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灵璧石的话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 更奇的是击之灵璧石做的磐。“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璧石的。 所谓灵璧石,又名磬石,产于安徽灵璧县浮磐山。是我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作为贡品了。 它漆黑如墨,也有灰黑、浅灰、赭绿等色。石质坚硬素雅,色泽美观。 更奇的是击之灵璧石做的磐。“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岗翠,宝落世间何巍巍”,这是一首宋代人赞美灵璧石的诗。 灵璧石之美为古今名人喜爱,至今仍是藏石爱好者搜集的对象。故宫、孔庙保留的编磬都是产自灵璧。 色如墨,声如磬灵璧石天下奇。灵璧石独具神韵,闻名遐迩,领骚神州,古往今来有无数石痴为之倾倒,它的天工造化之功,在古今中外赏石界产生强烈影响。 灵璧石主要特征概括为:“三奇、五怪”。三奇即色奇、声奇、质奇,五怪即瘦、透、漏、皱、丑。 一奇为色。黑如墨玉,磨之可为镜;白色则泽润如羊脂,犹如一团白云;彩色石红、黄、青、蓝搭配,美不胜收。 二奇为声。犹如金振玉鸣,历来有金石之声的说法。 扣之有声,克谐八音。灵璧磬石在古典乐器中鹤立鸡群,向来被皇家宫廷所喜爱。 可以制作成为编磬、垂磬、特磬和,鱼磬等。据《文房器具笺》记载:“有旧玉者股三寸,长尺余,古之遍磬也。 有灵璧石色黑性坚者妙,悬之斋中,客有谈及人间事,击之以待清耳”。由此看来,灵璧石优美的音质,不仅上层喜爱,庶民百姓也爱不释手。 三奇为质。灵璧石在所有的奇石中,硬度最好,处于4—7之间,最利于长期收藏。 其石,质经有关部门测定,无放射质,无有害化学成分。1994年经国家建材测试中心化验分析,灵璧石中含有十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锶的含量高达0.48%,具有促进人体健康,抗癌增寿的功效。 所以利用灵璧石制作的各种工艺品,是符合环境保护和国际流行的绿色用品之要求,深受海内外普遍欢迎。它是集鉴赏、收藏、实用、工艺、保健于一体,是其它奇石都难以媲美的石中之奇。 一怪为瘦。瘦——体态窈窕,实兀嵌空。 乃阳刚之谓。以石体而论,其势棱角毕现,刚硬苗条,中枢坚挺,不肿不疲,骨气昂然。 二怪为透。透——洞豁贯穿,玲珑剔透。 石多孔多洞,灵动飞舞,仰俯观而多姿多势。古人云:石以玲珑透空者为上品。 透——可活全石,也符合阴柔为清的审美观。现仍留存在世的古代灵璧石“中华峰”可称透之美石之典型。 三怪为漏。漏——空穴委曲,鬼斧神工。 漏者,茅屋夜雨,柳稍垂露,上下可穿行也。上可乘天冰,下可接地气,惟漏可行。 石峰有漏,则体若莲瓣,翻唇吐樱,跌宕多姿,疏郎明了。现上海豫园中有一古代灵璧石名为玉玲珑(又说太湖石),可谓“漏”之神品。 朵云突兀,万窍灵通,一孔注水,孔孔皆出,若自下焚香于一孔,则众孔皆烟。何不为奇也。 四怪为皱。皱——皱毂叠浪,岩窦纵横。 皱石之外像。其纡回峭折,氤氲连绵,起伏松弛,阴阳正背,石肤收放皆归于皱。 灵璧石的皱象犹如斧劈千仞;似海浪层层,大雪叠叠;象春风吹碧水,微波滚滚;石肤若披麻,千丝万缕。其之“皱''真奇也。 五怪为丑。丑——丑极则美,美极则丑。 丑而雄,丑而秀,乍看怪丑,实则娇美。丑是自然天成,大璞不雕,返朴归真的美学观念,是赏石文化的最高品位。 总之,灵璧石瘦者铁骨铮铮,透者跌宕,漏者遒逦,皱者江河行也,丑者藏美丑而不丑。灵璧石可谓一石一景,一石一物,一石一天地,一石一世界。 形态大气,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虚实实,神美貌丽。 魅力独特 灵璧石具有独特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万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具有4个方面的独特之美,坚贞美 坚是石的主要特点,更是供石的首要条件。硬度低的奇石,易风化剥蚀,虽然好的造型而不能保持永恒,失去收藏价值。 所以一块奇石,虽然具有造型,纹理、色彩等诸多奇特条件,但因其硬度低便不能跻身于奇石之林,更不能成为精品。灵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和温润感。 其坚贞之特质,为供石之最。 造型美 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之古物,它经过宇宙混沌时期强烈造山运动的褶皱、断裂、辗压和亿万年的风化雨浸、水镌土蚀等内部和外营力的自然雕凿下,扭曲劈裂、去软留坚、孔洞沟壑,峻岭起伏,缠结纷乱,形成了各种造型奇特,天然成趣,独一无二,罕贵难求的艺术品。 灵璧石更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一块块坚实青莹、造型奇特的天然雕塑品。