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我举几个唐诗宋词中直接就带有“哀 “怨”这样的字的闺怨诗句,挺多的,尤其是宋词里。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韦庄)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李颀) 夜闻邻妇泣,切切有馀哀。即问缘何事,征人战未回。 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嚬复不语,红泪双双落。 陇首怨西征,岭南雁北顾。行人与流水,共向闽中去。 泪干红落脸,心尽白垂头。自此方知怨,从来岂信愁。(任翻) 追悔当初孤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赏烟花,听弦管。图欢笑、转加肠断。更时展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争似、亲相见。(柳永) 数枝金菊对芙蓉。零落意忡忡。不知多少幽怨,和泪泣东风。人散后,月明中。夜寒浓。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往事何穷。(张先) 另外还有王昌龄的《长信怨》,虽然句中没有哀、怨,但却是标准的哀怨诗: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暂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2.古代以哀景写乐情的诗词以哀景写乐情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 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