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诗注》

1.谁有钱钟书的《宋词选注》的读后感或者是它的评价

看钱先生的《宋诗选注》是四五年之前的事情了,当时兴趣很浓,还抄了很多好诗到日记本上.读这本书最深刻的印象是钱钟书先生评介人物性格和作品特色时的语言风趣幽默形象.无疑,很多语言是钱氏风格,他人绝对讲不出这样的绝妙好词来.

看完这本书,你会对宋朝诗歌的风格流派和风格流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毕竟人的趣味应该是多样的,山谷的老辣拗体固然出人一头地,苏轼的诗歌比喻络绎固然胜人一筹,但永嘉四灵的诗歌却也清新灵秀.钱钟书先生对各家各派都没有什么偏见.他在诗歌注解中表现出了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一个小诗人尽管其它诗歌都不好,只要有一首好诗也可入选,象柳开的诗.而一个大诗人尽管有很多好诗,但存在的诗歌上的缺点,钱钟书先生也会提到.同时在评介时候也注意到坚持辩证的观点,每一家诗歌的利弊基本都讲出来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钱钟书先生的眼界是广阔的,他对宋诗的评价是放到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每个人的诗承和对后来人的影响基本都被他说到了,一些诗句的历史衍变也被他指出来.这样读者就不会只被宋诗狭隘住,而能够将眼界放开,会通古今,熔炼百世,触类旁通,系统条理地领会宋诗的发展风貌,这种治学精神在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中也表现得很明显.

在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中,唐诗第一,宋诗第二,清诗第三.如何恰当地评价宋诗是个很不容易的问题.在这方面,钱钟书先生花了很大的工夫,整个《宋诗选注》,是钱钟书先生单干,其中绝对找不出抄袭的痕迹,不象现在很多学者那样干着“文抄公”那样不光彩的事情.同时钱钟书先生对宋诗也很不满,但又迫于组织单位上的任务分配和政治风气的压力,这个《宋诗选注》写起来也是很不痛快,写不来也不太如意,特别是对诗歌的选择上.正如全书充满着幽默的笔调,但实际上其中更反照出钱先生的无奈和压抑.这是我不得不指出的.

真正的钱氏作品要到后来出版的《宋诗纪事补正》100卷中才能看到.(不过我还没看到).诗以言志,可以陶冶性情.但他人写出来的诗不能令人满意,这就要进行诗歌批评,指出好诗到底好在哪,坏诗坏在哪里.要提高诗歌的鉴赏水平,我认为《宋诗选注》还是值得好好看看的.因为钱先生有很高的文艺鉴赏能力,这种能力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可以看到,令人信服.在《宋诗选注》对诗人的评介中也可看出评介者的慧眼.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对每首诗的艺术特点并没有说明.虽然这样,其中还是可以看出评介者平等的眼光,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转益多师是汝师,百花酿蜜,方有如许的甘甜.这部书更重要的是阐述了艺术创作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真正的自由必然是以规矩为前提,能规矩方能跻得大自由.这不仅是对艺术,对于生活都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2.推荐些元曲宋词注上意思最好简短一些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碧城三首(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树水精盘。

常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相见欢 (五代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鹊桥仙 (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卜算子 (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能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梦的名字叫孤单湮灭湮灭梦的王国追寻追寻梦的部落品尝品尝梦的苦果失去失去梦的沉默天空似琴浮云似弦奏起心曲轻舞蹁跹我看见生命的尽头落满雪花我看见彼岸的宫殿渐渐坍塌我看见天山的冰雪悄然融化圣殿的天使垂下了长发永恒在一刹那逝尽了繁华何来永不消亡的神话何来无法磨灭的牵挂当一切化作流沙还有什么不能抛下往日踌躇的似水年华是否禁得起冲刷当思绪与泪在风中飘洒以宿命之名以一生作为代价暗随流水到天涯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天若有情天若老,月若无恨月长圆。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君安游西如秦,愿为影兮随君身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很绵绵无绝期。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乃敢与君绝。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我本将心象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利人不损己的事不应该拒绝去做。 如果改变不了事实,倒不如改变想法。

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学习才能代表将来。黄庭坚的《云涛石》: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云雨纵横十二峰。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未觉开。

