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格的诗句

1.写古诗、格律诗

平仄对仗 关于古诗格律的一些问题 悬赏分:50 - 解决时间:2007-1-10 12:47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

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

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平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

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

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

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平声字(即阴平、阳平调的字)。

例如: (一) 送魏大将军(唐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 咏煤炭(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平仄 平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

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

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平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平。

2.带格字的成语

自成一格 〖解释〗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有耻且格 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训格之言 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形禁势格 见“形格势禁”。 形格势禁 格:阻碍;禁:制止。

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仙风道格 犹言仙风道骨。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聊备一格 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

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 降格以求 降低标准去寻求。

扞格不入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

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钩辀格磔 鹧鸪的叫声。

格于成例 〖解释〗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穷理 穷究事物的道理。 格杀勿论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格杀无论 见“格杀勿论”。

格杀弗论 见“格杀勿论”。 格杀不论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格古通今 穷究古代,通晓当代。

谓学富识广。 格格不吐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格格不入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

格格不纳 谓难以接受。 格高意远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格不相入 犹言格格不入。 不名一格 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不拘一格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标准 别开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别具一格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别创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格致 格局 格物致知 格外 格调 格物 格言 格格不入 格格 格式 格磔 格物穷理 格调说 格纳库 格律 格竹 格致家 格尚 格杀 格度 格斗 格力 格心 格韵 格杀勿论 格思 格天 格非 格色 格涩 格令 格桑花 格律诗 格子 格泽 格五 格正 格老子 格兰 格业 格知 格命 格西 格人 格诗 格古通今 格制 格量 格登 格勒 格天彻地 格拒 格萨尔王传 格虏 格林尼治时间 格尔尼卡 格是 格来 格扇 格陵兰 格文 格目 格铮铮 格轨 格样 格物大馆 格赋 格尺 格于成例 格林尼治天文台 格论 格兰姆 格格驳驳 格里历 格套 格战 格吧格吧 格种 格奸 格法 格喳 格号 格笔 格愣 格除 格蚤 格列佛游记 格林纳达 格格不纳 格物院 格拉 格敕 格条 格凛凛 格保 格吱 格佞 格日 格末 格抖抖 格苗 格候 格孽 格击 格化 格纳 格王 格绷格绷 格训 格崩 格楞楞 格阂 格簺 格档 格仆 格巴巴 格什文 格格不吐 格不住 格布 格览 格检 格得 格准 格支支 格别 格塞 格棱 格饵 格的 格不相入 格术 格针 格磴儿 格掷 格迕 格评 格林尼治 格登登 格面 格谟 格敌 格手 格祀 格班 格碍 格地地 格斩 格沮 格限 格支格支 格议 格榻 格状 格例 格校 格高意远 格范 格杀无论 格致会 格式塔心理学 格杀弗论 格杀不论 格鲁吉亚人 格眼 格鲁吉亚 人格 别具一格 性格 风格 不拘一格 品格 严格 定格 规格 资格 独具一格 格格 扞格 标格 破格 价格 合格 卷帘格 有耻且格 摄提格 出格 体格 偏执性人格 高格 润格 元和格 聊备一格 窗格 雪格 捍格 朗格 不名一格 九宫格 雅格 姿格 气格 感格 调拨价格 创格 及格 尔格 超格 常格 失格 笔格 骨格 拗句格 宾格 老格 梅格 赏格 留司格 讳饰格 柞格 昨儿格 捌格 叶子格 恒格 变态人格 根格 耻格 正格 优格 彩选格 修辞格 降格 敕格 来格 挛格 表格 黄伞格 玉格 秀格 韵格 物格 文格 双重人格 真格 典型性格 升格 禁脔格 晶格 逸格 别创一格 自成一格 天格 杰格 入格 意格 网格 悬格 多重人格 丰格 志格 三等九格 立格 辞格 关格 诗格 简格 葫芦格 清格 凡格 两重人格 簪花格 复格 金叶子格 仙风道格 别开一格 小性格 妙格 尸格 屏风格 字格 新格 变格 拗格 丽格 四格 久格 炮格 成格 国格 废格 魏司格 顶格 十字格 才格 本格 中格 布拉格 共产主义风格 木格 几格 跌宕格 逾格 骰子选格 九射格 眼格 循资格 辘轳格 空格 化格 偏格 平格 条格 杜格 鉴格 拆字格 语格 音格 砚格 延格 沮格 耐格 嵌字格 僧格 方格 画格 战格 冷格 鹤格 地格 登格 衣格 准格 枝格 刚格 摆老资格 方司格 勋格 停年格 不及格 台格 棋格 磔格 拉法格 书格 峻格 庸格 手格 盘格 架架格格 仿格 腾格 炼格 律格 铨格 老资格 出厂价格 松格 募格 咭咭格格 募征格 不格 进退格 固定价格 小格 鹿卢格 旧格 缚格 科格 铨试格 调格 仙格 别格 不变价格 令格 交格 不了格 够格 饭格 形禁势格 影格 彝格 柅格 越格 考格 着格 吱吱格格 检格 骰子格 无资格 寄禄格 局格 摆格 阻格 选格 榜格 极格 比较价格 死格 揆格 句格 词格 笓篱战格 削格 俗格 淈没格 保护价格 应格 寝格 科目资格 枕格 筠垫格 壅格 充格 躯格 做格 架格 抯格 中书格 杖格 逆格 拒格 公格 斗格 食格 违格 旁格 挠格 诏格 出入格 机格 筠梢格 迁格 破损格 赦格 摽格 呵格 填格 拥格 篣格 笓格。

