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若尘的诗句

一、与“若尘”有关的诗词,要有作者及朝代

早晨·父亲·那间破屋

父亲在房顶上翻着那些破烂的瓦片,

熟练却有些迟钝的双手,

天气不算冷,父亲却穿上

我多年前给他买但一直没穿的暖衣。

在这个村庄里,那些最早被唤醒的生灵,

父亲也和它们一样早起,

这时,东方还没有放出第一道晴光,

我还在梦中,父亲的脚步来回划着弯曲的弧。

睡意在我的床头露出冷森森的笑,

那扇门,还有房顶开着的暗淡的天窗,

拉长着脸,一起嘲笑被父亲提早唤起的黎明,

在这黑暗中,父亲是我永久的依靠。

最终,黑暗还是被这村庄的沸腾冲走,

天空泛着暗淡的白,南国依然还很阴沉,

这年冬天没有太阳,全国到处在闹雪灾,

厚皮树上挂着的晶状露珠在冒着霜气。

父亲在房顶上翻着那些破烂的瓦片,

我往返在混泥土和屋顶之间,

双手上渐渐浮起的紫红的血泡,

我偷偷跑到暗处把泪痕擦干——

致先师余虹先生

“自杀不易,活着更难”。这就是您为自己

设定的一个人的百年?尽管我无法说服自己

接受您的选择,但我始终认同了活着比自杀

更为不易的事实。生存之不易的形而上的

沉思变得有些令人难以承受,您的深思熟虑

抑或孤注一掷并没有给您带来意外的幸福。

郁抑症?失眠?世人不太相信一个

睿智的思想者会患上如此严重的精神疾患,

然而,您的思想才是您精神的不可承受之重,

你需要通过秉烛夜思来打发那些

令您不堪重负的时间。您是在思想上

自我流放的俄狄甫斯,谬斯的歌唱并没有

能根治您深沉的忧郁。如今,

我不得不替您质问:从零度开始的写作,

能不能再次扮演健全人之身心人格的角色?

文艺的精神医学功能何处可觅?……

创作何为?我听见老太太说:您读坏了书!

这无不道理啊。在这思想贫乏的时代,

您是一个拓荒者,却把自己捆绑在

荒芜的世界里接受世人的审判,只有

您知道:您离自身存在的世界越来越近,

却离他人的世界越来越远。在生存的另一端,

从此远离喧嚣——您彻底获得了自由。

说的意义

我何所求?

你就近在咫尺,

我何所惧?

我在说疯语,

我执意倾吐,

那是多么快乐。

孩 子

在还是一个混沌的时候

走了,提前走了——

只在我心中留下一座

洁白的纪念碑。

孩子——多么纯洁的概念,

像圣徒的祈祷,

在最黑暗的时空里

也能闪亮。

如果?如果这片土地种不下

一粒种子,那么……

那么,一定是我们的世界

积淀了太多尘埃。

二、有关避世的诗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赏析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的支配下。

这一种外于而又高于人的个体生命的权威,在东汉未开始遭到强烈的怀疑。于是就迎来了个性觉醒的时代;在文学创作中,相应地有了所谓“人的主题”的兴起。

但个性觉醒,既是旧的困境与背谬的结束,又是新的困境与背谬的发现与开始。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永恒的宇宙的对立。

人们不断发出哀伤的感叹:“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自顾非金石,咄唶令人悲”(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咏怀诗》)。人们在自然中感受到的,是无限存在对有限人生的压迫。

但是,即使说困境与背谬注定要伴随人类的全部进程(这是一个存在主义的观念),在不同的阶段上,人还是要寻找不同的解脱方式。哪怕是理念上的或者是诗意上的,人也要发现一种完美的生命形态。

所以到东晋末,在玄学的背景中,陶渊明的诗开始表现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这就是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是相反地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在他的这《饮酒》第五首之中,表现得最为充分而优美。凭着它那浅显的语言、精微的结构、高远的意境、深蕴的哲理,这首诗几乎成了中国诗史上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篇。

全诗的宗旨是归复自然。而归复自然的第一步,是对世俗价值观的否定。

自古及今,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大抵是人们所追求的基本对象,也便是社会所公认的价值尺度。尽管庄子早就说过,这一切都是“宾”,即精神主体的对立面(用现代语汇说,就是“异化”),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终究无法摆脱。

而陶渊明似乎不同些。他当时刚刚从官场中退隐,深知为了得到这一切,人们必须如何钻营取巧、装腔作势,恬不知耻地丢去一切尊严。

他发誓要扔下这些“宾”的东西,回到人的“真”性上来。 于是有了这首诗的前四句。

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味着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所谓“冠带自相索”。

因为陶渊明喜欢诉穷而人们又常常忘记贵胄之家的“穷”与平民的“穷”全不是一回事,这两句诗的意味就被忽视了。实在,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是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

