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径山记翻译哪一篇?南宋周必大的还是明朝田艺衡的,南宋宝章阁学士吴泳作《径山禅寺重建记》,还是别人写的?------------------------------------------------游径山记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左丞相周必大 隆兴癸未五月辛卯朔早,同贡之甥游径山道,过无相院、普净院约四十五里至山,下雨作饭于廨院。 院后有玉乳泉,向称其名。肩舆上山,少休半山亭,弥望皆大杉,风雨过之龙虎吟啸,令人竦然。 自山脚至寺仅十里地,本龙湫,唐国一禅师化而居之,形势峻窄、屋宇层出,不足以容众。今大慧禅师宗杲为长老时,用意创“千僧阁”,遂为巨刹。 旧无常住云龙,自打供不许置田,其奉事龙神甚严,井祠前,相传水通天目山,东坡所谓乞归洗眼者,此水也斋粥,不敢击木鱼往赏,误击地裂泉涌,以鱼龙为同类也。山多两足小蛇,不伤人,背有金缕,自腰以下纯青,云龙眷属也。 长老蕴裹来迓,同访黄世永文昌从政,遂见杲禅师于明月堂。壬辰黎明,同世永至含晖亭,候日出,阴翳无所见,下视群山皆培嵝也。 食罢,弃小轿游白虎庵、菖蒲田、喝石岩,又有凌霄亭,峻甚,不果游此寺之后山也。归,历僧寮、作坊,轩窗栏槛,云气可掬。 昨日,自邑中来,望丛林在山半,即寺场也。若其山之最尊者,必能极目万里。 癸已,同世永出寺门,步至南塔峰,眼界不亚含晖。连日冒山风又陪同杲禅师蔬食,遂作脾寒,薄暮大呕,乃定是日,施主作水陆道场。 二更,就含晖亭,请圣灯,闪烁合离如萤爝,上下众峰之间云龙神所化也。顷有掩得之盖,木叶耳。 请圣毕,迎入寺中,铙、钹、旗、鼓、吹,俳优纷然,前导聋瞽俗士如此。 昨日,裹老以新到具饭待杲,予亦在坐,每献艺文利物,如州郡体,亦可笑也。 甲午,别果老下山,杲令侍者了贤同世永送别无相院。未时,抵余杭山,酌沈家,送行贡之甥,送之岳庙。 前晚宿彭坞口柴店,离县十五里。乙未,取道趋桐庐,故由桐岭入长福院。 -------------------------------------------------------------------------------------------------------- 游径山记 明·田艺衡径山天目之东北山也,乃(音:乃)天目之径路,故曰径山。一路自余杭东入,一路自临安西入,故又曰双径。 去舍西北可七十里,朝夕在望,未暇游也。时秋高野旷,山气益佳,窃意九月九日惟此登高为快。 乃先重阳三日戊戌,舟行至小吴山,遇雨而返。已亥霁,午至余杭,偕朱子大材辈纵步南湖,酌徐九翁舍。 夜雨。庚子霁,偕徐大弟、三弟,肩与由北湖渡小溪,二过仇山,宿石濑摇良臣家。 晚雨。辛丑雨,酌摇良臣家,命朱萸点酒。 壬寅雨,午霁,良臣命其子国献相余行,谒摇相公祠,即摇氏之祖也,始于三七,继顺一顺,三皆为神,兹土英灵,远著盍郡祀焉。二里游妙济禅寺,阅毗陵胡荧碑。 渡黄坑溪,又五里过蓬松岭,三里过仙花山,五里过台山,五里渡双溪,沽酌民舍。又一里至化城,旧有化城寺。 五里至里洪,十里上直岭,过洞桥而上,可七八里歇半山亭。蛇盘百折,眺含晖亭故址,至此可东南见长江,故又名望江亭。 时日入咸池,山御其半,返照射五峰间,群山俯伏在半明半灭中,苍黄之景摇移。杖履,两仆雀跃先登,隔山遥闻喧呼声。 风力凄洌,疑有虎至,极前询之,乃山头浓云斜拖,飞雨骤过也。上千丈坑,步急渴甚,掬饮于圣水岩,水出石隙,才盈瓢钵,味甘而香,信灵液也。 道傍巨碑耸立者五,中为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大书各径尺五,乃宋孝宗宸翰,其余皆宋元记。松源僧梅公来迎,日暮不及登殿,过钵盂池,其上为钵盂峰,一名堆珠峰,折而西南,宿翠云楼。 癸卯雨,冒雨观龙井,井在殿前月台东下,小仅盈尺,而深洞无底,或云古龙湫记言龙亡湫在。岁率一来,雷雨暝噎,无乃其时耶。 阶前杉杏左右杰立,皆咸通间无上手植。折而东登钟楼,璠上人邀酌中峰环秀楼,登寿幻堂。 晚霁,过梅谷,一茶。还,宿松源山房。 甲辰雨,已刻稍霁。过大人峰、一名天显峰,谒开山国一禅师影堂,观灵鸡冢、喝石岩。 岩本一石,划而为三,文若川字,昔惠崇善观音咒,钦法师坐石屏后,令之叱破者。由岩左而上,寻蔡君谟煮茶泉,了不可得。 大抵此山茶佳而水亦称,诸僧苦不多蓄耳。再上为放生池,其形如月,又名月池,周遭栏楯埋没荒芜,中景悉废矣。 亭中碑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各从其类,亿万斯年。不知为何人所题。 过鹏博峰而上,游幻室夕照。