3.有关尊严的格严警句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屠格涅夫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斯特那夫人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情:最要紧的是自尊。 ——毕达哥拉斯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

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斯特那夫人 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黑格尔 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巴尔扎克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金斯莱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罗 素 我的希望是想确定因为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好了一些。

——林 肯 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所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列·托尔斯泰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培 根 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衰。——但 丁 希望与忧虑是分不开的,从来没有无希望的忧虑,也没有无忧虑的希望。

——拉罗什夫科 要学孩子们,他们从不怀疑未来的希望。——泰戈尔 每朵乌去背后都有阳光。

——吉伯特 旧希望欺骗了我们的地方,就存在着希望。——莫里兹 寄托有时便是断送。

——雨 果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

4.关于平仄的诗句

古词和格律诗对文字的平仄有严格的要求,稍谙古文者皆知.以七律为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对中间两联尤其要求严格对仗.从声调上讲,首先是平仄相间,即不能出现连续的平声或仄声,当然仅对偶数位字作这一要求,也就是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次是联间沾,联内对,即上联后句与下联前句平仄相同,同联当中平仄相对.词的词牌格式更多,平仄之式更为复杂,但平仄相间仍是重要的原则.

律诗绝句的各种固定形式,自有其鲜明的美学及诗学特征.以五字和七字为一句,一是读起来节奏鲜明,另外则是更符合记忆的要求,这种分句法最容易记住;对仗具有典型的轴对称形式的美感,恰好又与中国文化的美学特征相协调一致,如古代建筑典型特征就是它的轴对称性;韵脚一致能使阅读吟诵和谐流畅;平仄相间使诗句抑扬顿挫;联间平仄相沾则能起到整诗语气贯通的作用,类似于汉语修辞手法中的顶针.各种特征之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由此看出不尽相等.

声调是汉语特有的,它是一个汉字必备的语音特征,不像英语仅有音节特征.声调的本质是一个字发音时音高的变化特征,持续高音为阴平,由低到高为阳平,先降后升为上声,由高到低为去声,简单说为音调的变化就是声调.但是声调口口相传,因而变化很大,又有

地域之别,更难统一,不象文字有固定的流传形式而比较稳定.一个编辑论及拙诗“坐看寒山一片湿”中的湿字,认为属入声,归仄声类,确

实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地方语言中保留有入声,象古音一样,但是现在推 广的普通话已经删除入声,将其原入声字分别划归阴阳上去四声.那么

究竟在现代的古诗创作中,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呢,还是以古音为标准呢

或者以地方语音为标准?如果要有标准的话,当然该以普通话作为标准.有唐七绝第一(文无第一,这里仅仅是借用某些评论家的话来说明

这首诗的地位)的《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笛”古为入声

属仄声,入格;今普通话为阳平,属平声,出格;且“杨”字为平声,也出格.这也从侧面说明关于平仄的要求是不能太严格的,因为有时我们连平仄的统一标准都不能完全确定.

古诗词是能够入乐而唱的,诗有吟诵之说,吟不是唱,是拖长了字音,改变了音调的,吟到得意之处还要将音抖几抖.词也有倚声填词之说,实际词牌就是一首已经谱好了的曲.古诗词一旦入乐,其

声调之性质便不复存在,平仄也就失去了意义,仅在以纯语言形式存在下,平仄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其美学特征却不一定是必须具备的,即古诗词创作中声调的作用主要应该是限定一个字,仅凭阅读就能判断出来,而不是非得在这个位置上固定平或仄,这方面的要求显然不应该像建筑为了对称美而严格要求一样.一个著名声乐家在教授怎样唱出“琴手”和“禽兽”的区别时,要求前者以软起,后者以硬起来区分,软起是发音时由弱到强,类似于阳平音或上声,硬起是指发音时突然将声喷发均匀发出,类似于去声的发音,这是用音强去比拟于音高,也说明汉字入乐已经失去了声调的意义.强行的程式化的要求,往往会限制艺术的发展.以音乐为例,远在7000年前的贾湖骨笛,就可以吹奏出多个音,据专家考证,在创立十二平均律(即一组八度音平均分成十二个半音,八度音是指一个音和它的二倍频率音之间的跨度,如现定的钢琴中央C频率为261.6Hz与523.2Hz的音构成一个八度音)之前,古乐音中一个八度音也有分级谈及七个音的,在这之后更应该明白其理,但古乐音将一个八度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西方相比少了fa和si,它使创作简化并程式化,但也限制了创作的自由,遏制了创造力,大大降低了音乐的丰富性.不知为什么古代音乐家偏偏缩减为五音并依此作乐.中国古代器乐创作之成就,远不能和欧洲器乐相比,究其实,程式化的弊端难辞其咎,希望这句话不致招致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口诛笔伐.

用协和音程可以创作出伟大的音乐作品,用不协和音程同样可以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平仄相间是美的,但也可以用连续的仄声表达急促的语气,或让语意一气呵成;用连续的平声表达轻灵活泼或平和

的意境.作诗写词,第一是意境,第二是遣词用字的生动、准确、形象,韵脚和畅,第三才是平仄,而且不能因式伤意.太过于片面追求形式对艺术是伤害,在艺术大众化的今天更会阻碍艺术的发展.艺术不是科学,仅被少数几个科学家理解就行了,而平仄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乎完全淹没在诗意词境中,因此创作者应该明白什么才是更重要的.被誉为唐七律巅峰之作的崔灏的《黄鹤楼》,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从对仗尤其是平仄上看简直出格,前句一连的仄声,但因整诗意气相贯,描写生动,情景相融而成千古名句.格律诗如此,古词的平仄意义则更为次之.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