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牡丹的古诗有哪些牡丹成为名贵的观赏花卉,始于隋朝盛于唐朝。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 "(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 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 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 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 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 "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 "(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 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其一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帏。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捐几枝。 回想当年京城赏花,而今却在这里"忽相期",水亭暮雨,微寒犹在,那被雨打败的牡丹实在令人可惜。诗人借牡丹作比,由自己的沦落想到失意的亲朋,因小见大,寄托遥深。 其二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悉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圊,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这首诗从自己的原已沦落,写到自己被人排挤。诗的一开头就撇开牡丹,先写榴花。 因为榴花晚开,赶不上春天,有人便莫明其妙地笑它,岂知早开早落,更觉悉人。三句写花含雨,四句写雨打花, 希望成空之意,这是多么悉楚!而牡丹即为雨所败,万里阴霾,顿非旧圊,一春生气,荡涤全无。 这几句从牡丹的零落写到整个人事的变化,把愁人。 2.有关咏牡丹的诗句1、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关于的牡丹的著名诗句)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3.历代咏牡丹诗词大全咏牡丹赠从兄正封 李益(748-827) 紫蕊丛开未到家,却教游客赏繁华。 始知年少求名处,满眼空中别有花。 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 唐·权德兴(759-818)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 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域。 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 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间行古刹情何已。 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 赏牡丹 王建(767-830) 此花名价别,开艳益皇都。 香遍苓菱死,红烧踯躅枯。 软光笼细脉,妖色暖鲜肤。 满蕊攒黄粉,含棱缕绛苏。 好和熏御服,堪画入宫图。 晚态愁新妇,残妆望病夫。 教人知个数,留客赏斯须。 一夜轻风起,千金买亦无。 题所赁宅牡丹花 王建(767-830)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燋。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4.【王薄咏牡丹古诗练这首诗主要什么表现手法】《咏牡丹》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自己不赞扬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而重视的是实实在在的实用价值,也表达出希望读者不要随波逐流的被同化的期许。 咏牡丹 王溥 枣花虽小能结实,桑叶虽柔能作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 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 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 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 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5.描写牡丹的诗句》 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赏牡丹》 3、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4、天下真花独牡丹. ——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5、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6、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韩愈《答张十一》 7、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8、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 9、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元稹《牡丹》 10、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面惭傅粉郎.昨夜月照深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韦庄《白牡丹》 11、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邵雍《洛阳春吟》 12、牡丹奇擅洛都春,百卉千花浪纠纷.国色鲜明舒嫩脸,仙冠重叠剪红云.范纯仁《牡丹》 13、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王维《红牡丹》 1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辞三首》 15、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赏牡丹》 名人堂:众名人带你感受他们的驱动人生马云任志强李嘉诚柳传志史玉柱 16、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7、一丛深花色,十户中人赋.——白居易《秦中吟·买花》 18、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白居易《牡丹芳》 19、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20、我案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当春日.——舒元舆《牡丹赋》 21、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22、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罗隐《牡丹花》 23、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24、牡丹花之艳,而无甘实;荔枝果之绝,而非名花.——《书荔枝谱后》 25、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杜安世《玉楼春》 26、桃李花开人不窥,花时须是牡丹时.——邵雍《洛阳春吟》 27、若占上春先秀发,千花百卉不成妍.