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札什么意思札 #zhá 【释义】①古代写字用的小而薄的木片。②书信:信札|笔札|手札。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札 <;名> (形声。从木,札声。本义:古代用来写字的小木片) 同本义 札,牒也。――《说文》 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汉书·循吏传》 卿有札书。――《汉书·郊祀志上》 上令尚书给笔札。――《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郡国诸户口黄籍,籍皆用一尺二寸札,已在官役者载名。――《太平御览》 古代公文的泛称 );札书(牒,公文); 札zhá ⒈信件:信~。书~。来~收阅。 ⒉〈古〉写字用的木片。 ⒊札子,〈古〉一种公文:奏~。论事~子。 札zhā 1.扎;刺。 2.驻扎。 3.站立。 4.见"札客"。 5.见"札地"。 2.怎样写诗你是问诗歌还是诗词?若诗歌的话,我无法回答你;若诗词的话,我之前写了一篇学诗课程,可贴上来给你参考. 说明: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学前要则: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第一阶段 精读类: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注: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目的: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唐诗选》、《宋词选》 ●注:繁体版.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应用类: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读类: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练习: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第二阶段 精读类: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朗诵类: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 3.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意思是我旅居并州已经十年风霜,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不知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水,回头望去反觉并州是故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出自《渡桑干》,是唐代诗人刘皂(一说贾岛)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后长期客居并州,又北渡桑干河时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未用任何渲染之笔着意描写,而是以倾诉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原文如下: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译文如下: 我旅居并州已经十年风霜,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 不知为何再次渡过桑干水,回头望去反觉并州是故乡! 词句注释如下: ⑴桑干(gān):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西北部管涔山,向东北流入河北官厅水库。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原写作“桑乾”,因汉字简化而写作“桑干”。 ⑵舍(shè):用作动词,居住。并(bīng)州:古州名。相传禹治洪水,划分域内为九州。据《周礼》、《汉书·地理志上》记载, 并州 为九州之一。其地约当今河北保定和山西太原、大同一带地区。此处指今太原西南晋阳城。十霜:一年一霜,故称十年为“十霜”。 ⑶咸阳: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是刘皂的故乡。 扩展资料: 关于作者,多数注家认为此诗是贾岛的作品。在许多诗集中,这首诗都归在贾岛名下。刘逸生所著的《唐诗小札》(修订本)一书,也持这种说法。《元和御览诗集》则认为此诗出于贞元间诗人刘皂之手。张孟麟从此说。刘皂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旅居并州十年,但一事无成,于是便返回家乡。 但是当他渡过桑干河,回头望着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怀念并州的情绪又涌上心头。在惆怅之际,他写下了这首诗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渡桑干 4.大家推给推荐本讲诗词平仄,音韵,格律的书~入门通例是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 大学诗词那本观点颇为偏激,不宜初学。 南方人还是看地区吧,有些地区的方言保留了入声(而不是仄声,中华土地不存在没有仄声的方言)。 粤语,以及云南、浙江、湖南的某些地区的方言都有入声,其完整程度也不一样,最好自己对照一下(拿入声字声部跟自己的方言对照一下),发音短促(按国际音标就是辅音作尾)的就是入声了。 若喜欢写词,还要多买一本《白香词谱》或者《唐宋词格律》。 注意:以上的书目一定要买实体书,书店买不到,可以网上订购。地址: /mn/detailApp/ref=sr_1_3?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138904&asin=B002B3XPZ6&sr=8-3) /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138965&asin=B00127EDM6&sr=1-1 绝不可从网站下载电子书。 另附我编列的一份课程,你可以参考一下: 说明: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学前要则: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 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第一阶段 精读类: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注: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目的: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朗诵类: 《唐诗选》、《宋词选》 ●注:繁体版。 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 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目的:培养语感。 应用类: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 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泛读类: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目的:增加兴趣。 练习: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 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 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 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 只须多练就可以。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第二阶段 精读类: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 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 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 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