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蚁蝶图》蝴蝶双飞得意,偶然毕命网罗。

群蚁争收坠翼,策勋归去南柯。元代乔吉散曲《水仙子。

咏雪》: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 大灰泥漫的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

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宋代喻紫芝《咏草》满目芊芊野渡头,不知若个忘解忧?细随绿水侵离馆,远带斜阳过。

3.求古诗注释

秋原森羽卫,夜壑掩容辉 中,“森”取代的是 林木 ;

“羽”则借喻的是 鸟禽。

《次韵王勉夫晚春》

送春无酒未须嗟,却有新茶试大家。

便惬轻凉生小扇,独怜扑蔌下荐花。

霜肤解箨初尝笋,怒瘿因谁拟问蛙。

嘉树著行森羽葆,翠青疏密俨排衙。

我不太懂。应该也是有代指林木、鸟禽的意思。

“嘉树著行森羽葆,翠青疏密俨排衙”这句,可以依据诗题目来大概了解她的意思:勉励、劝解绿木长青之意。

才学疏浅,还望指教!

4.《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的相关知识

相关背景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顺天举人,授景山官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

乾隆十六年(1752)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1)、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中国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

内容提要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作品影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7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至辛亥革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

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精彩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延伸阅读 《千家诗》由南宋著名词人刘克庄编辑的蓝本增删而成,从宋代至今,在民间流传很广,是非常有名的儿童启蒙读物。

所选诗为唐宋两代的作品,大多文采晓畅,易于吟诵。 《全唐诗》在康熙四十五(1707)年,由彭定求、沈三曾等编校而成,收诗4.8万多首,作者2000余人,是自唐到清内容最丰富的唐诗总集。

此后,由于敦煌文书的出土以及新的唐诗的发现,《全唐诗》得以更加完善,又增加了数千首唐诗。 《唐诗别裁集》于康熙五十六年(1718)问世,由江苏苏州人沈德潜编辑而成,这部书重点突出了沈德潜的文学思想,在清代的文士间影响较大。

全本共有三百又二十首诗,原由蘅塘退士选辑,分为六卷。以下目录中,右端列的是诗的编号。

1.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5.古典诗词注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今译] 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人间词话》)。这两句好似一个盆景,一帧小画,写出了一种小巧玲珑、富有盎然生意的胜境:新荷初出水面,绿嫩的叶子似睡眼未开,一只小小蜻蜓已飞停在上头。“才露”“早立”四字,注入诗人观感,融情入景,妙趣天成。

[原作]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求唐诗宋词和成语注解

望天门山

作者: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作者: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赠汪伦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成语“七巧生烟”中的“七巧”指: 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

2、成语“五毒俱全”中的“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动物 。

3、成语“五方杂处”中的“五方”:东、南、西、北、中,泛指各处。

4、成语“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指:高粱、粟、水稻、玉米、小麦 。

5、成语“五体投地”中的“五体”,又称“五轮”,指双肘、双膝和额顶。

6、成语“五味俱全”中的“五味”指:酸、甜、苦、辣、咸。

7、成语“六畜不安”中的“六畜”指:牛、马、羊、猪、鸡、狗 。

8、成语“六根清净”中的“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

9、成语“六街三市”中的“三市”指:早晨、中午、傍晚三时的集市。

0、成语“六经皆史”中的“六经”指:儒家六种书,《易》、《书》、《诗》、《礼》、《乐》、《春秋》。

11、成语“六亲不认”中的“六亲”指:父、母、兄(姐)、弟(妹)、妻(或夫)、子女 。

12、成语“六神无主”中的“六神”指: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

7.阅读《唐诗宋词鉴赏长辞典》,抄录经典的唐诗,宋词各10首,按“原

【宋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解】: 1.何时了:无时可了,永无了时。

2.又东风:东风又飘,意又过去了一年。 3.雕阑玉砌:指南唐故宫。

4.问君:是假设词,是自己问自己。 【赏析】: 此词为感怀故国之作。

通篇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自问,将词人度日如年,悲恨相续的惨痛心境全然委婉展现。全词明白如话,不用典,纯以白描直抒胸臆,真实感人。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注解】: 1.潺(chan2)潺:流水声,这里指雨声。 2.阑:残尽。