当人们走进灵璧层峦中去踏山寻石,呈现在你眼前的有峰峦洞壑、剔透玲珑、惮奇尽怪,黛色荧荧的(山免)岩怪石,还会发现在众多的奇石中有鳞者、角者、游者、翔者、菡萏、蟠螭、仙翁、美女、菩萨、高士。 二、关于宝石的诗句有哪些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这里的“琼瑶”、“琼琚”指的是珍贵的玉器,用来象征淳朴美好愿望,表达了我国古人人民朴素善良的内心世界 2,“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屈原——《九歌》,其中“玉桴”指的是玉头的鼓槌 3,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米长;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离骚》 “琼枝”指美丽的玉,“琼靡”指玉的碎屑,“瑶象”指的是美玉的象牙,借宝玉石之美描写宏大万千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4,双珠玳瑁簪”,《古诗为焦促卿妻作并序》中“耳着明月珠,”“口如含朱丹”这里的“珠”、“丹”都是指珠宝首饰,“朱丹”指红宝石;曹植《美女篇》中“玉帛不时安”,这里“玉”与“帛”一起为古代行聘之礼;《西洲曲》中“垂手明如玉” 5,王之涣著名的《凉州词》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的《凉州词》里也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句子,李商隐《锦瑟》里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而李白以“明月珠”比喻贤能,辛弃疾以“玉漏迢迢”比喻时间漫长……特别是《红楼梦》里的一块神奇的“通灵宝玉”,蕴涵了无尽的诗情画意,其中有许多关于宝玉石的诗句,比如“珍珠如土金如铁”、“白玉为常金作马”、“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可为达到了中国宝玉石诗词的极致。 6,“华夏神龙”的灵壁石 掀风雨,挟电雷,集百千部落图腾,起由古邈; 洒瑞祥,播福寿,兼亿万华人夙愿,飞向辉煌。 7,灵壁石,“中国龙”(词牌“长相思”): 行空中,跃水中,踏火乘云驭劲风。神威中国龙。 志在胸,信在胸,蓄势腾飞向碧空。欢欣披彩虹。 8,卷纹石,整体造型好像一座女人半身像,而它的美丽的卷纹,则好像女人的一头秀发,像瀑布一样滔滔奔泻那种秀发。我为它命名“秀发飞瀑”,配了这样一首诗: 飘飘玉人发,楚楚富天姿。 百丈来天瀑,千年动地诗 9,白居易的《太湖石》,写的是一块太湖石的外貌特点,通过外貌特点的描述,咏唱石头的气势: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剑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他的另一首咏石诗《双石》,除后面几句是写自己的心事之外,全诗主要是描述石头的外观特点和神韵的: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 万古遗水滨,一朝入我手。 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 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 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 峭绝高数尺,坳泓容一斗。 五弦倚其左,一杯置其右。 洼樽酌未空,玉山颓已久。 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 渐恐少年场,不容垂白叟。 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 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10,宗鲁浩的《天授风姿》,就是以描述一块奇石的外观特点,来咏叹这块奇石的自然美的: 抱朴守真映大千,空灵剔透出天然。 千雕百塑嵯峨立,似玉似珠笼碧烟。 再如郑锦之吟咏一块灵壁石的对联,上联描述石头的体态,下联描述石头的纹理,上下联都是咏唱石头的外观形象的: 鬼斧劈来体态安稳; 神功雕就纹饰大方。 拙作《孤峰独秀》,前两句咏唱了石的外观特点,后两句咏唱了石的神韵之美: 百丈琼华凌碧空,青萍出鞘刺寒宫。 巍峨险峻多奇伟,堪与汉王唱大风。 咏石诗,也可以通过叙述一块奇石形成之不易,来咏叹这块奇石的珍贵价值。例如拙作《玉玲珑》,叙述了一块奇石形成的特定条件和漫长的历程,说明了这块奇石来之不易,价值的珍贵: 大漠沙千里,于阗刻骨风。 万年功不断,始有玉玲珑。 三、有关奇石的诗句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唐 杜甫 《石柜阁》 交枝花色异,奇石云根浅。