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与宋词的比较

1.唐诗宋词的比较唐诗和宋词相比,有何异同

同:都属于古代诗歌范畴,唐诗中的律诗和词都有严格的格律。

异:一是朝代不同,分别是唐和宋;一是题材不同,分别是诗和词。对于第二点,大致说一下:诗分律诗和古风两类。

律诗大约开始出现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例如七律、五律、七绝、五绝等,分别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

古风没有严格的格律,字数和句数也不规定。如白居易的新乐府就属于古风类,名作有我们熟悉的〈卖碳翁〉等。

词又叫长短句,句子长短不齐,但并不是自由诗,在每一个词牌下,对于字数、句数、压韵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故作词又叫“填词”,即根据词牌的规定填出词。

2.唐诗宋词的比较唐诗和宋词相比,有何异同

区别 一、表现形式上的不同

唐诗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大宗。简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诗人作诗,也有用上句式较自由的古体诗,古体诗的句数和字数就很自由。

宋词指宋代盛行的韵文体裁。宋词的句式受到所谓词牌的规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韵,极少全首每句都字数相同,所以词又称为长短句,这是注明与诗在形式上的区别。

区别二、题写内容不同

唐诗大多抒发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诉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又如李白的“若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宋词则更多的是描写内心中的情感与感动。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区别三、功能主题的不同

其实唐诗和宋词最大的区别,还是关于音乐方面的。词是歌词,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是倚声填词,用来唱的,也就是说,至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词都是为音乐服务。这与唐诗为作者的抒发志向感情为服务有根本性的不同。

唐宋交界已经是中国两个不同时代的巨大分界,而唐诗宋词已是实质的改变。唐代人追求着心性的清白正直,唐人高唱“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人坦荡豪迈,解放个性。而宋人则追求的是潇洒,追求生活的满足,释放个性。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不同心态,成为唐诗宋词存在差异的原因。

3.古诗与诗词的区别是什么

按我的理解,问题中的“古诗”指的是“古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应的是“近体诗”而不是“诗词”。因为“古体诗”与“诗词”是小概念与大概念的关系,严格来讲并无可比性,因此,只能着重讨论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为了叙述方便,还是先探讨近体诗的特点。 近体诗不是“新诗”,不是所谓“散文诗”。

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的律诗或绝句的通称。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有如下四个特点: 1、每首诗限定8句,五律共40字,七律共56字。 2、一般押平声韵。

3、有严格的平仄格式;平仄格式有“粘、对”的规则可循,有“孤平”的避忌; 4、讲究对仗和对仗的位置。 对仗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比平仄的讲究宽松些。

也有超过8句的律诗,那叫做“长律”。在长律中,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般用对仗,所以又叫做排律。

绝句字数是律诗字数的一半,一般不讲对仗,也有用对仗的。 其次讨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是区别于近体诗的一种诗体。 古体诗有如下的特点: 1、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

2、押韵,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3、平仄没有任何规定,也不拘“粘”和“对”。唐代以前的诗在平仄上没有明确规则,唐宋以后的所谓“古风”在平仄上也是完全自由的。

4、不讲究对仗,即使有的地方用了对仗,也与近体诗明显不同,表现在:①同字可以相对;②同声(平或仄)可以相对,而且那是修辞上的需要,不受格律束缚。 “诗词”是个大概念,包括诗和词,都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发抒情感的文学体裁。

上述讨论的都是“诗”。 词,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的需要而改变,因此又称为长短句。

但它区别于“古风”字数不齐的长短句,表现在:①字数一定;②平仄讲究;③用平声韵或仄声韵,甚至在仄韵中有要求用“入声韵”等等的明确规定;④按固定地方用对仗,就像律诗中的对仗要求一样,但有的词牌不用对仗;⑤具词牌即词的格式的名称;⑥具词谱即每一词牌的格式。 所以,依照词谱的规定格式写词叫做“填词”。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小令、中调、长调。许多词牌分上下两阕。

讨论了古体诗、近体诗和词的特点之后,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 顺便涉及,有些人片面理解**的说法,一见近体诗词就反对。

事实上,**并不一概地反对写“旧诗”即近体诗词,他说可以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它束缚思想,又不容易写好。必须完整地理解伟人的意思。

4.唐诗的特点以及唐诗与宋词的比较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诗是作出来的,词是填出来的,诗多讲究对仗押韵,五 七言律诗和相应的绝句要求严格些 ,乐府和古体相对没有格式和字数上的严格要求,词是对应一个词牌都有每个词牌的字数韵律限制,所以词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填起来的,不是作出来的,而且在当初每个词牌都应该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曲子,供演奏吟唱,而诗没有.。

5.唐诗和宋词的区别

。。。这个看下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6.唐诗和宋词之间的区别

在格式上说 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是五言,五言古诗简称五古,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年代:三国 作者:曹丕 体裁:乐府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诗注疏三百首》 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张继枫桥夜泊书法帖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诗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格律很严,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言绝句简称七绝。 而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学样式上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 词有5种分类方法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来源分。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的格式较为自由,主要讲求音律的美,没有严格的格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7.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啊。。。先汗一个,

首先说说什么是词什么是诗,词在古代一开始是歌词,配上曲是可以唱的,词牌名就是曲目,同一首曲可以配很多词,但是对应于同一词牌名的格式是不变的,所以写词通常叫做填词.词的句子字数是根据曲调唱法的具体需要来的,长短不一,所以词又叫长短句,但是对押韵要求挺高,因为对词的音乐感要求很高

