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涵有“婷”字的诗羽林郎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南歌子 温庭筠 转眄如波眼, 娉婷似柳腰。 花里暗相招。 忆君肠欲断,恨春宵。 蜀葵 徐寅 剑门南面树。 移向会仙亭。 锦水饶花艳。 岷山带叶青。 文君惭婉娩。 神女让娉婷。 烂熳红兼紫。 飘香入绣扃。 啼鸟 欧阳修 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言宜可憎。 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 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 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 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 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 八六子 秦观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 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 黄鹂又啼数声。 江城子之三 苏轼 凤凰山下雨出晴。 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1],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 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 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 人不见,数峰青。 江城子 卢祖皋 画楼帘暮卷新晴,掩银屏,晓寒轻。 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 暗数十年湖上路,能几度,着娉婷。 年华空自感漂零,拥春醒,对谁醒? 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咏白海棠 曹雪芹 珍重芳姿昼掩门, 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 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 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 不语婷婷日又昏。 夜闻歌者 宿鄂州。 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昭君怨 白居易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邻女 白居易 详细内容 到百度里查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白居易 我昔元和侍宪皇,曾陪内宴宴昭阳。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钩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凡法曲之初,众乐不齐,唯金石丝竹次第发声, 霓裳序初亦复如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中序始有拍,亦名拍序。]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四句皆霓裳舞之初态。 ]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许飞琼、萼绿华,皆女仙也。]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霓裳曲凡十二遍而终。]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凡曲将毕,皆声拍促速,唯霓裳之末,长引一声 也。]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谛听殊未足。 一落人间八九年,耳冷不曾闻此曲。 湓城但听山魈语,巴峡唯闻杜鹃哭。 [予自江州司马转忠州刺史。] 移领钱唐第二年,始有心情问丝竹。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自玲珑以下,皆杭之妓名。] 虚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应三度按。 便除庶子抛却来,闻道如今各星散。 今年五月至苏州,朝钟暮角催白头。 贪看案牍常侵夜,不听笙歌直到秋。 秋来无事多闲闷,忽忆霓裳无处问。 闻君部内多乐徒,问有霓裳舞者无? 答云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 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 千姿万状分明见,恰与昭阳舞者同。 眼前仿佛睹形质,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从云梦呼召来,似着丹青图写出。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云。]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钱唐诗云。]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夫差女小玉死后,形见于王。 其母抱之,霏微若 烟雾散空。]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如君所言诚有是,君试从容听我语。 若求国色始翻传,但恐人间废此舞。 妍媸优劣宁相远,大都只在人抬举。 李娟张态君莫嫌,亦拟随宜且教取。 [娟、态,苏妓之名。] 夜游西虎丘寺八韵 白居易 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 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 路人青松影,门临白月波。 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 摇曳双红旆,娉。 