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和诫子书有关的诗句

1.与诫子书有关的名人名言和事例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说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更是子女一生的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齐家则是家庭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重要人物的一言一行,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其教育子女之道,便成为人们家庭教育的重要参考模式。

历史名人诸葛亮教育子女俭以养德就留下了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

三国时期,西蜀丞相诸葛亮一生忠心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帝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远,希望自己的儿子“志存高远”。

诸葛亮非常喜爱这个小儿子,但同时又对他的成长充满了担忧。他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说:“诸葛瞻今年八岁了,十分聪慧可爱,但我又担心他过于早熟,最后成不了大器!”可见,诸葛亮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

诸葛亮虽高居相位,却一生俭朴,他在给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此外别无积蓄,而这些也足够家人使用了。我保证在我死后,家里家外都不会留有多余的财产,不辜负陛下对我的厚恩。”诸葛亮亲自履行着“俭以养德”的做人准则,也希望子孙后代成为拥有远大理想、勤学俭朴的有为之人。他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后来,诸葛瞻拜骑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将,后来又升迁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并兼任军师将军。

2.与诫子书这篇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

第一句: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学静也”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第二句: “俭以养德”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品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可以过自由的俭朴生活。第三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

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第四句: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第五句: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要想提升自身价值,必先立大志,然后才是广博才学,学成大业。第六句: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凡事拖延就不可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第七句: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第八句: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九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什么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白话译文: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此文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

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亮集》。

4.和诸葛亮有关的诗文名句有哪些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问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一·一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顾全大局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诸葛亮要丑奏------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一…办法多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卢,将复何及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