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月亮的风俗及诗句

1.关于月亮的成语,诗句,神话,习俗

月亮的成语:冰壶秋月 宾饯日月 宾饯日月 冰壸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步月登云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待月西厢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清月明 风情月思 风前月下 风情月意 风情月债 飞霜六月 风月无边 风月无涯 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花辰月夕 花晨月夕 海底捞月 寒冬腊月 花好月圆 猴年马月 河倾月落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壶天日月 华星秋月 河斜月落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烘云讬月 海中捞月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霁风朗月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积日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积岁累月 九天揽月 霁月光风 今月古月 旷日引月 临风对月 驴年马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朗月清风 落月屋梁 面如满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年该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弄月嘲风 牛衣岁月 弄月吟风 拿云捉月 批风抹月 披星戴月 披星带月 清风朗月 清风明月 穷年累月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迁延日月 迁延岁月 日程月课 日锻月炼 日东月西 如花似月 日就月将 日积月聚 日朘月减 日积月累 日渐月染 日久月深 日朘月削 日角偃月 日居月诸 日累月积 日陵月替 日来月往 日迈月征 日濡月染 日升月恒 日往月来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 日省月课 日省月试 日销月铄 日新月盛 日省月修 日新月异 日新月著 日月不居 日月重光 日月蹉跎 日月合壁 日月合璧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交食 日月经天 日月丽天 日月其除 日月入怀 日月如流 日月如梭 日月参辰 日月无光 日引月长 日异月更 日月逾迈 日异月殊 日堙月塞 日异月新 日益月滋 日征月迈 日增月盛 日增月益 日滋月益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参辰日月 十冬腊月 水底捞月 水底摸月 舌端月旦 岁月不居 三月不知肉味 岁月蹉跎 水月观音 水月镜花 梳云掠月 岁月如流 岁月峥嵘 水中捞月 水中捉月 调风弄月 跳丸日月 停云落月 田月桑时 无边风月 枉费日月 五黄六月 吴牛喘月 玩岁愒月 五月飞霜 五月披裘 五月粜新谷 笑傲风月 啸傲风月 晓风残月 羞花闭月 星离月会 犀牛望月 霞裙月帔 星前月下 悬若日月 旬输月送 雪月风花 星月交辉 霞姿月韵 月白风清 咏嘲风月 云窗月户 语出月胁 云窗月帐 月旦春秋 月地云阶 迎风待月 吟风弄月 吟风咏月 月黑风高 烟花风月 猿猴取月 云阶月地 云堦月地 月里嫦娥 月朗风清 月露风云 月落参横 月落乌啼 月落星沉 月朗星稀 月露之体 月貌花容 月明千里 月没参横 月明星稀 月满则亏 有年无月 月缺花残 月缺难圆 一日三月 云容月貌 月夕花晨 月下花前 淹旬旷月 月下老儿 月下老人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常年累月 撑霆裂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裁月镂云 喘月吴牛 雕风镂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带月披星 待月西厢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光月霁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白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月亮的诗句: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2.一.月亮别称二.月亮的神话,故事,传说三.中秋节习俗四.月亮诗句五

一、关于月亮的别称: 玉兔、夜光、太阴、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习俗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有关月亮的民风民俗和歌词

民风民俗: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象征着合家团圆.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相会的日子,在古时,这一天是女性的节日,她们可以在一起聚会,乞求自己心灵手巧,故曰"乞巧节",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关月亮的谜语 1、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 答案:明 2、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风, 人人说我三十寿, 二十八、九便送终。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3、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4、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

(打两种天体) 答案:太阳、月亮 5、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6、同走同走同向前,相随相伴紧相连, 面对太阳随身后,背朝月亮站身前, 坏┳呓诎荡ΓШ敉蚝舨宦睹妗?nbsp;(打一自然现象) 答案:影子 7、打开半个月亮,收到兜里可装, 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天黄。