2.关于讲廉政的诗60字咏 史 (唐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翻译:尽看前朝旧事,成功来自勤俭节约,而奢侈浪费最终会导致国破家亡. 教育国人远离奢侈,勤劳朴素,家运国运将永久兴旺. 诗人择取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考察历史兴亡,在批判帝王淫奢昏愚足以败国亡国的同时,还对勤俭图治而最终失败的当朝皇帝文宗表示了叹惋、悲悼,其痛惜哀惋中渗透着不得其解的迷茫,包含着对历史兴败定规前所未有的质疑.《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代表了诗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困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虽然诗篇主要表达对文宗的哀惋之情,但我们还可从多个层面对其丰富的内涵予以另外的解读.我们从这首作品流露的深切哀惋情绪中,还能读出作者对文宗勤俭贤德而失败的深深不解,对“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个历史定规的质疑.诗人虽然对自己的困惑不得其解,但这个思考质疑本身就是咏史诗历史视野的新突破;诗人无可奈何的悲叹惋惜也启示我们,单纯将道德与兴亡作因果联系的德型政治文化自身存在观念的盲区. 入京诗 (明 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碍阎罗话短长. 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书端州郡齐壁 (宋 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含义:这首诗充分表明了包拯廉洁奉公、刚直不阿的从政为人的道德准则,也表明了他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为民造福的决心. 包公不但严于律己而且制定了一条“家训”,劝诫子孙将来永远清廉.这则家训说:“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这则家训真是独特而严厉.据史书记载包拯子孙如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也都一直恪守家训,居官清廉,并且深受世人的称赞.包拯的清正廉洁之风,到其子包绶时,也更加发扬光大了 包公所到之处,都深入体察民情,兴利除弊,为百姓做好事.例如他知端州时,发现老百姓由于饮用江水,身体多病,他就发动群众,在端州城内打了七眼水井.百姓改饮井水,健康状况大为改善.包公办案公正、机智,为人正直、作官清廉,为世人,也为我所钦佩死后也更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他为官清廉,爱民精神和品质也将永远被世人所传颂! 关于古代的廉政格言警句有: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公生明,廉生威. 翻译: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春秋]《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 翻译: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春秋]《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官的如果自身清正廉明,就是不发命令,老百姓也会好好干;如果自身贪邪不正,百姓何以从. [唐]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翻译: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宋]岳飞: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翻译: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宋]朱熹: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翻译: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翻译: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另为还有: 古代“砥廉诗” 下文试对历代“砥廉诗”作简要分析. 一是咏廉.“公生廉,明生威”,自古以来,廉政作为一种道德,一份操守,一直为人深情期待和吟咏着. 宋代歌谣《襄阳人歌》:“叶光化,丰谷城;清如水,平如衡.”,光化县令叶康直,谷城县令丰稷,均行善政,百姓便撷取“水”、“衡”两种意象来歌颂他们的清廉、公正;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亦写到:“吏肃唯遵法,官清不爱钱;豪强皆敛手,百姓尽安眠.”,同样深刻反映了百姓对清廉政治和安居乐业的渴求. 二是刺贪.“贪”为“廉”之反,历来为人所不耻. 明代有诗:“来如猎犬去如风,收拾州衙大半空,只有江山移不动,也将描入画图中.”,生动描绘了一个贪得无厌的知府形象,令人忍俊不禁中生出愤慨悲凉;。 3.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C 试题分析:根据诗“水门向晚茶商闹”,一个“闹”字写尽了茶市的喧嚣与繁华。茶市的交易是通宵达旦,专供茶商们谈生意和饮酒作乐的酒楼亦是昼夜营业。这反映了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出现了夜市,打破了日中则市的传统。因此①④正确。故选C。②项材料未体现;③项错误,茶本身是经济作物。 点评:本题以茶为例考查唐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冲破了坊市制度的界限。如材料中所述,在唐代后期的一些大城市也出现了夜市。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古代的经济政策等都是考试的重点。 4.诔文的格式和例子,‘芙蓉女儿诔’我知道的哦文帝诔 曹植 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崩山殒霜,阳精薄景,五纬错行。百姓吁嗟,万国悲伤。若丧考妣,恩过慕唐。