复折而西下,绕钵盂峰至南塔观龙鼻水。 时值久雨,飞瀑如雷。塔外烟雾弥布,茫茫银海,了无涯涘。 因顾祥僧言:安得借慈航超彼岸也。忽见一僧穿云而来,衣履略不沾濡。 问之,归自临安,且云山下无雨。乃知兹山逈居云表,故沈霾昼结耳,遂有归兴。 仍宿于松源。乙已雨,早别松源,午饭于璠上人眠云楼。 二僧送至吴越王弹岩,别去。至直岭则路白已霁,始信昨僧所言之不谬也。 回首峰巅,尚有雨丝飘坠。由化城巷而北渡,大溪者一,小涧者三。 晚酌于摇氏山庄,渡黄湖溪仍宿良臣家。丙午新霁,泛舟过小青坂,泊亭桥,游南山寺,寺在螺峰之北,由山址折而东南观石佛,岩壁镌石佛像者二十有四,傍有石佛庵。 南山僧鉴公邀酌。晚归已月映澄溪,舟影与山光荡漾,空明中矣。 丁未雨,径山四上人来访。戊申霁,买舟东归,过瓶窑镇。 2.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字尔弢,二叔字尔葆,三叔字尔含,四叔字尔蕴,可知张氏的表字也是排字辈的。 张岱的弟弟张陛字登子,张萼字介子,所以“子”字应是张岱这一辈兄弟表字的排辈。 岱是泰山之意,又称岱宗。 古代以表字作为名字的解释和补充是常用的方法,故而名岱字宗子。 张岱还有另外一个号叫天孙,亦是泰山之意。 张岱的自为墓志铭说得很清楚,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因为别人叫他石公,故而干脆改表字作石公了。 古人有多个号很正常,不同的时期取不同的号,如董其昌号思白、思翁又别号香光居士。 张岱五十之后自号陶庵,有两种可能性,一表达对陶渊明的仰慕,二纪念其母陶氏,未有明确记录不好妄断。 蝶庵来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了解张岱生活经历及思想应该不难理解。 3.唐宋 青莲居士——李 白(唐代大诗人) 香山居士——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乌伤居士——傅 翕(南北朝梁善慧尊者) 莲峰居士——李 煜(南唐后主) 龙丘居士——陈慥(北宋诗人) 无尽居士——张商英(北宋名相) 姑溪居士——李之仪(北宋文学家) 山谷居士——黄庭坚(北宋文学家) 半山居士——王安石(北宋文学家) 范仲淹居士——范仲淹(北宋政治文学家) 斜川居士——苏 过(北宋文学家) 翠微居士——薛绍彭(北宋书法家) 一佛居士——郑 侠(北宋文学家) 鹿门居士——米 芾(北宋书法家) 草堂居士——魏 野(北宋诗人) 六一居士——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东坡居士——苏 轼(北宋文学家) 淮海居士——秦 观(北宋词人) 后山居士——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 清真居士——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 至游居士——曾 慥(北宋末、南宋初) 稼轩居士——辛弃疾(南宋词人) 彝斋居士——赵孟坚(南宋画家) 简斋居士——陈与义(南宋词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石林居士——叶梦得(南宋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易安居士——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茶山居士——曾 畿(南宋诗人) 芦川居士——张元干(南宋词人) 灌园居士——计有功(南宋文学家) 石湖居士——范成大(南宋诗人) 遂初居士——尤 袤(南宋诗人) 于湖居士——张孝祥(南宋词人) 幽栖居士——朱淑真(南宋女词人) 后村居士——刘克庄(南宋文学家) 深宁居士——王应麟(南宋学者) 元明清 无诤居士——刘 迎(金文学家) 云林居士——倪 瓒(元代画家) 湛然居士——耶律楚材(元政治家、诗人) 瑁湖居士——陆居仁(元书法家) 清容居士——袁 桷(元代著名作家) 衡山居士——文征明(明画家、文学家) 无相居士——宋 濂(明画家) 圣华居士——丁云鹏(明画家) 梅村居士——吴伟业(明代诗人) 青藤居士——徐 渭(明晚期文学艺术家) 石头居士——袁宏道(明文学家) 沧溟居士——李攀龙(明文学家) 香光居士——董其昌(明清书法家) 六如居士——唐 寅(明画家、文学家) 遵岩居士——王慎中(明散文家) 温陵居士——李 贽(明文学家) 莲溪居士——薛论道(明散曲家) 