——唐 钱起 《仲春晚寻覆釜山》 寒泉浸、几峰奇石——宋 朱敦儒 《满江红·竹翠阴森》 震泽生奇石,沉潜得地灵。——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波涛漱古岸,铿锵辨奇石。——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 汝水无浊波,汝山饶奇石。——唐 孟郊 《汝州陆中丞席喜张从事至同赋十韵》 坐啸郡斋肃,玩奇石路斜。——唐 孟郊 《峥嵘岭》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唐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似鹿石》 闻君采奇石,剪断赤城霞。——唐 李德裕 《临海太守惠予赤城石,报以是诗》 举目无世人,题诗足奇石。——唐 皎然 《妙喜寺高房期灵澈上人不至,重招之一首》 望题主采纳 四、什么是灵璧之美灵璧之美说的是“天下第一石”灵璧石。 中国明代的《云林石谱》共记录116种石头,其中的4大名石则是灵璧石、太湖石、雨花石和英德石。 安徽灵璧县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 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道,清帝乾隆封其为“天下第一石”。 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玲珑剔透的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只所以能奇绝于天下,享誉古今和海内外,其真正魅力不仅在于天赋其内在的灵气和形态的神奇,主要还有击之响彻于皇宫内外,及质、色、纹的美。 因此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南唐后主李煜所爱的“灵璧研山”,径才逾尺,具 36 峰,且各有其名。又有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则津,滴水稍许于池内,经旬不燥。 宋徽宗得一“灵璧小峰”,‘‘长仅六寸,高半尺,玲珑秀润,卧沙、水道、裙折、胡桃纹皆具,小峰之巅有白石圆光,晶莹如玉”。 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清乾隆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赞曰:“谁谓其小,可置笔研,石形如岱,顶有方坛。” 米老过镇江,因爱甘露寺旁临江一处晋唐古建筑,乃苏仲恭宅, 苏亦爱“灵璧研山,”石宅相交后,米老却又叹惋不已,抱憾终生。 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到灵璧张氏园亭为园主 作画、题字、撰文。 主人喜赠“麋鹿宛颈石”,载归阳羡。现在《丑石竹风图》和“麋鹿宛颈石”均已不知去向,所撰 《灵璧张氏园亭记》仍灿然人间 ( 载《苏东坡全集》 ) 。 宋代诗人方岩在《灵璧磬石歌》中曰:“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 青铜色碧玉。 ”清代蒲松龄等都钟情于灵璧石。 灵璧石声、形、质、色、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 声: 灵壁磬石击之金声玉振,余音绕梁,是与赏石者进行语言交流的心灵之声,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 远在三千 年前殷、商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作磬的记载。 当时它与编钟的前身“钲”同为宫廷主要乐器。 它在我国盾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晋书》、《宋史》、《灵璧志略》等书均记载历代皇帝派员来灵璧采石制磬之 事。 现在山区的石农们,每采得一石,不仅观其形,首先扣其声,以有金属清越之声为贵。其中尤以有洞而又有金属声 者最难得。 磬石奇石无声者不是石体有伤,就是石膈 ( 筋脉病态或脉筋过宽 ) 等。新面世的彩石、图纹石等有金属之声者甚少。 了解灵璧山区的人皆知,磬石之声被当地人视为驱邪、纳福的吉祥之音。还有人把奇石视为天意所成的神灵之物 而对其供香、叩拜,祈祷平安赐福。 在当地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奇石的神话传说。 形:“泗滨浮磬”。 灵璧石原在古泅水之中,经过亿万年的自然风化,使之形成瘦、皱、漏、透和圆、蕴、雄、稳等特点。灵璧石,有的肖形状景,惟妙惟肖;有的气韵生动,震撼人心;有的轮廓抽象,写意传神;有的意境无穷, 耐人寻味;有的色彩艳丽,气质高雅;有的纹理图案天然成趣,妙不可言。 灵璧石,还有顽、拙、怪和灵、巧、秀、奇 诸美。 