——司马光《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28、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大如斗,不成一事只空枝.——王溥《咏牡丹》 29、天香夜染衣犹湿,国色朝酣酒未苏.——辛弃疾《鹧鸪天·祝良显家牡丹一本百朵》 30、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6.咏牡丹的诗句有哪些总观牡丹诗,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赞美牡丹花的娇艳多姿,富丽堂皇。 “娇含嫩脸春妆薄,红蘸香绡艳色轻。早晚有人天上去,寄他将赠董双成”。 (唐。徐夤)用拟人的手法,写牡丹的艳丽。 “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唐。 徐凝)也用了鲜明对比和烘托的手法写出了牡丹超群芳的特点。“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徐夤),用形象的比喻写牡丹花的洁白、鲜艳。 有些诗人更进一步直书牡丹为“万万花中第一流”(徐夤)“天然国色美无双”(清。陈确),宋代欧阳修赞美说:“天下真花独牡丹。” 他在一首咏白牡丹的七绝中,用蟾精雪魄来比喻她: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暧气庭面倒银杯。 他还有“冰肌玉骨钟琼萼,雪魄蟾精孕秀根”的句子。传说月宫中有蟾蜍,后以蟾指代月亮。 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 牡丹花开时,桃、梨、杏花都已败落,牡丹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以花喻人,风格高尚。 如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又如,唐朝李山甫的牡丹诗:“邀勒东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 ……”元代诗人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第二,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玩花作乐,残酷掠夺劳动人民的罪行。有些牡丹诗描写了豪贵们赏花作乐,如醉如狂的情景。 他们不但白天赏玩,夜间还掌灯把火观看,及时行乐,不分昼夜。“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唐。 卢纶)。“牡丹娇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唐。 王毂)。李贺在《牡丹种曲》中,也有“走马驮金春草”的描述。 “春草”即牡丹。深知有民疾苦的大兰人白居易则大声疾呼,要借助于造化的力量,“减却牡丹娇艳色,少回卿士爱花心”。 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上行下效,皇上纵情剥夺,不思王道。 豪门贵族家的纨绔子弟们,也只知道求耳目欢愉,却根本不知五谷为何物,不问稼穑之艰难。白居易在其著名的牡丹诗《买花》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第三,借花抒情,伸述心志。 白居易的诗中有“始知无正色,爱憎随人情。岂惟花独尔,理与人事并”的话。 流露出诗人对世道混浊,忠奸不分的不满情绪。他在《白牡丹》诗中说行更明显:“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应似东宫白赞善大无,因上表请求严惩刺死宰相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受到冷遇,闷闷不乐。他在《秋题牡丹丛》中写出了”幽人坐相对,心事共萧条“的凄楚心境。 在《惜牡丹花二首》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情绪。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两宋之交的诗人陈与义的牡丹的诗,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充满了爱国主义思想: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伊洛”,指河南的伊河、洛水。 本诗为高宗绍兴六年(1136年)所作。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到作诗时整整十年。 当时诗人流落在浙江桐乡北的青墩溪畔,十分怀念自己的故乡洛阳。北宋时洛阳盛产牡丹,在家乡时每年都可以看到,如今诗人作了江南的流浪者,因看牡丹花而引起乡思。 此类牡丹诗颇多,如陆游的《赏山园牡丹有感》亦属于此: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陆游在山阴时作的。 诗人是由赏牡丹花想起了洛阳等地盛产牡丹,而再次表明他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 第四,描写了诗人们爱花、种花、理花、惜花、忆花的情景。 欧阳修在古诗《洛阳牡丹图》中,写了洛人爱花的情况:“客言近岁花特异,往往变出呈新枝。洛人惊夸立名字,买种不复论家资。 ……”白居易有《移牡丹栽》诗:“金钱买得牡丹栽,何处辞丛别主来。红芳堪惜还堪恨,百处移时百处开。” 陆游的牡丹诗其中也写了他栽牡丹、剪牡丹、赏牡丹的生活乐趣,“良辰乐事真当勉,莫道匆匆一片飞”。“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 老子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剪牡丹)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李商隐人一首牡丹诗是写“醉花阴”的情景,十分生动、形象: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此外,有的牡丹诗中,还写了冬季温室育花,入朝进贡的事。 “出窑花枝作态寒,密房烘火暖春看。年年天上春先到,十月中旬进牡丹。” (清。查浦老。 7.咏牡丹的诗句1、春晚午景迟,气暄因妍姿。 2、绿烛间红花,绝艳交相照。 3、牡丹盛折春将暮,群芳羞炉。 4、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5、寒过春光还漏泄,酴醾架上花如雪。 6、衮衮群芳已失真,超然奇秀始离伦。 7、芳丛不遣雪霜封,已是青腰独见容。 8、对立亭亭真妙绝,可将近侍乏雌丹。 9、不奈风吹兼日晒,国貌天香无物赛。 10、病眼看书痛不胜,洛花千朵焕双明。 11、半醉西施晕晓妆,天香一夜染衣裳。 12、龙须初开翠幔长,玉质全看素英缀。 13、聊将芳晋发微殷,岂是冰肌不耐寒。 14、今岁芳菲未尽忙,去年二月牡丹香。 15、今日花间天色明,向人艳冶百媚生。 16、结成幽洞自深沈,荫此芳醪更奇绝。 17、奇姿须待接花工,未必妖华限洛中。 18、绮罗不妒倾城色,蜂蝶难窥上相家。 19、擎玉花头取次妍,鞓红从此不论钱。 20、如霞如锦色何鲜,映日欹风特地妍。 21、三月牡丹呈艳态,壮观人间春世界。 22、山丹丽质冠年华,复有余容殿百花。 23、侍中宅畔千余朵,兴庆池边四五枝。 24、檀晕吐,玉华滋,不随桃李竟春菲。 25、天下花王都洛京,清明寒食走香軿。 26、天真无处窥神化,栏畔新妆却自羞。 27、晚得天真独有余,百花荣谢英相须。 28、无穷春思包含尽,但问熏风有也无。 29、无数天香国色,枝枝带、洛浦嵩山。 30、五花结队香如雾,一朵倾城醉未苏。 31、香色兼收三月尾,声名都压百花头。 32、叶叶鲜明还互照,亭亭丰韵不胜妖。 33、应是春皇偏与色,却教仙女愧乘风。 34、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翦牡丹。 35、曾见玉香球最好,樽前何独说姚黄? 36、紫玉盘盛紫玉绡,碎绡拥出九娇娆。 37、洛浦风光烂熳时,千金开宴醉为期。 38、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39、几时流落在人间,半间仙露,馨香艳冶,吟看醉赏,叹谁能留住。 40、浓紫深黄一画图,中间更有玉盘盂。先栽悲翠装成盖,更点胭脂染透酥。 41、国艳天然,造物偏锺赋。独占风光三月暮。 声名都压花无数。 42、停杯醉折,多情多恨,绝艳真香。 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