慎娱居士——李流芳(明文学家、画家) 蝶庵居士——张 岱 (明末清初文学家) 梅溪居士——钱 泳(明清文学家) 柳泉居士——蒲松龄(清文学家)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明珊居士——招子庸(清文学家) 万松居士——钱 载(清诗人、画家) 板桥居士——郑板桥(清书画家、文学家) 芹溪居士——曹雪芹(清文学家) 随园居士——袁 枚(清文学家) 破尘居士、圆明居士——雍正皇帝 瓠冈居士——史震林(清文学家) 天瓶居士——张 照(清代书法家) 更生居士——洪亮吉(清文学家、经学家) 苇间居士——边寿民(清代画家) 樵山居士、观白居士——张 崟(清代画家) 晚学居士——吴熙载(清篆刻家) 瓶庵居士——翁同龢(咸丰六年状元,近代史颇有影响政治家) 仁山居士——杨文会(清末佛学家) 无竞居士——张之洞(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近代 太炎居士——章炳麟 太炎居士——章炳麟(国学大师) 曲园居士——俞 樾(国学大师) 量守居士——黄 侃(国学大师) 当代 戒欣居士——赵蓓欣(当代国画家) 传立居士——崔建立(一然,当代著名画家) 东岭居士——李艳晓(作家、律师、摄影师、拍摄佛教祖庭/) 康德居士——周师全(现代名医) 若斋居士——张耀虎(现代青年书法家、作家、诗人) 爱君居士——王爱君(佛学家) 安定居士——史大(当代作家 诗人 潮人) 临渊居士(当代新锐派诗人) 道晟居士——吕强(当代最幸福的人) 耀贤居士--顾宝兴(上海画马名家 皈依于灵隐寺衍空法师) 4.谁能帮我给唐诗人王维一个大体的评价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 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诗集造诣 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旧唐书·王维传》说代宗时王缙编次王维诗 400余篇。又王缙《进王右丞集表》云编次王维诗文凡10卷。 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 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 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卢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 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 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又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 今人陈贻□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诗集风格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 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散文也有佳作。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与其山水诗的风格相近。 王维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和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 它们的内容多不足道,语言亦多陈词套语,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数名篇佳句,如“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气象高华,体物细致,亦为人所称道。 王维诗《少年行》插图 选自明代万历集雅斋刻本《唐诗七言画谱》。 画作评价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 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插图 选自清代光绪刻本《名家画稿》。 