 锋铦还学历山耕。 锋刃奔涛色。 锋先衣染血。 锋剑剿遗孽。 锋铓断犀兕。 锋芒久无敌。 锋镝供锄犁。 锋毫锐若锥。 锋铓看解牛。 锋交勋乃茂。 锋芒岂易干。 锋镝销战场。 锋摇翰墨场。 锋棱瘦骨成。 5.诗名里带锋字的诗词有哪些1、《青玉案·千锋百嶂宜州路》 宋·黄大临 千锋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弟兄华发,远山修。 2、《郑锋宅神诗》 唐·滕传胤 浦口潮来初渺漫,莲舟摇飏采花难。春心不惬空归去,会待潮回更折看。 3、《永遇乐·智剑刚锋》 元·王吉昌 智剑刚锋,百魔剿退,胆惊心颤。猛虎生擒,蛟龙活捉,撒起威神变。雷。 4、《方时敏作寄茶诗允迪赵承之争论锋起有以诗棋取决之意二者仆皆不能姑次韵》 宋·曾几 丛林一转语,矛盾生诸方。不知维摩诘,众论付括囊。君家富月团,入眼。 5、《登崇阳县北锋亭》 宋·张咏 高榭临公宅,凭轩万木秋。乱云横岛屿,鸣雁下汀州。到此欲长醉,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