答案:折扇 8、走了太阳,来了月亮(四字影院用语) 答案:轮流上映 9、半个月亮 答案:胖 10、百年前的月亮 答案:胡 11、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 答案:朝 名胜古迹:台湾的日月潭 诗歌: 1 武则天---赠胡天师---迢迢间风月,去去隔烟霞。 2 李衍---辉辉赫赫浮玉云,宣华池上月华新。

3 李衍---月华如水浸宫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4 李白---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5 徐彦伯---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晓月怜筝柱,春风忆镜台。 6 王勃---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临高台---狭路尘间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7 王维---横吹曲辞*陇头吟---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8 翁绶---横吹曲辞*陇头吟---残月出林明剑戟(注:念法同“挤”),平沙隔水见牛羊。

9 陈子昂---横吹曲辞*出塞---星月开天阵,山川列地营。 10 王昌龄---横吹曲辞*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 杜甫---横吹曲辞*前出塞九首---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12 杜甫---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13 余延寿---横吹曲辞*折杨柳---馀花怨春尽,微月起秋阴。 14 卢照邻---横吹曲辞*关山月---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

15 李白---横吹曲辞*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16 戴叔伦---横吹曲辞*关山月二首---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 17 崔融---横吹曲辞*关山月---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

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18 李端---横吹曲辞*关山月---露湿月苍苍,关头榆叶黄。

回轮照海远,分彩上楼长。 19 张籍---横吹曲辞*关山月---秋月朗朗关山上,山中行人马蹄响。

20 李白---横吹曲辞*幽州胡马客歌---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21 刘希夷---相和歌辞*江南曲八首---月明芳树群鸟飞,风过长林杂花起。

22 崔国辅---相和歌辞*王昭君---一回望月一回悲,望月月移人不移。 23 上官仪---相和歌辞*王昭君---雾掩临妆台,风惊入鬓蝉。

24 李贺---相和歌辞*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25 李暇---相和歌辞*怨诗三首---相忆不可见,且复乘月还。

26 李白---相和歌辞*长门怨两首----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27 王翰---相和歌辞*蛾眉怨---珠帘北卷待凉风,绣户南开向明月。

28 李益---相和歌辞*宫怨---露湿晴花宫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 29 李白---相和歌辞*乌栖曲---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30 李贺---相和歌辞*莫愁曲---罗床倚瑶瑟,残月倾帘钩。 31 杨巨源---相和歌辞*大堤曲---月落星微五鼓声,春风摇荡窗前柳。

32 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3 李白---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月出碧云断,蝉声秋色来。

34 王涯---琴曲歌辞*蔡氏五弄*秋思二首---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 35 卢照邻---琴曲歌辞*明月引---浮云卷霭,明月流光。

36 李白---杂曲歌辞*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7 张炽---杂曲歌辞*归去来引---相见故明月,浮云共我归。

38 姚系---杂曲歌辞*古离别---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 39 王涯---杂曲歌辞*春江曲---归时不觉夜,出浦月随人。

40 李白---杂曲歌辞*宫中行乐词---更怜花月夜,宫女笑藏钩。 41 令狐楚---杂曲歌辞*宫中乐---明月秋风起,珠帘上玉钩。

42 李白---杂歌谣辞*司马将军歌---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43 上官仪---春日---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44 卢照邻---赠益府裴录事---浮云映丹壑,明月满青山。 45 卢照邻---赠益府群官---明月流客思,白云迷故乡。

46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7 张九龄---秋夕望月---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

48 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49 宋之问---下山歌---松间明月长如此,君再游兮复何时。

50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神话传说:当然是嫦娥奔月啦~~ 对联: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

4.关于月亮的习俗

1、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2、傣族的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3、侗族的偷月亮菜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4、台湾的托球舞

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每到中秋之夜,都要穿起美丽的民族服饰,齐集在“日月潭”边,在银辉的月光下,男男女女,玩起“托球舞”的游戏。