后世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殷□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河岳英灵集》)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若清□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 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直到清代,王士□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 5.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成深知身在清长在,怅【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参考资料:?fr=qrl 6.古诗词含中王海心三个字含中王海心三个字古诗词 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 其四 (明·方孝孺) 相宅图方献,还宫疾遽侵。 鼎龟悬宝命,笙鹤动哀音。 谁绍三【王】治,徒倾四【海心】。 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太平山庵访朱贞吉 (明·区大相) 霞踪成独往,弭棹访云林。 不识【王】孙路,惟看忍草深。 香厨分净供,松籁协幽吟。 却笑征途者,劳劳江【海心】。 冯双礼珠弹云璈以答歌 (唐·李翔) 【王】母词终荐碧桃,答歌仙子奏云璈。 调凌空洞音初起,曲丽钧天韵更高。 霞断已翔烟际鹤,风生欲抃【海心】鳌。 瑶池侍女争回首,无限琅英坠节毛。 7.赵朴初老人所作的对联赵朴初老人所作的对联 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世人尊称为赵朴老。 他不仅是一位蜚声中外的国务活动家、德高望重的佛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诗仙”、“书圣”和联坛巨擘。赵朴老的楹联作品,或气魄宏大,或意味隽永、或深沉警策、或清新洒脱,然无不一一精妙,堪称当代联苑之上品,久为各界所推祟。 在赵朴老的联作中,应邀为各地佛教场所的题撰占了相当大的份量;这些题撰,大多数为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且几乎均已勒石刻木、敷彩涂金,置于名刹古寺之中,列于佛祖菩萨之旁;既给庄严梵宇融人了一种盛大的祥和之气,更为清净法门赋予了一个高雅的文化氛围,可谓是为佛门增辉,为名胜添彩!笔者在编注《佛教名胜楹联》过程中,搜求到赵朴老为各地佛教场所所题撰的楹联46副,现恭录于后以示同好,愿我们从这些佳作中领略他学识之渊博、体味他慈悲之心怀,从而得到情操的陶治与心灵之净化。题上海玉佛寺三联:玉汝子成,谛观如来相好庄严,获诸无尽功德藏;佛子应念,勤修普贤广大行愿,恒不忘失菩提心。 (大雄宝殿) 海上得招提,不与物违真道广;梦中为佛事,每随缘起自禅深。(方丈堂) 勤学五明,弘范三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题上海静安寺大雄宝殿一联:静力伏魔军,广导有情,发愿皈依无上觉;安禅澄浊世,普教含识,弥天兴起大悲心。题上海龙华寺两联:到此认清净法身,聘般若之青狮、乘三味之白象;邻近有鳞峋忠骨,观桃花兮碧血①、仰塔波兮赤鸟②。 ①碧血句:龙华寺龙华烈士陵园,1927年,彭湃、柔石等革命烈士殉难于此。其地桃花名驰遐迩,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②赤鸟句:寺内有龙华塔,传始建于三国吴赤鸟年间,现塔为清光绪时所重建。修上乘行,面向未来,初入山门先参弥勒;诵下生经,心依内苑,待随海众三会龙华。 (天王殿) 题上海圆明讲堂圆瑛大师纪念堂一联:如来讲堂,户牑开豁;清筵大众,身心圆明联:。题浙江鄞县天童寺冷香塔院碑亭一联 明月挂寒空,般若心传,冷香飞上诗句;法云兴旧塔,洞庭波送,悲光流遍神州。 题浙江桐乡福严禅寺一联: 百福庄严相,一心安乐行。题江西南昌佑民寺大雄宝殿一联:护国护民,喜见象王住世;非心非佛,恍闻马祖升堂。 题安徽合肥明教寺大雄宝殿一联:光明无量,十方普照;圣教常住,三界齐辉。题安徽青阳九华山十五殿一联:百千方便救拔众生,诸佛共称扬,担荷如来殷情咐嘱;万亿毫光照临胜地,九华垂圣迹,慈悲示现不坏金刚。 