而诗则范围比较广,分狭义的和广义的,这里就不细说了吗,唐诗主要是指唐朝人写的诗,从初唐四杰到后来大李杜小李杜的,他们写的诗通常都是五言和七言的(就是同一首诗里每句话都是七个字,或五个字,并且同一首诗里每个句子的字树一样,但是,唐初早期的诗还没有达到或要求那么严格,李白的将进酒就长短不一,)讲究对仗工整,韵法严谨。

8.唐诗与宋词的异同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诗是怎么样产生的呢?原来在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

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

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

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既然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这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

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

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

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目前,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宋词的流派 1. a.婉约派:北宋初年,受到晚唐、五代的词风影响,以婉约为主。这类词作以小令为主,辞句婉丽,内容偏重男女之情,游子思乡之叹,远人别离之恨。

格调含蓄婉约,后世推为词的正宗。 b.豪放派:此派之词是北宋词坛之大突破。

这类作品,气势豪迈,意境清新,不拘音律,随意抒写。题材广泛,内容或抒发感情,或议论说理,境界较婉约派扩大,感情亦较奔放。

c.格律派:格律派词人多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词调,作品格律严谨,音调谐美,辞句工巧典丽,内容以抒情和咏物为主。 2. 宋词的代表作家作家 时代 风格特色 词集名称 李煜 字重光,世称李后主 五代 前期反映宫庭生活,格调华丽后期倾诉亡国之痛,格调哀怨 《南唐二主词》 柳永 字耆卿,初名三变 北宋 多写都市繁荣生活工於羁旅行役擅写长调语言显浅平易 《乐章。

9.唐诗和宋词的异同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初唐诗歌的发展概况。

2、简述陈子昂诗歌理论的内容以及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何谓沈宋体?它对唐诗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简述张若虚对唐诗意境创造的贡献。

5、试结合诗歌创作的具体情况,阐述你对盛唐气象的理解。 6、简述盛唐边塞诗的创作情况。

7、谈谈你对“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首推李白”这句话的理解。 8、简述中唐诗歌发展的情况。

9、如何理解杜甫的创作推进了中唐诗风的转变。 10、韩孟诗派的诗歌创作有什么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1、何谓“新乐府运动”?它的诗歌理论包括哪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对诗歌发展有什么贡献? 13、简述晚唐诗歌创作的情况。

14、何谓“曲子词”?何谓“敦煌曲子词”? 15、简述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情况。 16、何谓“花间词”?简述“花间词”的风格特征。

17、何谓“南唐词”?简述其代表词人李煜词作的特色。 18、简述北宋词创作的情况。

19、简述南宋词创作的情况。 20、试从外部形式、题材内容、总体风格、语言等几个方面分析诗体和词体在文学特征上的异同。

21、试结合实例论述“词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 22、试结合作品阐述你对“诗庄词媚”一语的理解。

(附:《绪论》一章思考题出的比较多,原因一是希望大家能先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大致脉络,二是希望大家能对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我们教材中对每一类题材的诗词都是按照文学史发展的线索来进行论述的,因此理清唐诗宋词发展的线索,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弄清了盛唐诗歌的总体特色之后,我们自然也就能够理解盛唐山水诗的特色,因为山水诗正是盛唐诗歌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就带有盛唐诗歌的特点。另一方面,我们的教材对每一类题材都是按照诗和词两种体裁来分别论述的,因此把握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对于我们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同学们一定重视《绪论》部分,尤其是专科阶段非中文专业的同学,更要把《绪论》的学好。)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论析 1、何谓山水诗?简述山水诗的产生过程及大小谢对山水诗发展的贡献。

2、何谓田园诗?试述陶渊明田园诗创作的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初唐山水诗的创作有什么特色?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4、结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山水诗的特色。 5、盛唐山水诗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试析柳宗元和刘禹锡山水诗风格的异同。 7、结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维田园诗的特色。

8、盛唐田园诗和中晚唐田园诗有那些不同?试举例说明。 9、试分析下列作品孟浩然的《临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蜀道难》、柳宗元的《渔翁》、王绩的《野望》、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陆游《游山西村》、王维的《渭川田家》、柳永《望海潮》、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苏轼《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枣花)、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第三章 友情送别诗词论析 1、简述送别诗歌产生的过程。 2、宋代以言志为主的送别词有什么特色?试结合其代表作进行分析。

3、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4、试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杨柳”这一意象。

5、对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进行比较分析。 6、试分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第四章 咏史怀古诗词论析 1、结合作品分析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2、试以王维和李白的作品为例,论述盛唐咏史怀古诗是如何体现盛唐的精神风貌的。

3、试结合作品,论述咏史怀古诗词是如何实现“古”与“今”的结合的。 4、试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论述咏史怀古诗词是如何在咏怀历史中表达对现实政治的关注的。

5、诗分析下列作品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维《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杜甫《蜀相》、《八阵图》、刘禹锡《西塞山怀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第五章 咏物诗词论析 1、唐代的咏物诗具有那些艺术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2、结合作品分析苏轼、周邦彦和姜夔咏物词的特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异同。 3、试分析南宋末年咏物词兴盛的原因,并结合作品分析南宋末年咏物词的特色。

4、试析下列作品:杜甫《房兵曹胡马》、陆龟蒙《白莲》、骆宾王《在狱咏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周邦彦《六丑•蔷薇谢后作》、《兰陵王•柳》、姜夔《疏影》、王沂孙《齐天乐•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