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蒹葭》蒹 葭⑴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⑶。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⑷。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⑸。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⑼。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si)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i)⒀。 【 注 释 】 ⑴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⑵蒹葭(jianjia):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⑶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⑷溯(su)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⑸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⑹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日希)(xi):干。 ⑺湄(me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⑻跻(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⑼坻(chi):水中小洲或高地。 ⑽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⑾(si)水边。 ⑿右:迂回曲折。 ⒀(zhi):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2.古诗:杜甫《蒹葭》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亦恐岁蹉跎.《蒹葭》年代:唐 作者: 杜甫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蒹葭,伤贤人之失志者.暂时花发,叶已沉波,申上秋风摧折.春苗、夜露,朔其前.江湖摇落,要其后也.北方风气早寒,故蒹葭望秋先零.南方地气多暖,故在江湖者后落.秋风摧折如彼,而远托江湖者,亦复蹉跎于岁晚乎.末二句,隐然有自伤意.【顾注】此咏秋日蒹葭,而兼及四时.苗早言春,露多言夏,后落义涉冬矣.) 全诗写一种植物蒹葭(芦苇的一种),前两句写在秋风中枝干折断、叶枯花败的衰败景象(北方),后两句联想到蒹葭在春天的柔弱、夏天的夜露、秋后在江面湖面上枯萎衰落(南方),感叹岁月无情流逝.写了蒹葭生命的脆弱和衰败景象,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不得志,感叹生命已经老朽,悲凉之情油然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