题山东青岛湛山寺大雄宝殿一联 占琴冈之名胜,澍法雨于大千。①琴冈:青岛之别称。 题福建福州李叔同纪念馆一联: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浙江杭州李叔同纪念馆亦置有此联) 题福建泉州弘一墓塔一联(刻于摩岩) 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 题广东潮州开元寺藏经楼一联:当知是处恭敬供养,不可以百千万劫说其功德;若复有人受持读诵,已非于三四五佛种诸善根。(云南昆明华亭寺藏经楼亦有此联) 题福建莆田龟山古刹大悲殿一联:慧日破诸暗,慧眼视群生。 题江苏南京栖霞寺一联:创业溯南朝,想当年花雨六时,朗公①讲席驻三论;分身还故国,喜此日海天一色,鉴师②行踪垂千秋。①朗公:指南朝高僧僧朗。 ②鉴师:指唐代高僧鉴真。题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一联:流通功德藏,接续人天师。 题江苏苏州寒山寺大雄宝殿一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①;百八杵人心警语,阎浮夜半海潮音。①寒山寺句:出自唐诗人张继《枫桥夜泊》诗。 姑苏,苏州之别称。题无锡开源寺两联,梅园吐秀,遥闻戒香,清净法身照万象;鹿野重光,善来棒喝,咸得诸天护十方。 (毗卢殿) 法音周遍三千界,友谊传承亿万年。(平丰钟楼) 题江苏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一联:如如不动,具足圆满,普为利乐众生界;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恒不忘失菁提心。 题江苏镇江金山寺大雄宝殿一联:大江浪应梵钟,诸天听法苍茫际①;千里云开宝殿,万佛垂光紫微间②。①②:出自元代诗人虞集《送长溪长老归金山》诗。 题江苏镇江定慧寺两联:面面涌风涛,悉皆黄檗婆心,棒喝声高尘不动;亭亭亘今古,常住普贤愿海,虚空界尽鹤归来。(大雄宝殿) 种种供养,普利一切众生界;念念相续,恒不忘失菩提心。 (方丈室) 题江苏扬州大明寺鉴真纪念堂一联:鼓螺蜀冈①、羹墙②南岳;风月长屋、花雨奈良。①蜀冈句:鼓螺,喻弘扬佛法。 《嘉祥法华经疏》:“螺鼓远闻之义,显大法有广被之能。” 蜀冈:杨州地名,大明寺位于该地。 ②羹墙:喻对死者的仰慕与缅怀。《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 题江苏扬州摘星寿圆通宝殿一联:慈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慧目破诸暗,普明照世间。题江苏南通广教寺两联:一堂都圣哲①,万派尽朝宗。 (法乳堂) ①圣哲句:法乳堂环列当代画家范曾所绘之隋唐至近代十八高僧像,依次为:安世高、道安、鸠摩罗什、法显、慧远、智顗、吉藏、玄奘、道宣;法藏、菩提达摩、慧能、善无畏、一行、鉴真、怀海、敬安、弘一。参上乘禅,为众生福;证无量果,成不坏身。 题广东汕头。 8.毛峰茶出自哪里1、现在有名的是黄山毛峰,浙江 福建 峨眉 也出毛峰名茶.毛峰又称毛尖,是细嫩烘青的统称。指绿茶初制中形成条索细紧,露茸毫的嫩烘青。在小叶种地区制的毛峰,外形细紧,茸毫披露,显芽锋,汤色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爽,叶底嫩绿明亮;大叶种制的,外形较肥壮,显露毫尖,色泽较黄或暗绿,香味较厚实,叶底肥嫩露芽。 2、特含的咖啡碱,能刺激中枢神经,使人脑清楚,精神爽朗,提神解乏,消除疲劳。同时,可促进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刺激肾脏,增强心肾功能。 3、较多的茶单宁,糖类,果胶和氨基酸等成分,可排泄体内的大量余热,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并借回味甘美香甜,发挥生津止渴,爽身醒目,解暑去烦的作用。 4、所含的烟酸,可以起保护人体皮肤的作用,叶酸可促进血细胞生长。 5、茶叶中含有维生素、蛋白质、芳香族和多酚类化合物,除能散发出芳香,以助人愉快外,还能溶解脂肪,除去油腻,清养肠胃,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以助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