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社日的诗句【杂歌谣辞·吴楚歌(一曰燕美人歌)】张籍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 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社日两篇】杜甫九农成德业,百祀发光辉。 报效神如在,馨香旧不违。南翁巴曲醉,北雁塞声微。 尚想东方朔,诙谐割肉归。陈平亦分肉,太史竟论功。 今日江南老,他时渭北童。欢娱看绝塞,涕泪落秋风。 鸳鹭回金阙,谁怜病峡中。【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常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君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落水益沾巾。【秋日东郊作】皇甫冉闲看秋水心无事,卧对寒松手自栽。 庐岳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社日关路作】白居易晚景函关路,凉风社日天。 青岩新有燕,红树欲无蝉。愁立驿楼上,厌行官堠前。 萧条秋兴苦,渐近二毛年。【嘉兴社日】刘言史消渴天涯寄病身,临邛知我是何人。 今年社日分馀肉,不值陈平又不均。【郊行逢社日】殷尧藩酒熟送迎便,村村庆有年。 妻孥亲稼穑,老稚效渔畋。红树青林外,黄芦白鸟边。 稔看风景美,宁不羡归田。【社日村居(一作王驾诗)】张演鹅湖山下稻粱肥,豚阱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独坐-全宋诗-范成大海棠雨后沁胭脂,杨柳风前捻绿丝。 香篆结云深院静,去年今日燕来时。社日风雨病酒-全宋诗-方回匆匆社燕时,此况岂前知。 道左家书断,春蒸客舍卑。醉成难治病,闷赋不工诗。 块卧听风雨,吾儿亦见思。和放翁社日四首·社鼓-全宋诗-方岳冬冬枌榆社,坎坎桑竹野。 初非有均度,意欲薄豳雅。侯家按新声,视此宁勿赭。 且从群儿嬉,吾耒已可把。和放翁社日四首·社酒-全宋诗-方岳春风泼醅瓮,夜雨鸣糟床。 相呼荐蠲洁,洗盏方敢尝。不辞酩酊红,所愿{左禾右罢}稏黄。 家家饭牛肥,岁岁浮蛆香。和放翁社日四首·社日雨-全宋诗-方岳今兹淫春霖,曾不避甲子。 荷锄做秧田,岁欠三寸水。社戊占丰登,不以此故已。 径起觳觫公,鸣蓑共于耜。和放翁社日四首·社牲-全宋诗-方岳年登敛牲钱,日吉视牢荚。 烹庖香满村,未觉膰脤窄。馂余裹青蒻,篱落笑言哑。 咄哉陈孺子,乃有天下责。社日-全宋诗-方岳燕子今年掯社来,翠瓶犹有去年梅。 丁宁莫管杏花俗,付与春风一道开。社日饮乌衣园-全宋诗-黎廷瑞夜夜桃花雨,年年燕子春。 同倾社日酒,还忆故园人。孤塔苍烟迥,空堂翠草新。 醉归还自笑,吾亦素衣尘。…………。 2.和墨有关的诗句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霜豪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木落多诗藁,山枯见墨烟。 长短作新语,墨纸似鸦浓。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 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 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眼花作颂,颠倒淡墨 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 人物满东瓯。别我江心识俊游。北尽平芜南似画,中流。 谁系龙骧万斛舟。去去几时休。犹自潮上更来头。 醉墨淋漓人感旧,离愁。一夜西风似夏不。 3.古诗“社日”的诗句意思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1)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春秋各一次,称为春社和秋社。(2)豚栅:猪栏。鸡栖:鸡窝。扉:门。(3)桑柘:桑树和柘[音“啧”]树。 [译文]鹅湖山下,庄稼长势喜人,家家户户猪满圈,鸡成群。天色已晚,桑树柘树的影子越来越长,春社的欢宴才渐渐散去,喝得醉醺醺的人在家人的搀扶下高高兴兴地回家 古时的春秋季节有两次例行的祭祀土神的日子,分别叫作春社和秋社。古代劳动人民不但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借这样的节日开展对他们来说十分难得的娱乐活动。在社日到来时,民众集会竞技,进行各种类型的作社表演,并集体欢宴,非常热闹。宋代诗人杨万里《观社》有生动描写:“作社朝祠有足观,山农祈福更迎年。忽然箫鼓来何处?走煞儿童最可怜!虎头豹面时自顾,野讴市舞各争妍。王侯将相饶尊贵,不博渠侬一晌癫!”王驾这首《社日》写法却完全不同,它没有一字正面写作社的情景,却也写出了这个节日的欢乐,而且远比杨万里的那首诗脍炙人口。 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得名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是这样迷人,那么村内呢?到处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所以一、二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告诉读者,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扉”这个细节描写是很有表现力的。同时,它又暗示出村民家家都参加社日去了,巧妙地将诗意向后联过渡。 后两句写“社日”正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没有就作社表演热闹场面着笔,却写社散后的景象。“桑柘影斜”,夕阳西下,树影在地越来越长,说明天色向晚。同时,村里植有“桑柘”,可见养蚕也搞得不错。遣词用语体现出诗人的艺术匠心。春社散后,人声渐稀,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种情景,即一些为庆祝社日而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这种情形之普遍。不正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此诗不写正面写侧面,通过富有典型意义和形象暗示作用的生活细节写社日景象,笔墨极省,反映的内容却极为丰富。这种含蓄的表现手法,与绝句短小体裁极为适应,使人读后不觉其短,回味深长。当然,在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一般不可能象此诗所写的那样好,诗人显然把田家生活作了“桃花源”式的美化。但也应看到,在自然灾害减少、农业丰收的情况下,农民过节时显得快活,也是很自然的。 4.和归有关的诗句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唐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 唐 · 王维《山居秋暝》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唐 · 王维《使至塞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唐 · 李商隐《夜雨寄北》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唐 · 杜甫《望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宋 ·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唐 · 孟郊《游子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宋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5.和社字一样代表意义的字1.旦:上面的“日”表示太阳,下面的“一”表示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象征一天的开始。 2.臭: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它是个会意字,从自从犬。“自”是鼻子的象征,犬与鼻子组合,意思是说狗的嗅觉最灵敏,能用鼻子嗅出自己足迹的气味。最初是表示的嗅义,后来用作形容词,与“香”相对。 3.“莫”字。甲骨文“莫”字的写法是:上下都是草,中间是个太阳,意思是太阳已落入草丛之中,天色已暮。是“草”和“日”两个象形字的会意字。隶变以后简化为“莫”。“莫”的本义是日落的时候,后又引申出“不”、“不要”、“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以及表示揣测或反问等词义,如:莫如、一筹莫展、莫不、莫不是、莫恼、莫非、莫测、莫逆、莫若等词。作为本义日落时候的“莫”,后又被新创的“暮”字所替代。 4.“盥”字。盥洗、洗手的意思。甲骨文的写法下部是只盆的形状(皿),上部是只手的象形伸入盆内,表示在洗手,是“皿”和“手”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金文和小篆表示得更为明白,左右双手在盆(皿)中洗,盆中还有水,是“皿”、“双手”和“水”三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隶变以后,已不再象形,盆的形状已写成“皿”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