所以,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冷寂到门无车马终究是不寻常的。所以紧接着有一问:你如何能做到这样?而后有答,自然地归结到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

“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状态。此处的“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世界取隔离与冷漠的态度,自然也就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所居之处由此而变得僻静了。

进一步说,“车马喧”不仅是实在的事物,也是象征。它代表着整个为权位、名利翻腾不休的官僚社会。

这四句平易得如同口语,其实结构非常严密。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

高明在这种结构毫无生硬的人为痕迹,读者的思路不知不觉被作者引导到第四句上去了。难怪连造语峻峭的王安石也大发感慨: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字宙而存在。

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原来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大化”迁变的表现,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竞逐中,以至丧失了真性,使得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归复自然,才能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

诗人(题名叫《饮酒》,自然是一位微醺的、飘飘然忘乎形骸的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

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另一种版本,“见南山”的“见”字作“望”。最崇拜陶渊明的苏东坡批评说:如果是“望”字,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东坡先生非常聪明,也很懂得喝酒的妙处,他的话说得不错。这里不能作“望”,是因为“望”是有意识的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

还可以深一步说:在陶渊明的哲学观中,自然是自在自足无外求的存在,所以才能具足而自由。

三、含有“尘”字的诗词有哪些

1、《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

3、《二十四诗品》

年代: 唐 作者: 司空图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漉满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4、《蝶恋花·云水萦回溪上路》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云水萦回溪上路。叠叠青山,环绕溪东注。月白沙汀翘宿鹭。更无一点尘来处。溪叟相看私自语。底事区区,苦要为官去。尊酒不空田百亩。归来分得闲中趣。

5、《浣溪沙》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璧醉佳辰。一番红粉为谁新。

团扇只堪题往事,新丝那解系行人。酒阑滋味似残春。

四、形容人生短暂的诗句

咏怀 阮籍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惜时 无名 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将进酒 李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曲江二首 杜甫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喜友至留宿 白居易 人生开口笑,百年都几回? 咏怀 白居易 人生百年内,疾速如过隙。 哭殷遥 王维 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清明 高翥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踏莎行 晏殊 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夜行船〕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

晓来清镜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鸠巢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五、有关尘埃的诗句

感化寺见元九刘三十二题名处

白居易

微之谪去千余里, 太白无来十一年。

今日见名如见面, 尘埃壁上破窗前。

秋晚早发新定

杜牧

解印书千轴, 重阳酒百缸。

凉风满红树, 晓月下秋江。

岩壑会归去, 尘埃终不降。

悬缨未敢濯, 严濑碧淙淙。

题罗公山古柏庵二首(之一)

黄庭坚

尘埃奔走尚飘蓬, 想听庵头老柏风。

会向天阶乞衰晚, 住庵长作主人翁。

自真珠园泛舟至孤山

陆游

呼船径截鸭头波, 岸帻闲登玛瑙坡。

弦管未嫌惊鹭起, 尘埃无奈污花何。

宦情不到渔蓑底, 诗兴偏於野寺多。

明日一藤龙井去, 谁知伴我醉行歌?

过新息留示乡人任师中

苏轼

昔年尝羡任夫子, 卜居新息临淮水。

怪君便尔忘故乡, 稻熟鱼肥信清美。

竹陂雁起天为黑, 桐柏烟横山半紫。

知君坐受儿女困, 悔不先归弄清泚。

尘埃我亦失收身, 此行蹭蹬尤可鄙。

寄食方将依白足, 附书未免烦黄耳。

往虽不及来有年, 诏恩倘许归田里。

却下关山入蔡州, 为买乌犍三百尾。

怀锺山

王安石

投老归来供奉班, 尘埃无复见锺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 始觉人间是梦间。

福昌杂咏五首(之四)

张耒

天倚冈峦翠万重, 倚楼搔首更书空。

莓苔古屋荒秋雨, 草木空山起夜风。

汉帛北来邀塞雁, 楚招南望忆江枫。

尘埃流落悲生事, 白发年来拟见攻。

谷帘水

王禹偁

泻从千仞石, 寄逐九江船。

迢递康王谷, 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 长在水帘前。

次韵王巩自◇

苏辙

平生未省为人忙, 贫贱安闲气味长。

粗免趋时头似葆, 稍能忍事腹如囊。

简书见迫身今老, 樽酒闻呼首一昂。

欲挽天河聊自洗, 尘埃满面鬓眉黄。

杂感~又

陆游

道进身垂老, 方灵病已侵。

知难逃死籍, 犹得遂归心。

星斗开孤剑, 尘埃拂素琴。

妄庸常衮衮, 谁与论幽深!

六、关于诺言的诗句

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佚名 诗经·邶风·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5 佚名 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6 郑愁予 赋别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 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8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10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12 席慕蓉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