3.罗衾(qin1):丝绸做的被子。 4.一晌:一会儿,片刻。

【赏析】: 此词为怀念故国之作。春雨晓寒,象征着身为臣虏的凄凉处境。

梦里“一晌贪欢”,表明现实的屈辱生活不堪忍受。全词从梦境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将词人怀念故国、悔恨、囚居的凄婉心情曲曲传出,感人肺腑。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钬。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注解】: 1.深院锁清秋:即清秋锁于深院之中。用一“锁”字,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感情有关。

2.“剪不断”两句:形容愁绪纷乱,难以排遣。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自述囚居生活,抒写离愁的词作。

上片描写作者秋夜独处的情景,作者借这冷落的环境,抒发怀恋故国之情。下片直抒胸臆,作者难以言状的离愁进行形象化地、细致入微地揭示。

“剪不断、理还乱”表现了艺术手法的娴熟,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秦楼月* 向子 [左“讠”右“湮”的右边] 芳菲歇, 故园目断伤心切。

伤心切,无边烟水, 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 眼中泪尽空啼血。

空啼血,子规声外, 晓风残月。 【注解】: 1.芳菲歇:谓花草凋零。

2.故园:这里指故国,沦陷的国土。 3.乾龙节:指农历四月十三日,北宋钦宗皇帝的生日。

4.子规:杜鹃鸟。 【赏析】: 词抒写故国沧桑之悲。

上片写在百花凋谢的暮春,登高远眺中原故国,然注入眼中的却是无边的烟水,无穷的山色,因而感到伤心欲绝。下片写钦宗的生日已越来越近,而他此时却身陷金廷,囚居北方。

此词虽是小令,意蕴却颇深厚,词人通过对故园的思念,表达了沉痛的国王沦陷之悲。 *阮郎归* 周密 江南江北雪漫漫, 遥知易水寒。

同云深处望三关, 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 消除此恨难。

频闻遣使问平安, 几时鸾辂还? 【注解】: 1.同去:即彤云,指将雪之时天空的阴云。 2.三关: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

3.鸾(luan2)辂(lu4):皇帝的车驾,代指徽、钦二帝。 【赏析】: 这是一首伤悼旧君之作。

上片写行进在大雪迷漫的鄱阳道上,联想到被囚禁在漠北苦寒之地的徽、钦二帝,柔肠寸断。下片倾诉内心不可抑制的亡国之恨。

词写得慷慨悲壮,感情强烈,其忠君爱国之心显露无遗。 周密 (1232-约1298),字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弁阳老人等,济南(今属山东)人。

前期作品主要是寄情山水,吟花咏月,多伤感语;后期作品主要是故国之思,黍离之情,多悲慨语。 *忆王孙*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 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 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解】: 杜宇:即杜鹃鸟,鸣于春末,鸣声如“不如归去”,其声悲苦。 【赏析】: 此词表现了古代妇女那种内向型的心态。

首句是因春日见芳草萋萋而引起,次句是登楼望远、犹不见伊人归影的必然结果。末句尤比兴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李重元 (生平不详),宋宣和间人。南宋黄[上"日"下"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录其《忆王孙》(春、夏、秋、冬)词四首,其中春词最佳。

*临江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 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西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注解】: 1.午桥:即午桥庄,在今河南洛阳南。 2.豪英:此指文人雅士,作者的友人。

3.长沟流月:月光随波流去,也比喻时光流逝。 4.堪惊:可惊。

5.看新晴: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 6.渔唱:渔歌。

7.三更:午夜。 【赏析】: 词为抚今追昔之作。

词写自己青年时豪情逸兴,与流亡时思想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上片追忆往昔在洛阳时良朋聚集的豪情雅兴。

下片以“二十余年如一梦”承上转下,抒发感慨。在艺术表现上,忆旧写的意气豪爽,笔力奇放;抒情写的苍凉慷慨,思远意长。

陈与义 (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官至参知政事。其词与朱敦儒的风格相近,颇有清旷之气。

而作于南渡后的词,在清旷中带上了较多的悲怆。有《无住词》《简斋集》。

*贺新郎* 张元干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 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 未放扁舟夜渡。 宿鼻鸣鼍鼓。

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

倚高寒,愁生故国, 气吞骄虏。 要斩楼兰三尺剑。

遗恨琵琶旧语。 谩暗涩、铜华尘土。

唤取谪仙平章看。 过苕。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