擗踊郊野,仰望穹苍。佥曰何辜?早世陨丧。呜呼哀哉!悲夫大行,忽焉光灭。永弃万民,云往雨绝。承问(慌)(恍)惚,惽懵哽咽。袖锋抽刃,欲自僵毙。追慕三良,甘心同穴,感彼南风,惟以郁滞;终于偕没,指景自誓。考诸先纪,寻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论。朝闻夕逝,孔志所存。皇虽殪殁,天禄永延。何以述德?表之素旃。何以咏功?宣之管弦。乃作诔曰: 皓皓太素,两仪始分。中和产物,肇有人伦。爰暨三皇,实秉道真。降逮五帝,继以懿纯。三代制作,踵武立勋。季嗣不维,网漏于秦。崩乐灭学,儒坑礼焚。二世而歼,汉氏乃因。弗求古训,嬴政是遵。王纲帝典,阒而无闻。末光幽昧,道究运迁。乾坤回历,简圣授贤。乃眷大行,属以黎元。龙飞启祚,合契主玄。五行定纪,改号革年。明明赫赫,受命于天。风偃物化,德以礼宣。祥惟圣质,岐疑幼龄。研几六曲,学不过庭。潜,心无妄,亢志清真。才秀藻朗,如玉之莹。听察无响,瞻睹未形。其刚如金,其贞如琼。如冰之洁,如砥之平。爵功无重,戮违无轻。心镜万机,鉴照下情。思良股肱,嘉昔伊吕。搜扬侧陋,举汤代禹。拔才岩穴,取士蓬户。惟德是萦,弗拘祢祖。宅土之中。[率民以渐。]道义是图,弗营厥险。六合是虞,齐契共检。导下以纯,[民由朴俭。]恢拓规矩,克绍前人。科条品制,褒贬以因。乘殷之辂,行夏之辰。金根黄屋,翠葆龙鳞。绋冕祟丽,衡统维新。尊肃礼容,瞩之若神。方牧妙举,钦于恤民。虎将荷节,镇彼四邻。朱旗所剿,九攘被震。畴克不若,孰敢不臣。县旌海表,万里无尘。虏备凶彻,鸟殪江岷;摧若涸鱼,干(腊矫)(若脯)鳞。肃慎纳贡,越裳效珍。条文绝域,献款内宾。德侪先王。功侔太古。上灵降瑞,黄初俶祜。河龙洛龟,陵波游下。平均应绳。神弯翔舞,数荚阶除,系风扇暑。皓兽素禽,飞走郊野。神钟宝鼎,形自旧土。云英甘露,瀐涂被宇。灵芝冒沼,朱华荫渚。回回凯风,祁祁甘雨。稼穑丰登,我稷我黍。家佩惠君,户蒙慈父。图致太和,洽德全义。将登泰山,先皇作俪。镌石纪勋,兼录众瑞。方隆封禅,归功天地。宾礼百灵,勋命视规。望祭四岳,燎封奉柴。肃于南郊,宗祀上帝。三牲既供,夏祶秋尝。元侯佐祭,献璧奉璋。鸾舆幽蔼,龙旗太常。爰迄太庙,钟鼓锽锽。颂德咏功,八佾锵锵。皇祖既飨,烈考来享。神具醉止,降兹福祥。天地震荡,大行康之。三辰暗昧,大行光之。皇紘绝维,大行纲之。神器莫统,大行当之。礼乐废弛,大行张之。仁义陆沉,大行扬之。潜龙隐风,大行翔之。疏狄遐康,大行匡之。在位七载,元功仍举。将永太和,绝迹三五。宜作物师,长为神主。寿终金石,等算东父。如何奄息,摧身后土。俾我茕茕,靡瞻靡顾。磋磋皇穹,胡宁忍务。呜呼哀哉!明鉴吉凶,体达存亡;深垂典制,申之嗣皇。圣上虔奉,是顺是将。乃创玄宇,基于首阳。拟迹谷林,追尧纂唐。合山同陵,不树不疆。涂车刍灵,珠玉靡藏。百神警侍,来宾幽堂。耕禽田兽,望魂之翔。于是俟大隧之致功兮,练元辰之淑祯。潜华体于梓宫兮,冯正殿以居灵。顾皇嗣之号啕兮,存临者之悲声。悼晏驾之既往兮,感容车之速征。浮飞魂于轻霄兮,就黄墟以藏形。背三光之昭晰兮,归玄宅之冥冥。嗟一往之不返兮,痛閟闼之长扃。咨远臣之眇眇兮,(成)[感]凶讳以怛惊。心孤绝而靡告兮,纷流涕而交颈。思恩荣以横奔兮,阂阙塞之峣峥。顾衰经以轻举兮,念关防之我婴。欲高飞而遥憩兮,惮天网之远经。遥投骨于山足兮,报恩养于下庭。慨拊心而自悼兮,惧施重而命轻。嗟微躯之是效兮,甘九死而忘生。几司命之役籍兮,先黄发而陨零。天盖高而察卑兮,冀神明于我听。独郁伊而莫告兮,追顾景而怜形。奏斯文以写思今,结翰墨以敷诚。呜呼哀哉! 5.请分析《诗经•君子于役》一诗《诗经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①于役(yì)②,不知其期,曷(hé)③至④哉? 鸡栖于埘(shí)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huó)⑦? 鸡栖于桀(jié)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苟⑩无饥渴!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⑦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 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⑩苟:大概,也许。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 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夜真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全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 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 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经》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 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荒荒的空了一块。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 “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 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 所解不差。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 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 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 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 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 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知其期’,‘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 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所论极是。 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