灵璧石之形,可观者“多为一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 ( 见《云林石谱》 ) 。 近年来,在群众性的采石大潮中,虽然有数以万计的灵璧石面世,发现四面可观者实在稀少。而在俯视、环视等多 角度的审视观赏中,奇石形体各部位轮廓的线与面,既能符合“线宜曲不宜 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又能集中显现其形态主题的更少;而底面虽然观赏不到,但能天然平稳或是 有多种不同放置方法可赏的传统供石,更是风毛麟角。 所以,评价一块奇石,在形态上虽有点滴之差,其艺术价值则相 距甚远。奇石之形“宁拙勿作,勿失天真”。 就是说,在奇石形体中,某些部位虽然拙了些,宁可保留着,也不要人为 做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展现形态天然之奇的真实性。 灵璧石,不论是造型石还是图纹石,为其清洗配座后,即可观 赏。 所以,灵璧石最怕因在其形体上人工斧凿而失去神奇和灵气。 奇石形态,只要符合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情理就是美 的形态。关于对灵璧石形的赏评,应首先利用“线宜曲不宜直,面宜凸不宜平”的奇石形体审美标准,对奇石形体轮廓 线与面进行审美,再慧眼捕捉形体轮廓线与面所提供形态的内容和意境从而确立有无主题。 对于在形态上无法立题的奇 石,可根据奇石的产地、特征及给予赏石者的感受进行命题。而对于在形态上能够立题的奇石。 再根据自然科学和人文 科学的情理围绕主题就形论形,再看有无“精”、“气”、“神”之美和“瘦、皱、漏、透、圆、蕴、雄、稳”的形体 美;至于对五彩石和图纹石的赏评,可用画理、书理、诗理等审美标准加以鉴赏。 总而言之,作为天工造物的灵璧石, 不论是象形石还是图纹石,其形态不似之似是美的,而形态酷似逼真的不仅美,而且更难得、更珍贵 ! 作为人物或动物 象形的灵璧石,以其神态振奋时为最美。 质: 灵璧石是九亿年前的海藻化石,属元古代地层中的碳酸盐岩。 最有代表性的磐石为隐晶质石灰岩,是由颗粒大 小均。 五、有关禅意的诗句在中国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关于禅意的诗句。 有关禅意的诗句我个人就很喜欢这几首: 1.题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2.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唐·王维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3.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4.青龙山昙壁上人兄院集 唐·王昌龄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5.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6.题东林白莲 唐·齐己 大士生兜率,空池满白莲。 秋风明月下,斋日影堂前。 色后群芳拆,香殊百和燃。 谁知不染性,一片好心田。 7.慈恩寺偶题 唐·郑谷 往事悠悠成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 故山岁晚不归去,高塔晴来独自登。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吟馀却起双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8.石潭即事 明·李贽 十卷楞严万古心,春风是处有知音。 即看湖上花开日,人自纵横水自深。 9.法海寺访仁公 清·郑板桥 树满空山叶满廊,袈裟吹透北风凉。 不知多少秋滋味,卷起湘帘问夕阳。 六、推荐几首有关赞美松石的诗句有关赞美松石的诗句: 1. 谁识无机养真性,醉眠松石枕空杯。《赠隐者》年代: 唐 作者: 刘沧 2.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九日》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3. 枕镌松石分琴荐,簟织风漪取笛材。《午睡》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4. 松石岁寒,雪月高闲。《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5. 饱雪筠林野之姿,癯犹高节;抱松石岁寒之骨,老更苍棱。《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6. 身心自然,松石亡年。《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年代: 宋 作者: 释正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