5、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 中秋习俗:苗族跳月、傣族拜月、侗族偷月亮菜

5.关于月亮民风民俗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

6.有关月亮民风民俗

在威宁彝族回族自治县的苗族男女青年中,流传着一种传统的恋爱方式——踩月亮。这里的踩月亮与黔东南的“游方”大同小异。踩月亮就是每当清风明月时,小伙子们拿着芦笙或木叶便走出家门,三三两两地来到山坡或高地上,趁着皎洁的月光,吹起动听的芦笙、木叶。优美动听的乐曲呼唤着寨内的姑娘出来赏月,颇有点“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味道。小伙子的芦笙或木叶吹 过三遍之后,仍不见姑娘的面,就说明姑娘已有对象或不喜欢这位小伙子,小伙子也不必再吹,若在吹则被认为不礼貌。

乐曲如呼唤来的姑娘,二人可通过对歌交谈。次数多了,就产生了感情。感情通过对歌来诉说,爱慕之情通过歌来倾吐。等到二人情意相通时,也就是有了感情基础,可互赠礼物表示定情。一般地说,小伙子送给姑娘的礼物是木梳、口弦或银器之类,姑娘回赠的是自己亲手织绣的花布带等。

这种恋爱方式是在月光下进行的,故叫踩月亮。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也是中华民族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象征着合家团圆.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相会的日子,在古时,这一天是女性的节日,她们可以在一起聚会,乞求自己心灵手巧,故曰"乞巧节",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7.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诗和习俗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8.有关月亮的风俗习惯

拜月 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

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

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

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

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 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

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编辑本段汉族拜月礼仪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 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虽然祭月的习俗开始年代无法确定,就现有的文字资料来看,汉代枚乘的《七发》中说,“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并往观潮于广陵之曲江”,这或许是今天中秋后观钱塘潮风俗的由来。

大约到了魏晋之时,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

待到宋时,才正式定为中秋节:“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月饼被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佳句。南宋中秋节活动,则更为丰富多彩: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

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明清以来,“赏中秋”的风俗,更加盛行。

许多地方还形成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等特殊习俗。至今,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仍盛行赏月、吃月饼和团圆饭以及舞龙、点塔灯等习俗。

编辑本段祭月礼仪 中国的祭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祭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统领工作),一名赞礼(相当于主持人),若干执事(主祭的助手),一般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按照传统,“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

一、道具 1.祭桌或祭几一张。普通的小桌即可。

2.草席若干条。行拜礼之用。

普通草席。上可加软垫。

3.香炉一盏,香若干。普通小型香炉。

4.盘碟碗盏等祭品盛器若干。 5.红烛两根。

照明、烘托气氛及点香用。 6.普通的酒一瓶.酒爵三只。

酒杯亦可。 7.祭品:月饼、猎取节日野味、糯米圆饼、饮酒、瓜果、毛豆、鸡冠花二、程序 【时间选择】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祭后分胙,饮宴、赏月。

华夏祭礼讲究“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天气因素不是关键。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

【场地要求】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如遇到下雨,可以转移到船上、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面向月亮的方向而祭。

【具体人员】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一名赞礼,若干执事,其它人均为从祭。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

集体祭月时,也从女性中选定主祭。按照传统,男不拜月。

男子可以担任赞礼、执事协助祭月,或从事其它协助工作。 【服饰】祭月是要求相对宽松的祭礼,可不穿专门的汉服祭服。

着适合秋季的汉服常服即可。推荐男子着深衣、袍衫、直身等,女子着深。

9.有关月亮的成语,佳对,民俗,诗句,谜语

吟月对联 : 仲秋赏月名泉畔 元夜吟风古寺前 寄妾愁心江上月 随君夜梦镜中秋 士子醉吟江上月 佳人羞对镜中花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虎踞迎风爽 溪流印月清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东林寺对联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日就月将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